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雨
中国传统线描,在卷轴画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并在中国古代壁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通过现代壁画的实例分析,探讨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如何在现代壁画中发挥出更符合现代人们文化审美趣味的新的生命力。
Chinese traditional Line Drawing tak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various means ofChinese picture scroll as well as in allsorts of brushworks of Chinese ancient mur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dern mural case, discuss how the Line Drawing could exert modern aesthetic renewed spirit as a specific form.
一、“线描”的概述
线,是人类最初描画视觉对象的最基本而共同的手段,人类最早在崖壁或器物上运用简单的图形勾勒物象的手段之一。马蒂斯曾说:“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线的运用实际上是由我们的内心支配的,它成为我们心灵与物象美沟通的媒介。
線的造型性强,其概括性地将繁杂的对象单纯化,肯定地、简约地将物象的结构与形象的特征勾勒出来。运用线条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有运动感和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使画面具有和谐统一的音乐般的韵律。线作为绘画语言中的一种表现符号,以其简略、清晰、单纯而富于流动感的特性常为艺术家所运用,传达出不同画家所阐释的不同线条的风格之美。
传统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常见的艺术语言,它通过毛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产生长短、粗细、曲直、浓淡等各种线条。其本身具有一种独立于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传统线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独立的欣赏价值,衍生出“白描”这一独立的技法名,运用在各类画种的绘制中。
因此,传统线描不只是单一的轮廓线、结构线,而是高度提炼的艺术化的线条。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气质,表达不同的情感,古人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总结了1 8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后称“十八描”(图1)。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混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橛头钉描、马蝗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
二、中国传统线描在古代壁画中的运用
中国南朝时期的娄叡壁画受到杨子华、曹仲达等北齐画家的卷轴画风格影响,用笔相当规范,既熟练而又颇具特色,将早期北方墓室壁画中那种短促的细线演变为垂长舞动的粗线,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将略施点彩演变为强调和谐对比的色彩,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空间感。此外壁画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在照顾笔势基础上注重笔形变化,线条长而不空,流动而不草率,有意蕴而不凝滞(图2)。
而在敦煌壁画的造型海洋中,用笔生动的线描作品更是俯拾皆是(图3)。莫高窟虽历时已久,许多变色剥落后的人物只存一头、一手或一脚、半身,但只要仔细观察其未变色的轮廓线,就会发现其造型研美、隽雅、无与伦比。唐代伟大的艺术巨匠们能通过对毛笔的自由支配,将轻重、徐急、提按、使转等各种技法所描画出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就像一首旋律起伏的交响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所绘之物间不同的资质。通过细腻柔和的晕染,使其与面部肌肉的起伏相结合,线描显得更加秀劲莹润,如春蚕吐丝般,技巧之纯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山西永济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中的线条则以铁线描为主,用中锋勾勒,转折处方硬有力,充分发挥了中锋线描的丰富表现力,其勾勒出的线条既劲健有力,又流畅自如,同时还把线条的力量与线条的变化结合起来,既满足了传统线描的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又传达出一种重韵律、挥洒自如、大气磅礴的中锋之美(图4)。
三、现代壁画对传统线描的传承与重释
中国传统线描不但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着自己独立的艺术气质,而且在现代壁画中,也是一种再现的造型手段,能形象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主观上都离不开两个条件,纵向的是继承,横向的是借鉴。现代中国壁画的发展,即看到传统的影子,又结合了西方的某些手法,并非模仿,也不是所谓的拼凑。在古代壁画的线描基础上,经过装饰化的手法,使线描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湖南永州市府大楼外墙《南风神韵》,描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图5)。通过行云流水似的线条,将画中人物以及飘舞的丝带、当风的衣褶、流动的彩云等各种造型流畅地连接起来,表现天风吹动、轻扬飘荡的神情风韵,生动地跃然壁上,给人以含蓄内敛又意境深远的感觉,体现气韵一体的装饰风格。
张世彦的石刻壁画《我是财神,财神是我》则是一副完全白描的壁画作品(图6)。手臂旋转的动作轨迹象征动而生财,通过作者把握对象的特征进行精湛的提炼、内在的升华,用疏密、长短的描线在壁上意象化地构出“财神”的主题。诸形象的造型在白石板上刻线描金,形象组合简洁朴实,将线条发展成为一种很富有生命力的、有意味的形式语言。线条的恰当运用既充分显示了作品的内容,表达作者的感情,又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把简单的对象画得极富装饰味和想象力。
蔡迪安的《赤壁之战》,是线描对当代壁画艺术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的实证(图7)。壁画以战争前期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为主题,战争之中的宏大气势,飞动的火船,厮杀搏击的战船,直至战争的终结。作者借鉴汉画像石的表现形式,战争中的船只的形象大多是剪影式的面,突出速度感,层叠的效果让人感受到物象的势和体,并运用大量迂回翻卷的水纹线条来造“势”,表现动荡、狂奔、激烈的江上战争,在纵横交错中,构成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凸显“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雄浑气派,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手法,展现出一场磅礴的战争的全过程,叱咤风云的博大气势使人感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通过古今壁画对于传统线描艺术的各种运用,认识到传统线描艺术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语言,为壁画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具有长远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