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百科全书”的编辑规范探讨

2012-04-29 07:49于翠玲
出版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百科全书辞书百科

于翠玲

[摘 要] 以百度百科为例,通过对比传统辞书的编辑规范,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百科全书正在形成的编辑规范及其特点,具体分为道德规范、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三个方面。指出网络互动百科全书在年轻网民中有广泛影响,但网络词条的内容存在不足。如何完善网络词条的编辑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应该引起传统辞书出版界以及百度词条使用者的关注。

[关键词]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编辑规范百度

[中图分类号] G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82-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Baidu encyclopedia,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editing rules in progress and the features of online interactive encyclopedia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diting rules of traditional ones. The rules are specif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ethics rules, work rules and technical rules. Online interactive encyclopedias have widespread influence among young netizens, 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 in the content of their entries. Traditional dictionary publishers and users of Baidu entri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perfect the editing rules of online terms, but also should keep an eye on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tandard .

[Key words] Online interaction Encyclopedias Editing rules Baidu

编辑规范是从编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出版物(文化产品)进行把关的基本准则。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出版物形式多样,发展迅猛,而有关规范也需要在编辑实践中加以总结。本文仅以网络互动式“百科全书”为例,通过与传统辞书的编辑规范对比,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百科全书正在形成的编辑规范及其特点。这对传统辞书的数字化也有参考价值。

1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的编辑特点

从出版史的角度来看,辞书是人类文化积淀、知识聚合的载体。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知识创新加速、媒介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辞书的编辑出版必然出现高潮。中国近代社会西学东渐时期的情况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是这样。与一般图书出版物不同,辞书具有特殊的编辑体例,也有更为严格的编辑规范。或者说,根据传统辞书的编辑经验,辞书不是人人可以编辑的。新闻出版总署为了纠正辞书出版市场粗制滥造的现象,曾在2006年发布《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原先业务范围内没有“辞书”出版的出版社,要一律停止辞书的出版、发行;图书出版单位如果想出版辞书,必须向总署提出申请,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如辞书编辑室的编辑人员不少于五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一名;编辑人员须参加过总署组织的辞书出版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持证上岗资格。

然而,网络互动“百科全书”是一种全新形式的辞书。起源于2001年的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根据维基百科的模式,中国也创立了网络互动式中文百科全书,目前比较著名的有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其中百度百科是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属下的一个搜索社区,号称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本文主要以百度百科为例,来论述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百科全书的编辑特点。

编辑方式 根据维基的理念,那是“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任何有兴趣参与并具备编写能力的网民经过注册登记,都可以聚集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既是词条的创建者、编写者,也是阅读者、修改者和把关人,他们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协同工作的虚拟社区。网络百科全书没有官方准入机制,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辞书编辑室。

编辑体例 传统的百科全书具有严谨的学科分类体系和知识框架,呈现完整的词条目录,形成了排列有序的知识圆圈。而网络互动百科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知识数据库。其基本的分割单位是词条,词目的创立和编写都是由网民自愿参与来完成的。无数单个的词条通过分类或归类而聚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

词条编写 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一般是由权威的辞书出版机构组织专家撰写的,具有权威性和完备性。而基于网络平台编辑和呈现的词条没有固定版本。一个词条的原始版本被上传后,允许其他网民进行完善,如添加链接、删改内容、更换插图、补充资料等。每一个被修订的版本都保留下来,记录了一个词条生成和修订的过程。而且,每一个词条都是超文本的,可以与网络百科全书中的相关词条进行链接。

既然网络互动百科具有不同于传统辞书的编辑特点,那么传统的辞书规范是否依然适用于这种新式辞书?或者说,网络互动百科是否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规范呢?

2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的编辑规范

编辑规范一般包括道德规范、工作规范、技术规范。对传统的图书出版物来说,编辑规范的实施者是编辑群体,实施对象是编辑出版物。而实施规范的过程涉及编辑者与作者的协商关系,编辑者对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为了保证出版物作为文化产品的质量,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编辑规范。

网络互动百科作为网络出版物,也要参照一般图书的编辑规范,但在具体内涵方面有所不同。网站主管首先要通过引导、示范或约束机制,来规范网民的编辑行为,然后再落实到具体词条的编辑规范。

2.1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对编辑主体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职业规范。其中涉及编辑理念——对编辑对象的文化价值和传播意义的认识。传统辞书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每一本辞书都要说明特定的编纂体例和读者对象。各学科的专家是词条或条目的编写者,权威的辞书出版社是辞书发行者。辞书编辑群体对文化积淀和传播负有社会责任,必须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出版物进行把关,对读者负责。

网络互动百科的编辑主体是分散的、不知名的网民,其编辑理念与传统辞书有所不同。百度百科宣称“本着平等、协作、分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提倡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1]。互动百科的参与者则声称“我们都是知识志愿者”。这是一种特殊的大众参与、共同建构的知识产品,所有词条都是免费开放的。网民既是词条的编写者,也是积极的学习者,通过参与编辑活动而有所发现,获得乐趣。例如,百度百科的积极分子“东篱小菊”编写词条多达数千条,被评为“百科之星”。他表示“每次在提交成功的一瞬间,我都感到如释重负,分享知识真的十分开心。我想用五年的时间将全部鸟类词条编入百度百科,那时我的眼睛或许不能再上网了,但我退休后也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2]。由此可见,网络互动百科强调的是积极奉献和知识共享的精神,依靠的是参与者的道德自律行为,反映的是网民与网民的协作关系。此外,百度的“百科协议”中包括了详细的规则,对加以限定的内容(如色情、暴力、恐怖、不文明、反动等)有权进行删除和处罚。

2.2 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是对产品质量把关的必要程序。传统图书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编辑工作规范。例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要“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这既是编辑工作的程序规范,也是出版物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评价标准。

根据网络互动百科的技术设置和相关说明,一个网络词条的生成大体经过如下流程:第一步是由网民创建词条、进行编写并上传;第二步是管理员进行审核,包括归类、对违规内容予以删除等;第三步是由网民对词条进行完善,可以反复修订。此外,百度百科对于参与编辑词条的网民也有等级审核。例如,它“对百科名片以及部分内容较丰富的词条进行了编辑权限限定。当您的等级达到四级,且通过率达到85%时,就可以参与编辑了”;对词条版本也有等级评价,“高质量版本”是指百科词条中大体符合优质词条标准,被发放高质量标记的词条版本。“优质词条”要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且用词规范、排版美观、阐释适度、通俗易懂,符合互联网阅读习惯”。

2.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编辑加工产品应该参照的具体规则和标准,一般有明文规定。例如,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等的具体使用规范。这些规范同样适用于网络百科的词条。但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百科词条还有自行制定的编辑规范。“百度百科帮助”详细介绍了有关词条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编辑原则;百科平台的多个互动社区(蝌蚪团、百科讲坛等)也提供网民编辑词条的经验。其中涉及网络词条编校和编排规范的许多内容,这里仅举几例。其一,百科名片的编写模板。“百科名片由词条概述、概述图片和基本信息栏构成,位于词条页首要位置”。这种结构形式是与传统辞书不同的。网民还根据各自的经验,讨论不同类型词条名片(如动物词条、文化词条)的编写模板或优质攻略,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条。其二,词条内链。传统的百科全书以主题词形式编写索引,反映不同词条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而网络百科词条是超文本形式的,允许编写者添加词条内链。那是“指词条正文中指向百科其他词条的链接。内链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词条叙述的内容和扩展阅读,加强词条之间的联系”[3]。与此相对应,审核词条时也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断链、错链的情况。其三,参考资料的注释。“参考资料由参考资料文字说明和参考资料链接组成,位于词条正文下方,是词条中引用的有公信力且可供查证的资料,一般包括书籍、论文、杂志、网络资源等,是词条内容(包括文字信息及图片信息)的来源”[4]。由于网民编写词条大多习惯使用搜索引擎,不少参考资料来自网页,有的就是直接从其他网站上粘贴网页而改编为词条的。这种情况虽然列出了网址,却缺少原创性,或者涉嫌抄袭,还有待提出具体的审核规范。百度百科特别说明其“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对编辑规范的启示

3.1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有广阔发展前景

据调查美国36%的成年人互联网用户使用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在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年轻人和宽带用户是最早使用维基百科的人群”[5]。同样,中国的网民人数与日俱增,2010年已经超过4亿,而且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用户规模3.75亿,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6],很多网民已经养成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习惯。在激烈竞争的网络空间中,多家网络互动百科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例如,互动百科开发了小百科、微百科等子网站,由行家编写比较细小门类的知识百科(水浒百科、泰山百科,等等),这类似专题词典或专科词典。鉴于网络百科发展迅猛、更新快速、使用方便,对知识信息(特别是新语词、新闻性人物和突发事件等词条)的传播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对其词条应该有相应的编辑规范和评价体系,以便为网民的阅读提供更多的优质词条。

3.2 编辑规范来自编辑实践

由于印刷版与网络版辞书有不同的编辑方式,两者在编辑规范方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处。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电子阅读器的数字化辞书也在不断创新。面临数字化出版的严峻挑战,传统辞书出版社不仅要保持品牌辞书的优势,同时也要开发依托新媒体的辞书,因此应该以专业的眼光关注网络互动百科的经验,比较和探讨多种媒体辞书的编辑规范。

3.3 网络互动百科的利用问题

网络百科的词条是由网民互动参与形成的,而且是一个不断修订的版本。因此,正式出版的学术图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对于网络百科的词条可以参考,却不能直接引用,更不能将词条网址直接标注为资料的出处。编辑在审读文稿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出自网络百科的资料,对其词条所列参考资料要加以核对,特别是防止直接来自网页、涉嫌抄袭的内容。

注 释

[1]百度百科帮助[EB/OL].[2011-12-16].http://www.baidu.com/search/baike-help.html#百度百科是什么

[2][3]本周百科之星——东篱小菊[EB/OL].[2011-12-16].http://tieba.baidu.com/f ?kz=626999600

[4]百度百科帮助[EB/OL].[2011-12-16].http://www.baidu.com/search/baike_help.html#百科词条结构

[5]真真.调查显示:维基百科受到欢迎[J].国外社会科学,2007(6)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EB/OL].[2011-12-16].http://www.cnnic.cn/

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收稿日期:2011-11-08)

猜你喜欢
百科全书辞书百科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乐乐“画”百科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百科全书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