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

2012-04-29 09:11:25陈军章
群文天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语码语言学动机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来自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它通常发生在双语者或多语者中,即随着具体的语境,持双语或多语者在说话时会面临着选择一种合适的语码的问题,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或需要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一种语码,或使用两种语码的混合码,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语码转换。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有的研究语码的构成,有的关注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和其所发生的语境等等,但是对于影响人们使用语码转换的因素的研究相对很少。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动机两方面来分析个人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从而对语码转换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码转换的概念及类型

语码(code)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具体语言形式,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该语言的变体形式。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实际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即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语言接触。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开始使用一种语言后根据情景的需要,中途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在一句话中夹杂、交替地使用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不会改变其谈论的话题。据此,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两类: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即在语码转换过程中,一种在正常状态下仅用一种情景的变体被用于不同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另一种气氛,达到引起注意或强调的目的;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指由于改变话题及参与者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

二、语码转换动机的回顾

上文已述,语码转换是指持双语或多种语言的个人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根据具体场景及自己交际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语码调整或转换。换而言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随社会领域或角色的变化而发生的从一种语码转为另一种语码的情况,称之为语码转换。对于社会语言学来说,语言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所起的功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语码也相应地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那么作为社会团体的个人,在社会语言集团所使用的语言是不会仅局限于一种语码,即不会是静止、毫无变化的,个人总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交际场景的转变而不断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具体交际的需要。

一般而言,说话者的动机是选择语码和进行语码转换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动机进行了研究。如Myers-Scotten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他认为语码转换的动机应该以说话者为中心。Giles和Powesland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言语顺应论”即从心理学角度来揭示语码转换中注重交际的互动作用、强调交际的协商性质,以此来理解个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从而揭示其内在的动机。此外,国内学者如于国栋在分析Verschueren的语用的顺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码转换的动机是: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三个方面。综合前人对语码转化的动机的研究可以推知,语码转换的动机受社会因素和主观个人动机因素这两方面的影响。

三、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

1、社会因素

个体是社会的个体,离开社会谈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个体的言语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个体的人在语境的作用下会考虑到社会因素而从事语码转换,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人们在语言交流中,必须要选择一种恰当的语码,但是语码转换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社会行为,所以人们对语码的选择也会受到社会因素这个外在动机的影响。

(1)社会领域的影响

语码的选择受社会领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而言,一种语码与其他语码发生冲突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但在有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导致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英语课上,两个同学用汉语讨论给定的话题,这时老师走过来,他们都改用英语与老师讨论。再如,两个学生在用汉语交谈,在路上其中一个同学碰到了自己的老乡,这时他会很自然地用家乡话与老乡打招呼。这种因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语码转换是很自然的。

此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说明了社会生活中因区域的不同而产生语码的影响。如:我国以普通话为标准语言,是区域之间相互交流的主要语言,但是各地仍然有自己的方言。前者属于正式语体,用于工作、学习或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进行交流;而后者用于家庭内部、朋友亲人之间或同一地区内部成员之间等。典型的例子是新疆的图瓦人属新疆蒙古族的特殊语言群体,因图瓦语使用人口少,图瓦人长期杂居于阿勒泰地区的蒙古人和哈萨克人中,所以对外交际多用蒙古语和哈萨克语,而在家庭内部使用图瓦语。

(2)社会角色变化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必然与其他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在这个社会的网络中,在不同的场景中需扮演一定的角色,才能与他人交往,产生联系,如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兄妹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商户与客户的关系、师生关系等。所以因各式关系的存在,那么在不同的角色中所使用的语码也会有所不同。如:在家庭内部,妈妈爸爸对儿女说话时多采用很直接、有些命令的话语,但当孩子不舒服或生病时,父母多数会使用温柔、亲切的语言来交谈。此外,在实际的交往中由于说话者之间身份地位或立场的不同,他们会通过语码的转换来表明双方的亲疏关系。下面的例子,通过会话者的语码转换,来反映因角色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顾客:苹果多少钱一斤?(普通话)

小贩:两块。(湖北话)

顾客:我买三斤。(普通话)(给了小贩十块钱)

小贩:找您四块。(湖北话)

顾客:一斤两块,三斤六块?(普通话)

小贩:对。(湖北话)

顾客:一斤两块,三斤六块?(湖北话)

小贩:那就给您按五块算吧。(湖北话)(又找了顾客一块钱)

这段对话中,顾客从普通话转换为湖北话,意在告诉对方自己也是本地人,这时,小贩也明白对方的意图,所以又找了顾客一块钱。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因为说话者选择不同的语言或进行不同的语码转换时,是能够传递人际角色关系的。

2、主观动机

在言语交谈过程中,说话者语码的选择和转换并不完全是由社会因素所决定的,交际双方为满足自身的主观动机的需要也会进行相应的语码转换。王德春等人认为“交际者的感情、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与社会语境的诸项客观特征,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实际言语交际中言语的建构和理解”。因此,交际者的主观动机对语码转换的产生和使用都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1)强调、突出内容的功能

双语者或多语者在具体的社会言语的交往中,有时进行的语码选择和转换,其目的是为了强调、突出或说明某个问题/事情,使交流更加明确。比如,两个好朋友谈话:

甲:下次来武汉一定要提前call我。

乙:什么?

甲:call我,给我打电话。

乙:哦,好的,call你。

此例子中,双方在谈论联系方式,甲说call,乙没有反应过来,所以甲就进行了语码转换,用汉语重复,以强调突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2)语言优势原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语言成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英语的使用较为广泛,让人们有这样的观念:能否用英语交流是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们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就会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有时候我们在日常会话中会夹杂着英语,不停地进行语码转换,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对方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知用中文如何表达,而用语码转换的语言表述起来会更加精致。如:

甲;昨天的舞会怎么样?

乙:什么?

甲:昨天的party怎么样?

乙:同学聚会,非常好。

其实这句话用到了语码混用(code-mixing)的现象,因为party要比舞会、聚会、集会等都要准确,因此,当我们说party时几乎所有人都不会觉得有歧义。总之,语码转换和人的主观动机即表现语言优势原则关系密切。

(3)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

人们在交谈过程中,通过语码转换来亲近或疏远对方,这也就是由人的主观动机中的语言靠拢或偏离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表现在具体的交际场景中是一方因另一方语码的转换而进行的语码调整。例如:一个学生向老师询问英语考试的情况,开始他用方言与老师说话(他和老师是老乡),后来发现老师一直说的普通话,于是他也改用普通话。这是以语言偏离为主观动机的语码转换。再如:在乘坐火车回家的路上,开始用普通话与旁边的乘客问候、交谈,后来发现是老乡,于是两人都改用家乡话交谈。这是语码靠拢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说话者的言语选择是对当时语境公认的关系状态所要求的言语选择的有意偏离。

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交往中使用的策略和手段,其背后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动机,当然,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也是人们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在综合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中说明了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个人动机受到社会因素和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动机等制约;此外,对个人语码的转换的研究也表现了人们对不同语言的态度,这对双语学习、双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朝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与心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2):55.

[2]曲晶,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现代教育科学,2007(3):148.

[3]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guistics(社会语言学引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0.

[4]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95,199-200.

[5]Myers-Scotten CMSocial Motivation for Code-swit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1993.

[6]李淑华.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语言文学),2007(3):99.

[7]牛忠光.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90.

[8]高莉琴.新疆语言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1):18.

[9]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2-275.

[10]林素容.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

[11]边旭.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29.

(作者简介:陈军章,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谭颖。)

猜你喜欢
语码语言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动机不纯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当代修辞学(2010年1期)2010-01-23 06: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