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作业加以变革,让它们能跳出学科的框架,摆脱课本的束缚,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树立新的作业观、校本作业多样化和作业评价多元化的策略,优化学生作业,推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进行优质高效的教学改革。
一、树立新的作业观是优质高效教学改革的前提
学习的一般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与运用的过程,即学生先理解学习内容,再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运用,最后通过一定的熟练化的手段完成记忆,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而练习只是一种狭义的作业。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教师必须改变“作业观”。
转变“作业观”,要从狭义的练习中“跳出”来,把作业布置视为学习设计,使之成为推动学习进展的载体与线索。因为,作业是联系学与教的“桥梁”,是学生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规定与指导的体现。
二、校本作业编写的多样化是优质高效教学改革的关键
优化书面作业——让生活化的作业成为学生生存智慧的加油站。以往的书面作业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却忽视了书面作业其实也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积累生存智慧的一个很好平台。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用生活化的理念来设计思品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感悟生活,认识社会。这样的作业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德育功能——让体验型作业成为学生情感升华的助推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课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定位在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并在教育教学分类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首要目标。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内心精神世界的塑造都是课程的核心。为此,我们课题组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摈弃了以往过多的卷面式作业,尝试一些不太需要学生动笔的情感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树立健全的人格,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秀出自我——让展示型作业成为学生的一段美好记忆。有时,学生之所以把作业看成一种负担,是因为作业没有灵活性,学生没有选择权,张扬不了他们的个性。初中生大多活泼开朗,表现欲强,充满个性与生命活力,他们希望能够有机会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展示型作业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如进行每周一次的课前五分钟“一周要闻播报”,学生们以轮流的方式全员参与,热情高涨。
躬身践行——让实践型作业成为学生投身社会的支点。实践型作业是让课堂走向生活的通道,是学会创新的基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探究性作业,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合作探究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中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思品作业的多元化策略,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三、作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是优质高效教学改革的核心
作业的评价功能主要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恰到好处,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评价原则的科学化。一是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有效学习,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定性,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上一次作业的总结,更是对其做好下次作业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二是坚持全面性原则。在评价时,不能仅仅针对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为参照。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是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角度、多形式、多元化的,并要以激励为主。其评价除了运用分数与等级之外,还应多采用评语的形式。在作业评价中,教师恰当运用评语,能让学生加深自我认识,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从而使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批改的参与性。如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要以欣赏为主,要发挥互助、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小组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使学生对自评有个更公正的认识,同时也是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学生自评——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他们用简要的几句话分析自己的作业,并写在作业的右上角,其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自我欣赏。对于学生的自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鼓励他们有敢想、敢说的勇气,敢于客观评价自己、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充分尊重和肯定,要以表扬、鼓励、肯定、帮助、改错、解答、商榷等正面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自评,呵护他们幼嫩的求知热情。
集体评议——先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自由点评,并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力求讲出道理,说出理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纽带作用,随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在最后采纳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较全面的点评。通过集体评议的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也给他们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客观、中肯的认识,同时也可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评价方法系统化。作业评价将由对知识积累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f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相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评价过程动态化。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在新课程中,教师传统而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面对多样化的作业趋势将感到无能为力,更多的应是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式评改。将来评改作业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学生、家庭、社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让其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及评改,并关注他们的成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将数字化。师生间尽管时空分离,但网络技术将使他们将评改变成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
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之下,教师应大胆更新观念,敢于挑战传统,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思品课的趣意和魅力,努力使学生主动对作业作出积极反馈。同时在作业过程中要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管理者而不是服从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推进优质高效的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