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是学生发展兴趣、展示特长的重要实践场所,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在帮助少年儿童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德、锻炼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依据“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因校制宜,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开展了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当今小学生的活动天地比较狭小,活动内容匮乏,活动方式单一,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需要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也需要丰富的课外实践锻炼。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锻炼自我,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将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还有义务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学生社团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发展能力的平台。那么,学校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使得学生社团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呢?
一是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推动学生社团良性发展。首先,成立社团管理中心。学生社团管理中心遵循学校精细化管理原则,对学生社团的成立进行初步审查,组织社团招募活动,对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实施年度检查与综合评估,组织社团展示活动等。其次,规范社团运作流程。我校借鉴国内外学生社团运作的成功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社团运作流程。具体运作流程为:成立管理中心→大力宣传动员→自主组建社团→竞聘社团社长→聘请辅导老师→管理中心注册→举行招募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开设培训课堂。再次,强化社团中期管理。我校通过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的中期管理,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稳定发展。工作重点是解决好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社团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确保每个社团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措施、步骤,推动的良性发展。最后,做好社团档案管理。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做到及时入档存储,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二是应对学生社团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首先,着力建设文学艺术类社团。我校在文学艺术类社团的指导力量、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狠下工夫,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水平。如我校“金太阳”舞蹈团表演的《老鼠爱蛋糕》节目,赴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喜获银奖,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其次,重点扶持体育科技类社团。我校积极开展健康活泼、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第二课堂生活的多样化。如我校田径俱乐部多次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再次,积极支持法治国防类社团。我校在法治国防类社团活动开展、经费投入等方面创造条件,给予政策扶持,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如我校少年军校集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和少先队活动于一体。学生通过一日军营体验,了解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学习了国防知识并锻炼了坚强意志。最后,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类社团。我校本着“服务为本、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继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向社区辐射,并不断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提升层次,将真情献给社会,用科学文化服务社区,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这些社团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如“萤火虫”爱心社团利用节假日和学习之余走出校门,开展敬老院慰问、爱心募捐和“手拉手”爱心联谊等实践活动。
三是要不断推陈出新,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学生社团的特色建设。首先,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文化节。我校以推进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围绕社团活动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学生社团文化节的活动。学生社团文化节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2月,由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具体部署安排该节的各项工作。其次,各社团的活动分类设计,争创特色。各学生社团的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并对大型活动实行备案制和审批制。凡被学校确认的活动项目统一纳入学生社团文化节项目序列,由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加强各学生社团活动的统筹管理,努力使学生社团不断向高品位、高层次发展。最后,抓好学生社团特色建设,突显学生社团的个性特色。学生社团特色建设以优秀社团为依托,在原有活动模式的基础上突显学生社团特色,狠抓活动质量,从各个方面强化活动项目的示范性,争取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成效。优秀社团做到内容上突出社团的特色,适应时代的要求;形式上开拓创新、打破陈规;活动上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数量上贵于精而不在多。学校力求从各方面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展社团风采,亮社团品牌,使社团活动稳步发展、再创辉煌。
四是要加强对外学习、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社团联动建设。一方面我校积极主动与校外各界开展交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推动学生社团与兄弟学校学生社团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我校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校学生社团建设注入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我校实施扶优树强战略,集中精力、精心打造能反映学校水平、体现学校特色、代表学校形象的标志性学生社团,并以此扩大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影响力,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如我校“尹水清”红领巾环保社团,通过环保知识教育、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和开展环保活动等,使队员们在宣传环保法规、参与环保行动中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多年来该社团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被授予“江苏省优秀红领巾社团”的称号。
三、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一是正确定位,发挥自主功能。社团作为学生的重要活动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管理,规范运转。辅导老师退居幕后,从旁协助。同时,要协调好课业负担与社团活动的关系,让学生自愿把社团活动看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中受益。
二是拓展渠道,发挥桥梁作用。学生社团是学校沟通社会的重要桥梁。“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已成为学生社团的共识和发展目标。一方面,可以利用文学艺术类社团开展义演活动、志愿服务类社团开展爱心活动的机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寻求新的实践途径,尝试创建社团实践基地,建立与社会有关方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是与时俱进,增强社团活力。时代赋予使命,奋斗铸就辉煌。社团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社团活动应该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它突破了时间的束缚,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活动方式上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上充分自主,每个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将兴趣发展成特长。
总之,学生社团活动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大舞台,是课内外衔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团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
(实习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