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考了几分?”同事的女儿芸芸本学期从
外校转来读二年级,聪明活泼,嘴很甜,真是人见人
爱,我们都喜欢与她聊天。
“不好。”她停了停,转过身,“你为什么每次只
问我考几分?”她忽闪着大眼睛。
“我,我……”我突然一阵紧张,老实说,我被一
个才7岁的小孩难住了。
“你考了几分?”什么时候也成了我对孩子的第
一问候语呢?是受了大家的影响吗?
“你的孩子考几分?”“是啊,乒乓球市里都得奖
了,可是考不了好分数照样没用。”“懂事是懂事,可
考的分数没你孩子高。”——“考几分”永远是家长
的谈话主题。
“你就知道玩。考不到95分就别吃饭!”“考100
分就带你去吃肯德基。”“你看看人家都考100分
了。”——“要考几分”永远是家长教育的圣经。
“我也是没办法,中国的考试指挥棒在指挥
着。”多少家长在纠结。为了提高孩子分数,全家出
动,不辞辛劳,可还是几家欢乐多家愁!
周国平在《从太想要的东西中跳出来》一文中
说: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
至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要及时从中
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
如果可以,让我们试着小看孩子的分数,留意
一下孩子的其他方面,比如心灵、身体等。你是否觉
得它比分数更重要?孩子正是长身体、塑心灵之时,
但我们每天到底关注多少?我们往往要到孩子病了
才知身体重要,孩子犯错才知心灵危险。平时呢?有
多少家长因为孩子的近视而忧心忡忡?有多少家长
为了孩子的脊柱侧弯而让孩子多起来运动?有多少
家长能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为了分数,孩子可
以少睡。可以近视。可以舍去户外锻炼。为了让孩子
多学习,我们可以替孩子做值日。可以替孩子整理
文具,可以成为“概帮”一族,我们舍去了孩子锤炼
心灵的时间。
分数有时并不是特别神圣,你可以小看它的。
让我们低身静心地看看孩子的试卷吧。看到了吗?
虽扣分,但解答还是蛮有道理的,你还没想到吧?再
细看。此题出得不够缜密而让孩子误会了吧?……
我想说的是,我曾经让学生在自己的试卷上加分,
原因就是他的思考和解答错得有理。分数虽低,但
他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在长进吗?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虽很丑陋,但却是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你的孩子有
加分的理由吗?没有吗?那就看看大师的分数。袁
隆平在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大一下学期期末
考试成绩单: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
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
场实习67分,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水平。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我们小看分数后,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我们
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可能他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
为了这些话题他是那样专注;可能他的人缘很好,
号召力特别强:可能他活力四射,敢做敢当……你
是否惊喜地发现他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
在医院的显眼处,贴着“请勿谈论患者病情”的
友情提示。在学校里,在某些孩子面前,我们是否也
可以试着不谈考试分数,而来谈谈孩子的长项呢?
“原来我是这么优秀,比刘欢脖子长。比巩汉林结
实,比刘翔痘少……”网上的这一段话很让人快乐。
教育的本质在于“发现”,让我们睁大眼睛去
发现孩子的“长项”,并尽情地进行“扬长”式教育,
我们的孩子会更自信、更快乐。
作者单位 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