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碧波
摘要: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点方面,同时也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工业化还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各国进行现代化都必须经过工业化这个阶段,所以,工业化在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进行科学可行的、符合本国本地区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各国各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认识和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地位;
工业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总体特征是所有学者们都认同的。国内学者张培刚教授认为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转变过程。”工业化更强调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把现代化认同就是工业化。因此,很多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其实就是在进行工业化。比如中国在建国初期,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工业化。纵观世界不仅是在中国,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都表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工业化也是实现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虽然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工业化都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干事不同的时期其具体作用还是有所不同。
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之路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旧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沉痛教训中总结出的强国之路,也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梦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947年12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设想。按照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1949年《共同纲领》中明确表示要有步骤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加速国家工业化。从1952年我国开始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而工业领域的建设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正是从一五时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开始了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这一时期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另外在交通灯基础建设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就。在随后进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通过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基础。通过十年的工业化发展,我国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增强了综合国力。一直以来工业就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重工业。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重工业又是相当重要的,以前我国的机械都无法自行自造。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要使得国家繁荣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而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基础,只有先发展了重工业,才能使得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使得新中国在此后几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能够始终取胜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所以说在建国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化建设及其成就在保家卫国这一方面是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实践中产生的,因而它有自身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中,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深入挖掘它的当代价值,对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实现新型工业化——富国之路
虽然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弊端,而且其弊端随着实践日益显现出来。因此自改开放以来,为应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首先,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谋求发展、富国利民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新课题。我国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那么什么是新型化工业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都掀起了走工业富省强省的道路,因此,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模式、方针、政策上都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良走势。纵观其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中期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在选择工业化道路时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是急功近利所造成的。第三,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人才技术资源不足、资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严峻的挑战。为避免走弯路,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了我国过去的工业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我国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避免失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大缩减技术研发的时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避免,而且必须避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经济优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比较经济优势主要是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能单纯追求引进技术的先进性。而是既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又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业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要走全面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因为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带动城市化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工业化的进程。还可以解决大量农村剩余人口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大力进行工业化发展,不仅是重视过去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农村工业化也逐渐得到重视,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工业化的同时,还要重视农村工业经济发展。建立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工业化。通过农村工业化,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建立统筹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工业化的发展进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工业化一直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后发外生型。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工业化发展的先进要素内生化,走内生化的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的开端,为我国以后工业化理论和道路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探索工业化历程当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是我国工业化实践过程当中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工业化理论和道路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吸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进一步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国的工业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敏正.中国内生型工业化道路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