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彩人物画是景德镇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粉彩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其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即意象的造型,而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粉彩画包括白描、淡彩、重彩诸种形式。其刻画,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则经常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粉彩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料的浓淡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细致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因而装饰性就成了粉彩人物画的组成部分和特点之一。
陶瓷粉彩人物画,在众多的陶瓷绘画之中,可说是最为成熟的绘画形式之一。陶瓷粉彩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主要通过线条、釉料、构图等绘画元素表现出来,各种元素之间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创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既与现实相符而又不等同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节奏与韵律同造型材料和谐而又高度概括的一种装饰美。
一、用线条造型
线条是视觉形式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人的主观创造。线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又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以线条的形式来观察和认识自然界,应该是人类视觉的一种普遍特征。线条的节奏在绘画中占主要地位,轮廓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轮廓如何会给人视觉上的赏析,独具一格的线条会给人视觉上一个冲击,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时,可以发现,线条的节奏具有连续性和流动性。与此同时,线条流转顿挫,时而稳重,时而激荡,创造出一个个诗的意境,粉彩人物画家通过准确无误的线条来描绘人物的表情,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线是陶瓷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用丰富的线形来塑造形体,刻画形象,表现质感,营造空间。线是开掘意境最基本的技巧,也是陶瓷绘画(比如人物画)的造型程序的关键所在。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陶瓷画家创造了难以计数的陶瓷作品。尽管在风格和技巧上不断变化、发展,在创作内容上也不断更新,但作为陶瓷绘画造型的主要手段,线描这一基本形式却始终没有变。线条在陶瓷绘画作品中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首先是它具有表达客观物象的造型功能,线描是构成绘画对象最基本的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
二、创作风格的多元化取向
追求传统的写实特点,就是风格上呈现工整、细谨,钟情于古典粉彩人物画的笔法、用线及层层渲染中容入现代元素,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重新构想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形态。以何家英、李爱国等为代表的一部分粉彩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写实观念,走出了一条写实的传统路线。绘画材料的研究,借鉴油画、版画及壁画的表现手法,致力于色彩的塑造能力和材质美感的表现,并进行多种创作手法方法的尝试。近年来,由材料而表现已经成为绘画交流的总体趋势,在粉彩人物画的绘画过程中材料、肌理媒材等技术元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画材的拓展与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粉彩画的语言表现,从而使陶瓷粉彩人物画相对于古典时期的绘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抢眼的视觉效果。
三、空间的平面化布局
在布局的表现上,粉彩人物画非常注意采用平面化的空间艺术处理,传统的中国粉彩人物画的构图与西方绘画构图大不一样,它突破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对艺术对象进行了超越时空限制的整体把握,从而拓展了画面的意境。散点构图是中国粉彩人物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散点构图中没有统一的灭点,不能产生第三维空间,可以保持画面的平面性,更好地体现画面的装饰美”。粉彩人物画在画面构成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使它们协调完美,它可以不受物象具体形状实际比例和视觉关系的局限,使散乱的形象均衡起来,连缀起来,巧妙地结合起来。自古以来,画家们一方面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形体,另一方面又努力捕捉这些美的规律的具体因素。
总之,陶瓷粉彩人物画之所以能够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景德镇陶瓷绘画之中,正是因为在写实技巧中加入了华美工巧的工艺手法,充分运用了装饰手段,达到了画面工整、富丽的艺术效果。这种装饰效果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这三种因素的有机联系而形成。这一陶瓷艺术形式正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陶艺家投身其中,在景德镇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等人物画,他们深入挖掘传统陶瓷艺术和其他艺术的色彩模式,汲取陶瓷材料的综合表现技法与方式,以主人翁的精神来继承与发展陶瓷粉彩人物画,他们在绘画、技法、材料上等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潮流的陶瓷粉彩人物画。
赵国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本科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现任职于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系景德镇精益斋特聘画师。珠山书画院成员,中山陶瓷绘画院肖像画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