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分制”课题的亮点设计

2012-04-29 00:00:00赵国良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11期

《基于行善积分制的做人教育模式研究》(以下简称“行善积分制”课题)是我校承担的浙江省“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是深化我校做人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做好事,从小养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美德,实现道德内化。它既不同于学科教学研究,又有别于一般的德育课题研究。怎样做好本课题的亮点“包装”?我们从思想观念、操作方法、呈现方式、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思想观念“亮”心态。“行善积分制”课题是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学校学生管理的新探索。在实践操作时,我们注重广开思路,大胆创新。一方面,学校确定统一、明确的思路和要求。“行善积分制”课题不仅仅是个课题,或科研、德育部门的事,也不只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深化学校发展的根基和支柱,即对做人教育的创新举措和有力抓手,全体师生都必须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鼓励各部门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大胆创新,鼓励班主任对学校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质疑、批评和修改完善。

二是操作方法“亮”王牌。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进行如此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注意打好“三张牌”。

其一,赏识牌。关爱学生、礼遇家长是我校的一贯做法,多年来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也是我们在生源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屡次创造教育奇迹的“秘密武器”。“行善积分制”不仅要求学生行善,也要求教师跟学生做好表率。主动行善。在学校,赏识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行善的主要方式。

其二,国际牌。打造英语特色,创办国际化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我校不仅拥有来自韩国、泰国、约旦、埃及等多个国家的外籍学生,而且拥有全市最多的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喀麦隆等国家的外籍教师。这就给我们做好“行善积分制”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三,商城牌。义乌作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商贸之都,中外商人云集,“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等各种展会众多。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义乌国际汽车展、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

三是呈现方式“亮”体验。“行善积分制”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文献资料形式,如“行善积分”活动案例、照片、视频,又有活动形式,如主题班队会、表彰总结会、文艺演出。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行善积分制”专题网站、建立班级或个人“行善积分”活动博客。与国内外同类学校进行远程视频交流等。

四是结果使用“亮”导向。“行善积分制”课题的一大亮点是对现行中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贡献。按照我们的研究思路。“行善积分”测评是实行“三重三轻”、“三先三后”方式,即重过程、轻结果,重参与、轻评价,重感受、轻功利;先浅层、后深化,先眼前、后长远,先校内、后社会。学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将学生行善积分与各类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入党入团等挂钩。

在“行善积分制”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低起点,高目标;生活化,易操作;切口小,内涵大”的原则,力求使“行善积分”活动生活化、小事化,不去刻意追求,重在价值引导。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对行善积分活动案例的撰写。文字不在多少,只注重学生在行善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如果我们把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看作是一台筵席的制作,那么“亮点”就是大厨的“点睛之作”,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鸟市私立群星学校

(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