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2012-04-29 00:00:00秦英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2年4期

【考点详解】

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探究】

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总体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升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在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中日关系热点问题分析

1.钓鱼岛问题。中国政府曾多次严正声明,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当局总是企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将其据为己有。

2.教科书问题。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四年审定一次。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自行决定采用哪种版本,公立学校用书则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四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

3.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是与本专题内容相关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制约当今中日关系正常、良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小泉自上任以后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当首相时共进行了五次参拜。其行为严重伤害了我国以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

三、台湾问题

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长期盘踞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出现,至今已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唯一障碍。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 )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4.对于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B.图二是图一侵华战争的继续

C.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D.都是因为中国内部不团结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5.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的归纳总结,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

A.长江 B.大别山 C.延安 D.武汉

6.7月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其中的“血性与荣光”指 ( )

A.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浴血奋战 "

D.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

7.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8.右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9.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10.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11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先后与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会谈。对于此次访问,不少媒体将其称为2011年中日关系的压轴戏、收官作,也将其视为2012年中日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预热执行、开局之旅。

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

请回答: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至少写两种途径)

(2)请在年代尺中①、②处填上正确内容。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C 5.B 6.C 7.A 8.C 9.D 10.C

二、11.(1)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2)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抗日战争胜利(或日本投降,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3)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4)略。

12.(1)中华民族内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蒋介石、毛泽东。影响:全国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