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资方式推动门头沟转型发展

2012-04-29 08:08王洪钟
投资北京 2012年1期
关键词:门头沟区建设发展

王洪钟

门头沟区不等不靠,积极调整地区发展方向,明确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展筹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是山区、矿区、老区,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地区经济总量、城市建设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在北京市均处于落后位置,地区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2010年,门头沟区财政收入不足北京市总量的0.5%,多项经济指标均居于北京市各区县倒数行列,凭借自身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加快发展、改变面貌的资金需要。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日益严峻复杂,各项紧缩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就门头沟而言,财政增收压力大、建设发展资金不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这一现实,门头沟区不等不靠,积极调整地区发展方向,明确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工作思路,并充分抓住地区日益凸显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集聚各方面的资源,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全方位招商引资、土地收储、采取BT和TOT模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经营城市、培育企业上市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筹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政府债务始终控制在较低规模。大规模的资金引入,为门头沟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使地区面貌发生巨大改观的同时,也推动了门头沟区经济迅猛发展,探索了一条不发达地区解决资金瓶颈、实现加快发展的新路。

目前全区各类重点项目达391项,计划总投资690亿元,已完成162项,实现投资240亿元,开复工面积超过600万平米。截止到2011年11月,门头沟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5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60%,两项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居于北京市各区县首位,创造了引起各方关注的“门头沟速度”。

多措并举破解资金困局

应对政府普遍存在的“缺钱”问题,单纯依靠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不仅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存在极大的债务风险,必须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打通新的融资渠道。按照这一思路,门头沟区紧紧抓住北京市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机遇,结合实际创新融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建设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一)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是争取主动、赢得先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生产要素向本区域集中,争取更多资金、更多项目的重要举措。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土地狭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门头沟区的投资吸引力相对不足,但作为首都郊区,地区本身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对此,门头沟区充分发掘各种优势,将招商引资放在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专门的招商机构,动员全区上下开展全方位招商,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以来,门头沟区共吸引了中建股份、新华水利水电、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入区投资,引进各类项目83个,协议金额突破2500亿元,涵盖了城市建设、旅游休闲、商务会展等多个领域。目前各大项目正在抓紧落地,汇江大厦等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落地资金超过150亿元。门头沟区的招商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化与中央、市属大企业的合作。针对严峻的金融形势,在项目引进中,千方百计与央企、大型市属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吸引了中建、中水、中铁等知名企业28家,同时尽量将大型企业作为一级开发的实施主体,利用大型企业的信誉和资金优势,缓解征地房屋征收资金压力,也避免了企业拿地后因资金不足无法开工等问题。例如:中建股份将在近年内投入350亿元参与门头沟新城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包括永定地区城市综合改造、三家店地区综合改造、棚改中门寺地块等项目,将实现4万农民上楼;新华水利水电将总部迁入门头沟区,整合收拢了公司在国内其他省市投资,预计对地区年财政贡献达到2亿元以上。

二是通过整合国有资源推进城市核心区改造。门城核心区集中了大量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为盘活国有资产,门头沟与中建一局、物美集团、北京旅游开展合作,实施了城子大街改造、物美河滩菜市场改造、北旅广场等三个城市核心区改造开发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其中:北旅广场项目由北京旅游实施,通过对百花宾馆等门城核心区域近6万平米的国有资源改造升级,新建24万平方米的旅游广场;城子大街改造项目由中建一局实施,将整合城子地区的11家国有企业资源,建成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物美河滩菜市场改造项目由物美集团投资,将对原有散乱的露天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建成20万平方米的综合商业设施,成为全市最大的物美单体店。目前企业已投入资金近15亿元,三个项目涉及的957户、16.77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工作全部完成,土地上市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明年将全面开工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不但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还培育了门城地区核心的商业中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推动重点镇发展。通过“一镇一企”合作发展机制,促进大型企业和山区优势资源有效对接,推动山区重点镇转型发展。其中:潭柘寺镇与京投银泰集团合作建设休闲旅游服务基地,利用5年时间完成全镇11个村村民的安置。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已取得一级开发授权,目前投入资金30亿元,4个村涉及的1658户、3140人的房屋征收工作即将完成。5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正在抓紧建设。斋堂镇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斋堂旅游集散地,镇区所有市政配套设施已全部完工,25.88公顷的1号地块年内可实现上市,农民安置房年底将完工。军庄镇正在与华谊兄弟、金隅集团、加华企业等合作建设创意文化小镇。其中由加华企业实施的军庄国际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与市发展改革委小城镇发展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融资合作,投资200亿元,将建设百余个各具特色的葡萄酒酒庄,形成集休闲、体验、展销于一体的产业链,将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王平镇与京煤集团开展合作,借助中瑞生态谷建设和京煤工矿棚户区改造,打造运动休闲养生小镇。

四是以项目促规划培育长安街西延线高端产业。长安街西延线工程东起石景山区古城大街,终点至门头沟区三石路,全长约6.4公里,计划明年开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拉近门头沟区与城区的距离。长安街西延线两侧是门头沟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针对这一区域的招商,门头沟突出高端高效原则,重点引进金融服务、会议会展、公务航空、旅游度假等12个重大产业项目,将建成长安街西延线12个标志性建筑,总投资达到1350亿元。在项目引进过程中,采取以具体项目带动规划和土地收储的做法,根据区域规划先行确定产业类别,通过产业项目完善规划,优先考虑项目的产业功能,确保项目落地后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12个项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和拆迁问题已经解决,正在筹备土地上市,京煤大厦、中航国际总部基地、太平洋国际广场等项目即将开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多渠道解决保障性住房融资难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但由于政府投资大、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资金成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门头沟区通过实施采空棚户区改造项目,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门头沟区历史上是矿区,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在门城核心区域形成约7平方公里的采空棚户区,多以低矮破旧的平房为主,部分房屋地基下沉,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非常突出,急需进行改造。2009年,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做出决定:利用3年时间,建成五个地块200万平方米定向安置房,搬迁安置居民3.1万户8.5万人,解决全区三分之一人口的居住问题,门头沟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也是北京市最大片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采空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额巨大,总投资约为325亿元,融资问题是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棚改工程属于民生工程,同时门头沟区具有“山多地少,地下采空,存量小、底子薄,很难市场化运作和资金平衡困难”等特点,对于巨额投资,只能采取政府主导模式,依靠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经反复探讨研究,门头沟区政府确定了棚改资金运作模式,即成立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门头沟区棚改中心,以棚改中心为融资平台,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为资本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投融资。目前,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带动,基本形成了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采空棚户区改造投融资格局。

在资金筹集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利用财政资本金进行贷款,目前棚改工程利用市区两级财政资本金18.5亿元,共取得建设银行、国开行、农商行、北京银行等银行贷款信用额度48.23亿元。另外,为解决贷款资产担保问题,棚改石门营A地块以住总集团提供保证担保的形式向农商行申请6亿元贷款。二是采取企业垫资方式。例如:中门寺地块由中建集团先行垫资开工建设,争取银行贷款后偿还;黑山地块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由中标的施工总包单位先行垫资施工,确保了工程尽快开工。三是与企业合作联合贷款。例如:小园地块采取与恒创集团合作方式,由企业提供资产抵押担保,向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联合贷款。目前第一笔10亿元贷款资金已经到位。

在资金偿还方面,主要采取土地交易模式,以腾退土地收入为还款资金来源。目前门头沟区正在分步分块推动7平方公里棚改腾退区域的土地开发上市。按照门头沟区空间产业布局体系和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发展规划,7平方公里的棚改腾退区域被纳入新城4个商务区之一的门城生态商务区,将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相关产业。例如:由香港新文化基金投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博览园项目,总投资约164亿元,总占地354公顷,其中有156公顷位于采空棚户区腾退范围内,将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机构合作,打造世界非遗保护、发展、合作、交流的平台,目前已完成入户调查,将先期投入60亿元用于房屋征收。通过项目土地一级开发的实施,将有效平衡棚户区改造资金,同时也将使门城区域曾经破旧的传统矿区实现全面转型。

经初步测算,采空棚户区腾退土地可上市销售面积约为344万平方米,依据假设开发法测算的楼面地价和土地出让上市及回款进度,基本能够实现棚户改造资金全部通过棚户区腾退土地上市来平衡。仅从财政收支的狭隘角度算账,采空棚户改造也许是“赔本买卖”,但是如果站在全局高度算账,棚改工程却是“赚钱”的事业,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善了地区面貌,还带动了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对促进地区就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整合开发和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收益是平衡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有效措施。门头沟区平原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1.5%,资源非常稀缺,必须坚持集约、生态、高端等原则,科学规划和有效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拓展地区发展空间、确保重点产业发展用地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土地收益。去年以来,门头沟区借助采空棚户区改造、S1线、长安街西延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全面加大了土地收储力度,目前,全区在施的土地储备项目共23个,总用地规模1310公顷,一级开发投资达140亿元,4个地块成功入市交易,其中,建筑面积38万平米的东辛秤村B地块为北京首个“限地价竞房价”出让方式试点,由中铁建以22亿元摘得。为了避免卖地获取收益的短期行为,门头沟区始终拒绝“土地财政”,做到了整合资源和集约使用:

一是注重产业培育。妥善处理好获取土地收益与重大项目落地关系,杜绝各类以靠卖地来挣钱的短期行为,合理安排产业和住宅用地比例,除棚户区改造区域外,严格控制其他地区住宅比例,注重保障产业用地,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效控制了人口规模,促进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民生改善。所有涉及征地的项目,必须附带农民安置房建设,优先促进农民上楼,同时解决征地和房屋征收后的产业发展、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不留后遗症。在推进农民上楼过程中,区政府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让利于民,给予农民的安置房购买价远低于成本价,据测算,完成全区现有全部开发项目的安置工作,区政府将从土地收益中补贴给百姓近70亿元。此外,门头沟区还积极解决征地历史遗留问题,例如:从土地收益中拿出1.56亿元解决永定地区807人的“农转居”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协调首发集团投入1.97亿元,解决西六环工程占地涉及的4个镇“农转居”遗留问题,投入1138万元,解决杨坨矿村京煤集团征地未补偿遗留问题。

三是注重整合资源。对全区可开发用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合理的产业配置。例如,S1线及长安街西延工程本身涉及永定地区6个村的拆迁,为了配合两项工程的实施,门头沟区新增了S1线区域组团项目和曹各庄、桥户营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共实现11个村的拆迁,完成土地储备开发面积472公顷,预计可实现收益约60亿元,在解决老百姓上楼问题的同时,整合了新城南部土地资源,为新型产业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经营城市无形资源。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管理者,拥有城市建设和开发的许多权利,包括冠名权、广告使用权、特许权等,这些权利本身也是一种资源。门头沟区结合地区特点,充分利用城市无形资源,积极筹集城市建设资金,通过市场运作创造出了效益,使城市面貌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改观。2010年以来,门头沟区全面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建成“一湖多园五水联动”的景观体系,包括永定河门城湖及30个公园建设、5条城市排洪沟生态治理等内容,还对主要大街候车站台和人行步道进行了全面更新,上述城市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20亿元。

为缓解城市环境建设资金压力,门头沟区政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经营城市的方式融资,通过出让冠名权、广告经营权、拍卖引进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筹资各类资金超过2亿元。例如,门城主要大街29候车亭及站台的建设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通过出让给企业10年广告经营权方式,解决了候车亭建设资金和后期维护的问题。在中门寺沟水环境治理中,吸引企业资金3000多万元。总部位于石龙开发区的立思辰科技公司捐款300万元对周边区域绿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成对公众开放的立思辰公园。在福鼎公园建设中,民营企业中坤集团投入1000万元用于修建公园标志性景观——大福鼎。在位于长安街西延端点处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定都阁的建设中,银泰集团投资3000万元,培育了定都峰风景区,将形成一条长安街“东有大运河、西有定都阁”的文化景观。位于门城湖边永定河文化公园总投资近1.8亿元,其中,雅枫集团投资2000万元用于永定楼建设,天台山集团投资1000万元用于永定河观景台项目,公园的建设也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和周边地产升值,培育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实现了多赢。

(五)注重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从服务首都的大局出发,门头沟区基本退出了资源开采业,为促进区域转型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门头沟区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确立为地区主导产业。为满足新型产业培育的融资需求,通过推进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一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由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起单位,在门头沟区成立珠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由小额贷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3家民营企业,在门头沟区成立北京农投京西小额贷款股份公司。这两家机构将于年底前开业,主要服务农业产业化项目及民俗旅游的发展,预计能够提供的贷款额度超过500亿元。

二是与国开行开展战略合作。2011年,门头沟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签署了“十二五”时期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拟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培育、城市建设、重点镇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目前国开行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的11亿贷款已经到位。此外,还创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模式,在军庄国际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中,门头沟区政府与国开行及小城镇发展基金、加华酒业集团开展合作,通过政府、银行、企业的三方联合,解决项目融资难题,促进军庄重点镇建设。

三是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与4家担保公司和7家银行建立合作机制,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畅通银企对接桥梁,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共促成24家融资困难的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担保获得贷款近1.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困境。

(六)通过BT、TOT等方式实施项目融资。由项目公司选择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工程建成后按约定移交给政府的BT模式,具有缓解政府当期投资压力、降低建设成本、促进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益性建设领域、防范廉政风险等优势。2010年以来,门头沟区政府与中建股份开展合作,通过BT方式,实施了少年宫、妇幼保健院、为民服务中心、市政信息指挥平台等20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项目实施中,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融资建设人,并签订 BT项目投资建设与回购合同,目前,已有9项竣工,完成投资10亿元,有力地改善了门头沟区社会建设基础设施条件,也带动了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TOT方式则是政府将建设好的项目一定期限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进行运营管理,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交还政府部门。2011年,门头沟区政府采用TOT模式授权碧水源公司,由碧水源公司出资购买门城再生水厂25年的特许经营,通过这一方式,引进了碧水源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解决了再生水厂经营资金和运营技术、效率的问题。

(七)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为培育和扶持企业上市融资,门头沟区出台了企业上市支持奖励办法,对区内上市成功的每个企业,按照工作进度,分步给予总额200万元的补助。目前门头沟区共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2010年以后上市的达到3家。同时,区政府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壮大,例如,位于石龙开发区的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的立思辰公司,主要经营办公系统外包服务,已经在门头沟区开工建设企业总部大厦;为解决门头沟区第一家上市公司北京旅游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沉重的债务负担, 2011年3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北京旅游成功实现定向增发,由中国华力集团向北京旅游注资5.37亿元。北京旅游重组以来,实施了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北旅广场建设,目前项目涉及的房屋征收139户57602平方米全部完成,还投资1.7亿元,实施了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以及龙泉宾馆修复升级工程,解决了这些景区和文物近20年来没有资金维修的问题,有效了促进了文物保护,在提升门头沟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改善区域旅游环境方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八)努力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支持。结合有关项目的建设向市级部门争取资金,其前提是做好基础工作,加强项目包装和前期论证。2010年以来,门头沟区抓住市政府支持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机遇,注重项目储备,得到了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水务局、住建委等部门的资金支持,重点推进了S1线、棚户区改造、长安街西延、永定河绿色生态带建设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在使用资金过程中,门头沟区坚持集中精力办大事,促进了各项资金的有效整合运用,例如,在永定河门城湖建设中,同步推进了永定河五条排洪沟的治理,形成了生态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城市新亮点,也保证了门城湖的环境;在城区老旧小区的改造中,门头沟区整合了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绿化美化等多项资源,集中推进3个精品社区和6个老旧社区改造,使老旧小区面貌得到集中改善。与此同时,门头沟区坚持立足自身,自筹资金,多干一点,先干一点,通过地区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了各级的支持和关注。今年以来,李克强副总理、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先后到门头沟区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门头沟区在环境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突出成绩。

融资创新的四点启示

(一)坚持科学发展,找准发展定位是破解资金难题的前提。针对资源开采业全面退出后的转型难题,2010年,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着力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工作思路,同时结合资源禀赋,确立了“一带两线四点多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按照这一发展思路,门头沟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环境促发展,有效整合各类发展元素,快速聚集生产要素,与首都其他地区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符合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也更加符合门头沟区实际,是完全正确和切实有效的。门头沟区能够在短期内打开工作局面,集聚各方资源,正是得益于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发展方向的差异性。

(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破解资金难题的动力。一个地区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像门头沟这样一个不发达地区,要想解决发展资金的难题,更加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突破创新、艰苦奋斗,形成内生动力。因此,门头沟区各级干部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发展理念,营造“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发展氛围。为加快项目推进,区政府实行了项目负责制,成立了11个重大项目指挥部,使区领导在既有分工的基础上又侧重项目,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招商项目落地。根据解决资金问题和推进项目的需要,门头沟区还新设立了投资促进局、房屋征收办、工程服务中心、生态园区管委会、重大办等正处级工作机构,确保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对重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集中精力破解了一批难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改善投资环境是破解资金难题的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地区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生产力。门头沟区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态环境吸引资本快速聚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政策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设置各类发展基金6500万元,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正确处理土地收益和重大项目落地之间的关系,做到产业发展优先,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降低土地价格,确保项目落地。在生态环境方面,坚持以生态治理为切入点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先后投资10亿元,对永定河、清水河河道进行修复治理,形成青山绿水百里画廊。投资20亿元,建设“一湖多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全区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生态滨水山城初见雏形。采空棚户区改造、S1线、长安街西延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全面推进,有力改善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此外,还投资2亿元,完成石龙开发区道路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开发区面貌实现彻底改观。通过全面治理,门头沟区的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迅速提升,形成了强大的投资吸引力。在服务环境方面,明确2011年“政府服务年”的主题,各部门面向企业开展项目规划许可、土地申请、立项批复等全方位贴身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房屋征收、手续办理等难点问题,突破工作日限制,保持“五加二、白加黑”干劲,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成为投资服务台,各级领导干部成为了投资服务员。

(四)坚持政府诚信是破解资金难题的保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诚信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诚信比优惠政策更有吸引力。门头沟区始终将服务型诚信政府建设作为吸引社会投资的首要前提,全区上下总体动员,全力服务企业,区领导以身作则,所有招商项目都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见、亲自谈,帮助企业协调与属地的利益与合作关系,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和政策,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靠服务和诚信引进企业、留住客商、发展经济,使门头沟成为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热土,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使企业能够放心、安心、坚定信心在门头沟区发展。

创新吸引各方资源参与门头沟建设,尽管让门头沟区初步走出了发展困境,但筹融资难度大、重大工程建设资金不足、投资项目落地不快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希望市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简化各类手续,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为门头沟区解决发展资金、促进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作者:门头沟区区长)

猜你喜欢
门头沟区建设发展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