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教父》中主人公维多·科列昂的突出个性—理性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以达到更深刻地认识这一主角的目的,揭示作者给教父的理性编织的这一多彩光环,从而吸引众多的读者。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必须透过光环审视理性,透过理性分析人物的本质,这样读者才能不拘泥于作品,更全面地解读人物,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作品所展示的美国黑帮社会的历史。
关键词:黑色轨迹 理性 光环
当意大利裔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教父》出版后,Axthelm(1969) 称其是一部“广受欢迎、猛烈、极富娱乐性的”小说。而“一连67个星期高居畅销书榜首,销售量高达2100万册”(王2002:517)以及后来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在美国简直掀起了一股“教父”热。人们不禁要问,《教父》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为何能博得如此多的读者青睐?这应该从小说中的主人公说起。
维多·科列昂是作者在《教父》中塑造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主人公形象。他是纽约黑社会首领,威严而又令人尊敬。这个令人畏惧的人物看起来又有人情味,其行为显得合理而正当。什么因素使得维多·科列昂如此受欢迎、什么又使读者对这位主人公持这般态度呢?本篇论文认为是维多的“理性”吸引了读者,从而使得该部作品大受欢迎。正是作者为这位美国黑帮大亨披上了理性的外衣,从而使教父的所作所为显得合情合理,从而使维多·科列昂身上笼罩了一层诱人的光环,迎合了读者的口味和阅读期望。然而读者不应简单地局限于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应该多思考并审视一下教父的理性,而且读者也不能简单沉湎于主人公所谓的“理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光环和荣誉。因此作品《教父》出版以后,作者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还是由读者自己来评价主人公的这一品质。用伊塞尔的话说, 那就是“阅读赋予了读者阐释作品中并未阐述的内容的机会”(Raman & Peter 2004: 58).
那么“理性”为何物?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理解,“理性”是指“大脑逻辑思维的一种方式”。所以理性能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们以此可以提出或者评论某一观点并确定自己的行事准则。它涉及到问题的解决与对问题的决策。所以,人们通常是具备理性的,所以具备理性思维的人,其行为在社会上才能够显得合乎情理。但,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如果只考虑教父的理性而忽略其黑色轨迹,只看到作者描述的教父的合理性及由此而产生的光环,那么我们说作品中的教父是成功的。不过读者更应该考虑教父的黑道家族首领的身份,据此其理性就应另当别论了。“普希金曾经说到:有艺术便会有批评”(徐2003:255).因此读者不能只顾欣赏其理性以及光环而忘记了其身份,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维多·科列昂行为的理性及其光环。可以说从《教父》中透视维多·科列昂的理性,便是读者全面辩证地理解主人公及作品的出发点和关键。
“永远不要发怒。永远不要威胁别人。与人讲理……理性的艺术在于忘掉所有的辱骂,所有的威胁;而去忍辱负重”(Mario 1994;57).在教导其律师与子女时,教父特别强调理性,而且自己率先垂范。他之所以能成为纽约一个大家族的首领,主要依靠他的理性思维,这可以从以下重大事件中充分体现。
深思熟虑,准确判断——枪杀凡钮西,初露理性分析的锋芒,实现了身份质的转变,从一个普通的意大利移民,开始向一个黑道大亨转变。维多·科列昂认为地头蛇凡钮西在当地收取商户的保护费等恶行,已引起普遍的反感,即凡钮西已极不受欢迎,同时洞察到凡钮西并没有多大的社会背景(后台与靠山),而且凡钮西也直接地威胁和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在他看来除掉凡钮西是天经地义的壮举。除掉凡钮西可以说顺应了当地民众的意愿。从射杀凡钮西这个情节来看,作者开始突显维多·科列昂遇事冷静,善于分析的理性品格。这种分析与判断及果敢的行为说明维多·科列昂枪杀凡钮西,并不是心血来潮和一时的莽撞之举,而是经过缜密思虑之后的必然结论。但另一方面,结束凡钮西的性命,也暴露出维多·科列昂蔑视人的生命权,弱肉强食的凶残本质。杀死凡钮西,维多·科列昂开始走上黑道不归路,预示着又一个黑社会家族的兴起。
奉“与人讲理”为人生信条,形成独特精神魅力。已被人尊称为教父的维多·科列昂,更是将“与人讲理”挂在嘴边。这是他基于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及自己谦卑地处事方式决定的品格。作者从多个视角丰富了教父这种思维风格的内涵,诸如教父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命运的个人见解,对社会财富的追求,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无不透视着主人公的理性分析的智慧。收养汤姆·哈根,出于理性并将他培养成为律师,说明教父的远见及同时也表明对理性社会的回归。在教父看来,提着公文包的律师远比武力征服更为有效。在自己孩子无望的情形下,维多·科列昂千方百计把汤姆·哈根培养成律师,让他成为自己向社会攫取财富,扩大影响力的得力助手。
理性克制私欲:拒绝与毒品贩子索尔劳佐合作。教父基于毒品是社会一大公害的理性分析,认为毒品为政府和社会主流所不容,告诫自己绝对不能从事关于毒品的任何交易,结果却招致唯利是图、丧心病狂的索尔劳佐手下的枪击,险些丧命。这也从一个侧面衬托出教父远离毒品的这一理性的正确性,也与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索尔劳佐以及其他一些只顾毒品利润的黑社会家族首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安排这个情节,正说明教父并不是一位为了利益和金钱而没有任何原则的黑帮教父,而是一位有着深邃思维的理性之躯。这就与人类和毒品做斗争的社会趋势相吻合,作者的这种创作手法能够很容易博得读者的认可,从而使作品中的这位人物形象吸引了读者。
善用谋略,沉稳练达,更显教父深沉理性的威力。教父不计长子被其他家族枪击致死的前嫌,召集纽约黑社会家族首领开会,号召要和平共处,互不为敌。锋芒不露,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麻痹各路黑帮老大,安排三子迈克安全地从意大利西西里回到美国。对迈克面授机宜,等待时机,逐一挫败其他家族,达到了复仇的目的,并且再次使科列昂家族雄居纽约黑社会家族之首。
作者笔下的美国黑帮社会,暗流涌动,敲诈勒索,相互火并,挣扎生存。《教父》中的维多·科列昂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作者并没有将其描写为一位以暴易暴、头脑简单、行为莽撞的武夫,而是付出较多笔墨,对维多·科列昂遇事冷静、精于谋略的理性人格魅力进行经典刻画,无形中为该人物编织了一道多彩的光环,因而加深了读者对教父的深刻印象,将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致推向了高潮。
那么作为读者,我们应当明晰作者马里奥·普佐的创作手法,应当辨证地看待其刻画的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这一人物,其理性有合乎逻辑,且具有卓越智慧的一面,但他毕竟是黑社会家族首领,这一理性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与光环,有其以武力为后盾,蛮横霸气的一面。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岱.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3.Axthelm,P.Newsweek: "Happy Families."March10,1969
4.Raman S,Peter W.& Peter B.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5.Mario,P.The Godfather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张茂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外语学院英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