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宋元之前,工笔画曾经很辉煌。然而,制作方法的严谨与程式化。以及过于注重对自然的客观再现。令工笔画自宋元之后逐步颓败,一度衰落近三百年。经过一批现当代工笔画家的锐意探索和创新,让工笔画在近百年再度崛起,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画。如今,工笔画的现状是四多:展览多,出版物多,从业人员多,市场需求多。而新一代的年轻画家更为传统工笔画注入了现代观念,从而让工笔画具备了新时代的时尚气息。
工笔画的前世
钱晓征:作为中国美术史上出现较早的画种,工笔画为什么会从繁盛走向衰落?
纪太年: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工笔画一直是主流,没有写意画。美术史上的一些名作,比如《簪花仕女图》,《洛神赋》、《清明上河图》等等,这些载入史册的绘画作品很多都是工笔画。工笔画的高峰是宋徽宗时期,当时国家成立了国画馆,宋徽宗亲自领导这个画院,所以这个时期一度成为工笔画的高峰期。
到了元朝,工笔画基本上就衰败了。除了缺少大家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工笔画过于程式化,限制了艺术家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比如,画家先画好稿子,然后拷贝,染色,一遍两遍三遍,完全是一种程式化。由于过于程式化,作品显得很僵,呆板、不生动,这些是工笔画的通病。
钱晓征:工笔画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有没有被解决?
纪太年:问题仍然存在。只是一些优秀的工笔画家可以把这些问题和毛病减弱一些。有的画家画的很僵,有的画的很俗,有的不是那么太俗,但是,“俗”,是工笔画一直存在的问题。
钱晓征:你认为,这个俗的问题,是这个画种本身存在的问题么?
纪太年:有重要的因素。
钱晓征:工笔画曾经的衰落,从市场的角度看,主要是什么原因?
纪太年:这个画种不太容易鉴定,这就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钱晓征:这种不容易鉴定,是指工笔画的技法比较容易仿制?
纪太年:是的。工笔画容易仿制。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宋代工笔画,很多都是明代仿品。工笔画的技法主要是勾线,勾线的技法是描出来的,不太容易见到画家的笔力。工笔画里另一个技法叫渲染,渲染是不见功力的。同样一张画,不同的画家,风格区别不是太大,有的基本上看不出来。不同时代的风格能够看出来,比如明代风格,宋代风格,这是有差别的。如果同时代的工笔画,几乎没有差别。宋朝书法家米芾,评价画家黄荃的作品,是“黄荃画不足存”。黄荃是五代十国西蜀画家,是工笔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是《写生珍禽图》,米芾看了说这种画没什么意思,太容易仿了。
钱晓征:黄荃画《写生珍禽图》原本就是画给儿子学画临摹用的稿本。不过,这幅画技术绝对精湛,画面上描绘了二十多种昆虫,动物,状态各异,大小错落,一派富贵气象。
纪太年:是啊,连黄荃这样的画都不足为道,可见工笔画一直是受到文人轻视的。
钱晓征:工笔画一直跟文人画是相对的。
纪太年:文人作家是封建社会的主流精英,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地位,在思想文化艺术领域也具有话语权。这批文人兼政客提倡的美术理论,更注重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写胸中的逸气。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位是苏东坡,他提出的观点: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意思是说看画,如果以像不像为标准,那么你的见解跟孩子一样肤浅。另外一位是画家倪云林,他说逸笔草草,聊写心中逸气。
钱晓征:工笔画没有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这种观点有常识性的误解。
纪太年:是这样,这种误解源自对工笔画技法的不了解。工笔画在表达上只是更为严谨,文人们就比较鄙视工笔画的这种严谨的制作方式,一招一式都很程式化。文人们综合修养比较高,更强调画外功夫,在那些拥有政治地位和话语权的文人倡导下,强调作画中的学问修养,强调画外功夫,提倡做一个“诗书画印”三全四绝的全能画家,强调在中国画中体现“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艺术家张扬个性,追求思想自由,喜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而水墨写意的形式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文人的这种无拘无束的想法和个性。
钱晓征: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工笔画也可以写画家的心中之意。工笔画容易画得俗,画得呆板,画得匠气,同样,写意也有画得很难看的,这跟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有关,应该跟画种无关。
纪太年:当然,这里也有文人相轻的缘故。中国历史数千年以来,文人之间相互倾轧,工笔画家通常是被朝廷养起来的,就像现在的画院一样,衣食无忧,而不被包养的画家就困难许多,所以他们就提出你们的画存在刻板等问题,就开始死贬,这也是造成工笔画在元朝时候衰败的重要原因,一下子就衰败了300多年。
工笔画的今生
钱晓征:哪些因素决定工笔画在近代再度崛起?
纪太年:工笔画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开始重新崛起,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把这个画种发扬光大,北方以于非闇先生为代表,他学画的过程是直取宋画,其他画他基本看不上眼。南方就是以南京陈之佛为代表。陈先生学问很深,同时又不保守,借鉴了大量日本画技法。他的工笔画绘制过程比较灵活,以实际效果为标准。不是像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染多少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他的画讲究浓郁的抒情味、文学味让很多人惊讶!工笔画是可以画出很有情感和味道的。同时代还有两个大画家也不可否认对工笔画做出巨大贡献,一个是张大干,一个是谢稚柳,这两位大家也花了很多功夫画工笔画,可惜他们不是以工笔画为主,他们最大的成就还是写意画,但是,这两位大家在推动工笔画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上世纪80年代,工笔画学会成立,对促进工笔画的崛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一批工笔画家的成长。湖南的陈北一,江苏的喻继高,浙江的徐启雄、北京的蒋采蘋,广东的王玉珏,成为工笔画坛的中坚力量,此后,一批更年轻的画家涌现出来,江苏的江宏伟,天津的何家英、东北的冯大中等脱颖而出。这批画家的作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古典主义审美法则与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了各自个性鲜明,韵味丰富的艺术风格。这拨人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旺盛的创作精力和理想主义的创作理念。70后80后年轻画家,各地更是很多,江苏就有雷苗,张见、李金国,姚媛、吴思骏,杨宇等,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当代工笔画队伍。这批画家,思想活跃,有很强的创新理念,在新工具、新材料、新语言的探索中,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又融八个性的艺术风格。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注定会追求细致高雅、时尚明快的特色。
钱晓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画家,致力于工笔画的研究和探索,为工笔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纪太年:这批画家的崛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更长的历史长河来看,他们可能不是十分优秀,但是在当下或某个历史时期,他们发挥了各自重要的作用,比如何家英,冯大中,江宏伟等等,他们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法的探索上。喻继高的作用是体现在工笔画的推广方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喻继高的作品有上亿张印刷品,走进千家万户,喻继高让大众了解了工笔画。而何家英的工笔人物,跟传统工笔人物有很大的
不同,他带有一种现代的唯美,这种美人图是有传统的,而何家英恰恰迎合了当下人的审美。他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非常风靡。
钱晓征:江苏一直是中国画重镇,江苏的工笔画现状怎么样?
纪太年:解放后,在陈之佛的领导和推动下,江苏工笔画开始起步,产生了一批梯队一样的画家,老一辈里像喻继高,刘菊青、李长白,中年有徐乐乐、江宏伟、喻慧,孔六庆,张俊芳,年轻的有李金国、姚媛、以及一批江宏伟的学生们。有评论家说,江苏的工笔画家众多,在全国影响很大。
钱晓征:工笔画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对于不懂画的人,初次看水墨写意可能看不懂,但是第一次看工笔画,一般都看得懂,甚至会觉得漂亮。
纪太年:艺术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当然我们不是说工笔画是下里巴人,但是它更容易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工笔画已经成为世界语言
钱晓征:现在的年轻画家,尤其是艺术院校毕业生,也很喜欢工笔画。
纪太年:这是因为工笔画很容易出成绩。刘大为讲过,他画工笔画从来就没有失败过,画一张成一张。而写意画,往往会是废画千张。工笔画的门槛低,易于把握。还有一个原因,当下人们更讲究养生保健,工笔画基本上充当了特效药的作用,为什么呢?工笔画有一种程式,这种程式是按部就班的,就像女红一样,那么在画工笔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灵的自我调节,遇到心情不愉快,按部就班写写字画几笔画,瞬间就感觉舒畅了,所以有人称工笔画是保健药,特效药。同时,现在的工笔画家社会地位高了,在领导层里,核心层里都有工笔画家,在展览会上工笔画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工笔画的从业人员数量更是越来越多。
钱晓征:当代工笔画有哪些特点?
纪太年:以前有人贬低工笔画是染花纸的,现在的工笔画不同了,其创作手法是多样化。有直接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保持工笔画的纯正味,强调宋元的风骨,像江宏伟的画是直接从宋画中吸取的。有从西画中借鉴,洋为中用,这个我们可以从拍卖作品中看到,主要是吸取日本画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是淡化主体,在背景上画得很细,在花、鸟上面不下太多的功夫。现在的工笔画家创新的意识特别强,在技法上有时候挖空心思。喷、撒、泼彩,泼墨,拓印、喷印、揉纸等等,在技法上求变求新,为了创新,为了张扬个性,求的是与众不同。这些实践,也让人们对工笔画有了新的认识。
钱晓征:当代工笔画也更注重个性的表达,观念的表达。
纪太年:这也是最根本的特点。当代工笔画家更注重追求现代的观念,他们的一些观念更多地吸收了时尚的前卫元素,总体来说,现在的工笔画是处于多元时代,多元激荡,多重面貌,异彩纷呈,姹紫嫣红。
钱晓征:工笔画是世界语言。
纪太年:这也是工笔画走红的原因之一,工笔画是写实,写实在语言上没有交流障碍,不同的国家种族都能看懂。中国水墨必须要有中国文化垫底才能欣赏,外国人看中国写意画,会觉得太容易。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画是以写意为主,主要收藏者和受众是国内的文人。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碰撞交流增多,当西方人看到中国写意画之后,第一个反映是很惊讶。然而更多的是指责,认为中国人在这点上体现了做事不认真的态度,是在愚弄和戏弄别人,主要原因就是画得太快,一挥而就。这么短到时间里怎么可能创作很有价值的画呢?如果要是卖得很贵的话,买家觉得更不可信。抗战期间,中国画家张书旗。应邀到白宫画画。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画了一百多只鸽子,叫《百鸽图》。这令外国人大跌眼镜,这个怎么那么值钱呢,一会儿就画好了,觉得不可接受。这就是西方主流社会不认中国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钱晓征:当代工笔画很被艺术市场所关注,现代很多买家似乎更喜欢工笔画。
纪太年:工笔画的现状,我总结为四多:展览多。各类展览上工笔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业人员多。出版物多。由于工笔画普及性好,易于上手,所以许多出版社将工笔画集的出版作为重中之重。例如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了许多上档次,高水平的工笔画集,对推动工笔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走红的工笔画家,如喻继高,何家英、冯大中等人,不同出版社分别出版不同开本,页码的画集,依然是供不应求,可见市场之广阔。目前工笔画家的梯队已经形成,每年的毕业生中,有很多从事工笔画创作,队伍十分庞大:市场需求多,尤其是这几年工笔画在艺术市场十分走红,拍卖市场上工笔画屡屡成交,成交价位也比较高。工笔画走红的原因很多,其中,对于藏家而言,工笔画花的时间相对多,人家觉得值得,觉得画家花功夫了。另外,也跟大环境有关,现在总体上是国泰民安,这种情况就需要某种绘画形式和大环境合拍,工笔画歌颂盛世,于是整个政治环境和绘画形式合拍。
钱晓征艺术市场对工笔画的偏爱,也促进了工笔画的繁荣。
纪太年:由于工笔画的欣赏难度不大,对于一些新兴的收藏界人来说有一种吸引力。艺术品市场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叫雅贿,就是送礼。而对于那些不是太懂行的人来说,欣赏写意画难度比较大,工笔画一下子就能看懂。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没有一个现当代的写意画家在西方走红,写意很难被西方主流收藏群所接受。80年代亚明到美国办展览,一张画都没卖掉,回来后只好自我解嘲说西方人真是没文化。而喻继高到西方办展览时,作品全部都卖出去了。
钱晓征:工笔画家余晓星,二十多年前定居美国,一直是美国画廊的签约画家,美国的画廊和买家都很喜欢她的画,很符合西方人对中国艺术的想象。
纪太年:陈逸飞在西方走红,根本原因是作品中的那种浪漫的写实,一味的写实、自然主义都是不行的。
新工笔:让工笔画充满时代气息
钱晓征:工笔画的艺术市场情况如何?
纪太年:工笔画这些年在艺术市场上占尽无限风光。首先是功成名就的大名家不仅成交率高,而且有相当大的增长率。其中何家英的《四季美人图》早在2005年秋天上海的拍卖会上,卖出了363万元高价,是当年颇让人注目的艺术市场焦点之一。艺术市场上凡是出现何家英作品往往会有很好的表现,可惜何先生的工笔画太少,让一些收藏者,投资者转而寻找他的写意画。我在浙江、山东、兰州、宁夏等地讲学艺术品投资时,反复向大家强调,何家英作品可以多买。东北的冯大中先生以画工笔虎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虎”之美誉。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启步和发展阶段,都有不俗的表现,引人注目,让投资者充满信心。江苏工笔画家喻继高先生11年时间里价格翻了20倍,成为一种现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另外还有许多画家表现也不俗。第二是一些年轻的工笔画家在艺术市场锋头正健,特别是得过全国大奖的一些人。如王冠军、宋彦军、张见等人,有许多机构参与期间,对他们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第三,许多并不有太大知名度的画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拥有固定的群体,这类画家的比例特别大。他们中间许多人过五、六年后会产生大的飞跃,应该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潜力股。
钱晓征:你一直深入市场,几年前又开始进行工笔画创作实践,依你的体会,当代工笔画要在哪些方面突破和加强,
纪太年:对当代工笔画,我有几个建议。一、加强笔性,画家要让自己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难度,鉴定起来有东西可琢磨,二、多看书,加强修养,向陈之佛学习,强化作品意境,读书多了,眼界自然就高了,俗,呆,僵,就会少一些。三、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钱晓征:当代工笔画也被称为新工笔,目前很繁荣,你怎么看新工笔的未来?
纪太年:将来会更加异彩纷呈。姚媛是姚媛的面貌,吴思骏是吴思骏的面貌,王冠军是王冠军的面貌。
钱晓征:投资新工笔画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风险?你能给艺术藏家什么建议?
纪太年:新工笔出现的时间不长,是一批年轻画家。作为投资有一定的风险,成长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周期性。我觉得艺术投资资金没有问题,忍耐性比较好的话,可以进入。因为目前新工笔画这个群体在一定的阶层里是认可的,但要被全体认可还有难度,因为新事物的接受有个过程。但这里面有一部分才情横溢的人将来会站到中国艺术的前沿和高度上面去。
钱晓征:有人认为新工笔画,画外功夫太多了,削弱了对笔墨的重视,你怎么看?
纪太年:新工笔主要是内容跟前人拉得距离比较大。现在的年青一代画家有很多想法,更多的理念和前辈不一样。比如,喻慧也画工笔画,她就跟父亲喻继高画的不一样。我想强调的是,技法好学,观念却是有一定的难度。画家要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是需要花一点功夫的,还要有一定的修养。新工笔画家特别强调艺术的真实,突出事物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摆脱写真和照相机功能。他们往往在虚与实、主与宾、中与洋、古与今、雅与俗,繁与简中寻找一个支撑点。
钱晓征:你对新工笔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纪太年:前景应该是不错的,我对整个中国画的发展都很有信心。西方艺术在近几百年里迅速发展,大起大落,各种形式都实验完了,现在就是恶搞,创作后劲几乎没有,或者走进死胡同了。那么中国画的这种形态以及发展的势头,我觉得后劲是非常足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地位的提高,世界级的大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像毕加索那样的人以后会出现在中国。
钱晓征:你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纪太年:中国绘画并不保守,有很强的容纳性,并不排斥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新工笔的发展前景很好,在于这些年来大家在努力求变,在求变中求发展,而这些变化又是有底线的。同时,整个大环境也越来越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会在更多的领域拥有话语权。这种稳定发展的局面还会持续很久。这样的太平盛世,提供给工笔画发展的合适土壤,将来这帮人,会将当代工笔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