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个人全面的发展。“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和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学生认知构建,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正好顺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堂和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1年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借鉴先进地区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在自治区首次提出“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在重点班实验研究后在学校全面推开,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一、“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学校在教学中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以三维目标取代单维目标:以多元评价取代单一评价;以支援学习取代操控学习,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教学一次成功率”为指导思想,建立了“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高水平的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以班级文化重建为基础,以全程、全面、全员的评价为动力,以有效“导”学和学力支援为有效途径,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目的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
“导”,即导学。一是以“导”代教。教学过程突出“导”;二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引领学生总结、聚合知识。三是指导学生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学”,即导学案,导学案具有双向功能,既是学生学习方案。又是教师导学方案。“合”即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作”即清、动、评。“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知识点“点点清”;“动”即身动、心动、神动,学生主动,课堂生动;“评”即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全员评价。
二、“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经过摸索,学校逐步形成了“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即“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为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组织模式和评价体系。
1 “四个统一”规范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个统一”。一要统一编写程序。基本流程为主备—集备—自备—修订。首先,主备人自主备课:其次,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再次,上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内容;最后,备课组集体备课修订。二要统一基本环节。导学案要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三要统一课时容量。四要统一编写格式。教师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合乎实际操作。每个导学案不能过繁或过简,内容适度,精选习题。教师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实际上,导学案的编制过程,是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制构成就是教师迅速成长的过程,
2 “三个高标准”推动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合作小组的良性运转需要以“三个高标准”来推动。一是高标准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每学期根据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各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一般6人,按上述差异确定特优、优、待优三类人群,每类2人。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二是高标准的创设小组内部管理机制。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内部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引导小组形成组内相关制度,创设小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三是高标准做好动员培训。通过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熟悉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流程,明确各阶段、各环节应做哪些工作及如何完成好这些工作。通过动员和培训,让组长、组员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小组怎样开展学习:明确组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和作用: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
3 “三全”评价引导全面发展
“导学一合作”小组学习的评价有以下三个流程。一是周考评。采用积分的方法对各个小组团体和个人从常规、学习、活动三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值日班长每天填写《常规表现评价表》和《学习表现评价表》,周末由值周班长将两张表格中的分数汇总到《值周班长小结表》中,确定小组个人和小组的得分情况,根据小组得分排序评出周排名前三名的小组,根据个人得分排序评出周积分前三名的同学予以奖励,同时备档作为个人及小组月晋级评价的成绩依据。二是月考评。每月末汇总周考评成绩并开展小组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综合评价,将上述各部分成绩按权重进行综合汇总后开展小组(个人)晋级与奖励,每月评出一个最佳合作小组。三是学期考评。学期末,对获奖小组(个人)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评价要重激励、重过程、要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要将对小组团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相结合,实现全员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全程评价(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全面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三、“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明显增强。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深入探究、善于质疑的能力。
二是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导学一合作”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由操控学习关系改变为支援学习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由紧张沉闷转为轻松愉悦。
三是课堂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堂生活各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掌握更牢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检测、评价,知识点日日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个人角色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完成小组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意识,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模式促使学生更加关心同伴的学习进展,增强了同伴间的友谊,加强了同龄人之间的认同感。
四是教师工作状态的改变。教师积极性很高,尤其是骨干教师,他们对教改的热情、投入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教师。
在“导学一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学校将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更为高效的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编辑 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