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产经新闻》2011年8月8日报道,“间隔年”(Jap Year)是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间隔年”期间,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日本在2000年曾提出让18岁以下的青年参与社会,获得一定的工作体验,2007年在提出引入秋季入学的教育重建委员会的第二次报告中,日本提出建立“日本版的间隔年”制度的提议。
经济产业省等对于引入“间隔年”制度进行过讨论,但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统一录用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障碍,秋季入学制度也没有得到扩大等原因,“间隔年”的讨论一直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日本绝大多数大学的新生入学是在春季4月份进行的,少数学校同时也在秋季10月份进行一次入学活动。
最近,东京大学对秋季入学的讨论引出了“日本版的间隔年”制度的现实意味。东京大学明确希望,其考试的合格者在入学前这段时间进行社会性的体验。根据文部科学省中央审议会的资料,在英国“参与间隔年活动的年轻人大学中途退学的比例仅为3%-4%(平均为20%),而且他们因为参与该活动,对大学专业的选择更具目的性”。
文部科学省一直在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涯教育体系,借此让学生通过就业、劳动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和考虑自己的生存方式。但是,现实中因为有大学入学考试的存在,所以无论怎样学校也不能充分地实施此教育。进一步说。在当今大学普及化的时代,大量目的性不明确的学生带来了很多教育问题。文部省希望“间隔年”制度可以对此有所缓解。
编译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