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社会

2012-04-29 00:00:00晋荣祥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22期

河南省辉县市吴村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从2004年至今一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书活动的成功开展使学校成为当地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学校”。

学校提倡“大阅读”教学,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学期从学生经费中提取20元作为购书专款,由中心学校统一组织购买。几年来,累计购书50万元。学生人均拥有图书30本以上,班班都建有“图书柜”。为了使学生读到好书,学校印制了“好书推荐卡”,师生每人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说出推荐理由。教导处定期汇集成册,向全校推荐。师生推荐好书的积极性高了,读书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支持、参与读书活动,学校每年向全镇师生、家长发出倡议书4万多份。学校所在乡镇有42个行政村,村村召开读书动员会。

学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大阅读、大视野”的读书观。每周安排4节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拓展学生视野,提高阅读效果。教师们创新了多种阅读方法,如模仿“百家讲坛”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角,讲读书所知、所感、所悟;组织学生同看一本书,开展读书系列活动等。

读书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为了使师生持续把书读下去,学校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全镇读书节。每年读书节确立不同的主题,如2006年国学经典诵读、2007年法制教育等。2009年孝道教育主题读书节,学校印发《孝经》《劝孝篇》作为全镇中小学生校本教材学习,影响到当地民风民俗。读书节期间还进行教师读书标兵、学生读书标兵、书香家庭、书香校园评选活动。读书节的定期举办保证了读书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

如何持续地把学校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使其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班子成员经过思索明确了一个思路:从课堂抓起,把阅读和说写训练结合起来,开发阅读课型,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学校要求语文教研组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开发以说写训练为主的多种课型,把阅读和说写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语文教研组大胆改革,自创影评课,把优秀影视作品搬进课堂,利用影视材料进行说写训练。影评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们在学校的“好书推荐卡”基础上,开发了好书推荐课。此课型分“推荐一点评一汇集”三个环节,展现学生阅读成果,改变了被动阅读的局面。类似的还有故事演讲课、口头作文课等。这些新课型在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应承担一种社会责任。为了提高农民素质,我们把读书活动辐射到社会,积极创建书香社会,让书香飘逸全社会。”因此,学校组织教师每年向家长推荐养殖、技工、子女教育、法制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把与农民致富、家庭和谐有关的书作为重点向家长推荐。学校经常把关心子女读书并且读书效果好的家长请到学校为师生、家长作报告,谈心得体会。

如今,始于学校的读书热已经辐射影响到当地社会。爱读书的家长越来越多,家长读书带动了社会读书。读书活动提高了全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扭转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区和谐,对当地构建充满学习气息的和谐“书香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打造一个人人热爱阅读的书香社会”,这是辉县市吴村中学师生的教育梦想,该校师生正在积极行动实践着他们的梦想。

作者单位河南省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