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大解放”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05:40:15郭仲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六大解放探究孩子

郭仲江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体现了创新、创造的精神,在教学中突出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动手实践的锻炼,学会观察社会、深入生活,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开放学习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是疗救当前教育之弊、振兴教育的良药。

解放;创新;创造

1.解放孩子的头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现在许多教师无非是死搬教参,不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权利,轻视他们稚拙但可贵的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鼓励,实际上还是让学生死记答案,然后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什么高分低能,他们才不在乎!他们说的是素质教育,行的仍是分数教育、升学教育。正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断送的是我们民族的光明前途!

所以解放孩子的头脑在当今尤为迫切,关键在于让学生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留些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为探究问题“能增强学生对周围实际现象的兴趣,发展他们看出多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探究?教师要有意设置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点、疑点、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味、揣摩、比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对教材的定论、教师的阐述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感悟、新发现,创导探索性思维。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同伴交流、碰撞,进而反思、探究言外之意、内蕴深义、写作手法,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进行逆向、立体性思维,追求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创造性,形成综合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加深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2.解放孩子的双手

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通病顽疾——重政治,不重科技;重理论,不重实践;重接受,不重发现。

以前学生还要求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现在已难得看到学生进实验室。以前家长还要求孩子做家务、做农活,现在则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实际上愈演愈烈,学生整天埋首书本,应付考试,根本没有务农、做工、小创造、小发明的能力。针对我国科技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学生勤奋,留学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外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外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放孩子的双手,就是多给学生动手做的机会。弹琴、雕塑、剪纸、刺绣、种树、养花、包饺子、裹粽子、糊风筝……边动脑,边动手,为诗文配画,做模型,出板报,编刊物……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事实上也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改变中国教育缺乏创新的落后面貌,从而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世界级的研发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潮流的科技强国。

3.解放孩子的眼睛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唯一途径,没有大量的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真切的了解和感受。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才可能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顿悟、灵感。观察实在是创新的起点,创造的基础。

达尔文在被问到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时这样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教学生怎样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如某一个人、某一处风景、某一种现象,注意要长期观察,切忌只停留在表面。达尔文之所以能创立进化论、法布尔之所以能著成《昆虫记》,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此,心无旁骛,深入观察,结果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其次要有序观察,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既重视细节,又把握整体。还要多角度观察,以深入了解,在比较中抓住其特点。

解放孩子的双眼,就要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救出来,提倡多读名著,多诵经典,多了解生活实际,具有广阔的视野,全球的胸怀。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发现,形成深刻的感悟,写出朴实动人的真情文章。

4.解放孩子的嘴巴

能说会道本是诸子百家的一项硬工夫,苏秦、张仪、范雎无不凭一张巧嘴挣来了功名富贵,洗刷了曾经饱受冷眼、惨遭欺凌的屈辱,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纵横家的身影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时有所见,起着持急扶倾、转危为安、运亡为存的关键作用。晏子使楚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位睿智通达、能言善辩、不辱使命的外交家形象。

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却成了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没有说话的机会,没有说话的训练。要通过举办讲故事活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给每一个学生以充分锻炼的机会,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而不仅仅给少数优秀生以机会是真正切实之举。

教师应特别运用好课堂内外两个场所:营造“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在有疑问或感受时,主动站起来说。选择恰当的话题,让学生“愿”说。注重积累,充实词汇的储备,让学生“能”说。有意设置问题以引起争辩,提供平台,使学生“乐”说。拓展视野,听广播、看主持、观辩论、学演讲、赏话剧、做采访,使学生“善”说。

5.解放孩子的空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读过高尔基《童年》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的人,应该知道这一点:只有生活本身最能造就人。

解放孩子的空间,就是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

到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为他们拖地、打水、唱歌、表演、讲故事、说笑话,这就是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到大自然踏青览胜寻幽探奇,模仿《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以寓情于景,模仿《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以借景抒情,模仿《爱莲说》、《陋室铭》以托物言志。深入田野、工厂调查采访,模仿《捕蛇者说》、《梓人传》以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深沉感慨,对民生疾苦、政治得失的深切关注。

6.解放孩子的时间

现在一个孩子从四五岁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生活在学校这个狭窄空间的时间长达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学得最多的是书本知识。如果从小让他们学一门技术、钻一种学问、练一项才艺,或许倒有一点出息。

爱迪生、爱因斯坦、卢梭、比尔·盖茨都没有受过大量的学校教育,还不是照样成为发明大王、科学巨星、文坛奇才、技术高手。可见,给学生探索的实践、思考的时间、表现的时间、积累的时间、创造的时间,反而省时高效,更能培养自学创新的能力,更能造就特殊专长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六大解放探究孩子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解放天性 快乐游戏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8期)2016-07-08 17:24:12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4期)2016-03-23 18: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