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2-04-29 00:00:00朱自清孙翔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11期

一所学校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具备深厚的内蕴,即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自主学习的课堂、丰富多彩的课程、团结和谐的环境。近几年,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从4个方面改善了管理机制,使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在此谈一谈羊里中学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首先,学校实行“双线分层管理”的德育机制,灵活高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提出了“关注正面、聚焦改变、持续强化、优点呈现”十六字德育原则,以“争彰活动”为抓手,夯实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学校制定了《羊里中学学生争彰活动实施方案》,从学生的上课表现、文明礼仪、卫生打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周根据学生表现确定获表彰人员。学期末,根据学生获表彰情况评选出“广顺奖学金”获得者、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级部之星、班级之星等荣誉,达到“彰显风采,星满校园”的效果。同时我们结合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要求,每班都建立了图书角、班级博客,每个班级确立了班名、班徽、班歌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还根据《市教育局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其次,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三课四步教学法”。“三课四步教学法”以“关注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素质”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运用系统论构建模式,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再次,用特色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全部开设、开全、开足。按照新教育实验的要求。我们增加了晨诵、午读、暮醒课程,安排了专职辅导教师,确定了辅导书目、辅导要求。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教师的第二课程开发。目前,学校已开发的第二课程有八大系列,60多个门类,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另外,学校以少年宫为阵地成立了各种社团组织,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特长。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最后,民主管理保障校园和谐。一是学校完全用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做到用机制创造公平。学校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通过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二是学校成立了学科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女工委等群众性组织,在不违背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这些群众性组织的协调作用。为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

三是学校实施“走进心灵——师生心贴心工程”,让教师和学生真心交朋友。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了亲和力,营造了和谐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加倍的努力,去躬身践行“重德启智,幸福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把羊里中学打造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走向成功的摇篮。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实习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