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2009年受组织委派,担任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校长。作为一所有着近半个世纪办学历程的大型公办完全中学,闵行三中有着较好的办学成绩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学校未能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定位,发展缺乏文化的支撑。有鉴于此,笔者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总结、梳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提炼升华,形成了“行有规,思无疆”的校训和“尚德立志,启慧励行”的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改革、课程建设、德育创新和其他大量具体工作,树立学校文化形象、培养特色文化精神,初步展现了文化立校的良好势头。
一、做强骨干队伍,塑造教师的文化人格
一是校长人格魅力的引领。司马迁有一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任闵行三中后,我遵从古代哲人的这一忠告,特别注意从各方面做出表率。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乘公交车或步行上下班,学校小车给教师共用;主动落实校务公开,特别是账目公开透明;虚心向教师学习,努力将他们身上的优点变成全校师生共享的财富。对于在师德师风方面有明显不足的年轻教师,我从没有简单批评了事,从没有用校长的权威去压服他们,而是投入了更多的关爱,耐心地与他们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一句句真诚热情的鼓励,终于使这些年轻教师的思想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学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时常找我交流思想,研究工作。虽然时有疲惫之感,但看到师生们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我从心底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是行政团队优良作风的带动。为了提高管理班子履行职责的效率,我们将原来的9个职能部门整合为校务管理部、课程教学部和学生工作部3个大部,并实施干部轮岗。这样的措施不仅整合了管理力量,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通过轮岗使大家能够真正地理解他人,不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能将心比心,在工作中更富有团队精神,更加和谐快乐。这些都成为大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人格修养的宝贵营养。拿暑假行政加班来说,这项工作既耗时间又辛苦,但几年来没有一个干部要加班补助。行政团队这种顾大局、做实事、讲奉献的精神,全校教师都看在眼里,并吸纳在自己的行动中。
三是骨干教师良好师德的影响。我校有校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40多名,他们不但业务精通,而且师德高尚,在认真完成学科教学、教育科研任务的同时,发挥了较好的表率作用。有的骨干教师长年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有的骨干教师与家长成了知心朋友;还有更多的骨干教师淡泊名利,勇挑重担,默默战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由于骨干教师良好师德的影响,我校教师队伍逐渐具有了朴质虔敬,低调勤谨而又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风范。
二、做优办学特色,培育学校的文化个性
学校的文化个性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特点,是一个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这种个性不是简单的文化口号、文化设施,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体现于学校生活点点滴滴的文化精神。几年来,我校以做优办学特色为抓手,使学校的文化个性越来越鲜明,并使文化个性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首先,发展航天教育,培养勇于实践,敢于创造的精神。根据闵行区“航天闵行”的发展定位和周边航天生产和科研单位密集的优越条件,我校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航天科普教育特色。如在去年“天宫一号”从全国青少年中征集搭载方案时,我校高一的3位学生提出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方案》,从全国2956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正式方案。这不仅为上海市中学生争了光,也展示了我国中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其次,提升女曲女足,锤炼坚韧顽强,永不言败的品质。当今中学生的一个普遍弱点是抗挫能力低下,拼搏意识不足。为此我校大力发展女子曲棍球、女子足球运动项目,5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充分挖掘女曲、女足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蕴含着的坚韧顽强、不怕挫折、敢于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升华为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经常向全体师生讲述我国女曲、女足运动员拼搏奋斗的故事和成长经历,通过举办大型赛事增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积极向上、努力争先的品质,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不论是在军训、学农活动中,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精神。
最后,推进昆曲教育,培养忠诚守信、通情达理的品质。昆曲教育在我校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曾获得数十个上海市和国家级的奖项。我们非常重视昆曲中渗透着的中华民族追求正义、嫉恶如仇、成仁取义、忠诚守信的民族精神,并通过昆曲剧目的生动故事,使学生了解、传承、学习这些优良传统文化,取得了学科教育中不易获得的德育效果。三、做活课程和课堂,充盈学生的文化情怀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学生的唯一要务就是刻苦学习。然而,文化的价值在于积累,更在于创造。学生是文化的学习者、吸收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学生身上,往往蕴蓄着最活泼生动、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因子,关键在于学校创造条件,激发潜能,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勃发,个性得以张扬,创造能力得以释放,成为生活的主人、文化的主人。
一是培养社团文化,争当各个方面的“达人”。百花齐放的社团活动,本身就是学校文化中最有激情和创造力的方面。我校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特长。锦瑟文学社、8023音乐室、23街篮球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了学生成长需求的方方面面。这些社团都是学生自己创立并经营的,一到集中活动时间,学生或在操场上驰骋,或在音乐室里放歌,或在街头与市民交流,或在科技馆里切磋琢磨……为了使社团活动保持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把社团课列入了学校的课程计划,每年举办一次“校园社团文化节”。这些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轻松中建立了自信,尝到了主动发展的乐趣,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幸福。
二是创新管理文化,争做学校的“主人翁”。我校建立了“以校当家”和“校长助理”创新机制。顾名思义,“以校当家”即是学生以当家人、主人翁的角色来参与学校的管理。从周一的升旗仪式,到每天的卫生、纪律、安全检查,再到校运会、科技节等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这些学校事务中都有学生的身影。“校长助理”则让学生更直接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校长助理”要参加有关校务会议,及时反映师生的所思所想,就学校工作积极建言。“以校当家”和“校长助理”都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招标,通过严密的遴选产生的。由于站到了主人翁的位置上,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更强了,综合能力更高了。这些创新机制所渗透着的管理文化,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发展创意文化,争当创造的“领头羊”。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思路。此外,我校还特别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普通而又平凡的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校运动会的组织,到艺术节的策划,从班级文化建设,到校外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都积极走到前台,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文化立校是一篇永远没有结尾的长文,需要全体师生共同书写,但校长一定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我们决心继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开创文化立校和文化育人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