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通过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任务,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遵循并自觉运用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认真研究和加强情感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必定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是学习情感教学理论,增强情感教育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实施情感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理论的探索和情感教育意识的树立。现代教学观提出,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要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情感教育思想,用“心”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生活。
二是“师爱”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条件。师爱是一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基础,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快乐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来自于教师精深的教学业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得体的手势,都是课堂教学的“快乐之道”。因此,师爱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总是板紧面孔,学生的心理就会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劳,对课堂上要学的内容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亲切感,在课堂上要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向学生表达健康的情感,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听课。
三是以情激趣是情感教学的关键。和谐融洽的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迅速。”因此,运用情感教学将会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好的效果。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师生心灵相通,让学生认识到本学科的学习价值,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转变他们的思想,培养学生好学上进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渗透情感教学,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到温暖,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爱好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实施情感教学需要改革和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如可通过举行“师生沟通班会”、开展“师生写信活动”等形式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是以情施教是情感教学的基础。以情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情感地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播思想、观点。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有的蕴涵着显性情感因素,有的蕴涵隐性情感因素。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因素,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教学,达到认知、能力和觉悟共同提升。同时,还要发掘其隐性情感因素,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深入探究和执著追求的精神,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