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的片断

2012-04-29 00:44蔡天新
中学生天地(A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李约瑟剑桥学院

蔡天新

小城剑桥

欧洲许多名城的周边都有适合一日游的城市。譬如,巴黎有凡尔赛,罗马有庞贝,柏林有波茨坦,布鲁塞尔有滑铁卢……而伦敦周边最适合一日游的当数剑桥,它位于伦敦以北80公里处,坐火车或巴士都在一个小时左右。

2000年,我路过伦敦,曾专程游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城。八年后的2008年,我又来到剑桥,这次是学术访问,时间比较充裕,因此得以细细品味。有时看书写字累了,就步行或骑车,沿着绿荫浓浓的小路,跨过剑河上的顶楼桥来到市区。

剑桥面积4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七八个杭州西湖,市中心却很小,一个露天的农贸集市,几条窄窄的小巷。然而,每天游人如织,著名的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并肩而立,门票各5英镑。

作为英国的最高学府,剑桥和牛津最有特色的应是学院制了。任何一位学生或老师,既属于某一个系,又属于某一个学院(college)。通常,系管教学和研究,学院管生活,包括吃住、娱乐和宗教礼仪,还有学业辅导。当然,越是声望卓著的学院,申请入学越是困难。

显而易见,这样的学院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学院(school),后者按照专业分为文、理、工、法、商等,而每一所college里则汇聚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才,师生们相互交流,让知识融会贯通。如三一学院的导师里,除牛顿以外,还有过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计算机先驱巴比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历史学家特里维廉,等等。这种学院制起源于巴黎大学,现在却成了剑桥和牛津的特色。

剑桥的每个学院里,都有美丽的小草坪,而院外的大草坪是学生休憩、游戏的场所,也是展示学院魅力的地方,通常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想到剑桥共有31个学院,那该是多么奢侈啊。瞧,三一桥边上的这片草坪,在明媚的阳光下,一对青年正背靠背读书,不由使人想起19世纪法国画家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

志摩的诗碑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刚好一个月那天,国王学院在剑河边的一块草地上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大理石的诗碑。诗碑上用中文录着《再别康桥》里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桥就是剑桥。诗中写,“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逗留期间每天都要经过的顶楼桥下有个埠头,就是剑河上租船撑篙的四个去处之一。小黑板上写着,船费每小时12英镑,约合人民币160元,这跟西湖游船价格不相上下。

整整80年前,徐志摩通过一位英国朋友的关系,在国王学院旁听了一年的政治学和经济学课程。国王学院发布的消息称,徐志摩是在剑桥逗留时读到济慈和雪莱的诗歌,才开始写诗的。消息同时还称,这块白色大理石与构筑北京紫禁城的大理石质地完全一致。

我听到这则消息的第二天,便散步到了国王学院。志摩的诗碑立在剑河之滨的桥边,略感遗憾的是,它比路面要低,并不是每个游人都能注意到,又因为没有英文注释,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上面的内容。

剑桥的中国庙

你可能不知道李约瑟,但你一定知道“四大发明”,也许还听说过“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和印度这些古代科技发达的东方国家”这个问题。“四大发明”正是由李约瑟提出的,而后面那个问题正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我最初知道李约瑟大约是在20年前,是因为他把浙江大学喻为“东方剑桥”。

李约瑟原名约塞夫·尼德姆,1900年出生于伦敦南区,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家。他继承了父母双方的特质,既具备理性,又有浪漫情怀。李约瑟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后成为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并以此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7年,一位名叫鲁桂珍的南京女学生来到剑桥求学,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鲁小姐的博士导师正好是李约瑟夫人,从鲁小姐和她的中国同学身上,李约瑟感受到来自东方古国的神奇魅力和灿烂文明。他在鲁桂珍(后来成为其第二任夫人)的指导下突击学习汉语的同时,迷上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并给予它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

1943年,李约瑟首次踏足中国,从此与这片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当1976年他从剑桥大学冈维尔学院院长一职退休时,早已是以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巨匠了。在李约瑟的倡导和努力下,一座中国古典园林式的建筑在罗宾逊学院落成,一条溪流穿越其间。得意之余,他称之为“剑桥的中国庙”。非常荣幸,我有机会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逗留了三个月。

李约瑟和他两位夫人的骨灰,如今安葬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庭园里,庭园里栽种着一棵菩提树。这是剑桥闻名遐迩的三棵树之一。另外两棵,一棵是牛顿的苹果树,一棵是启迪了诗人弥尔顿灵感的桑树。

船上的毕业歌

6月是毕业的季节。剑桥毕业生最浪漫的一幕并非学位授予仪式,而是剑河上的船歌(singing on the river)。不过,只有位于剑河之滨的七所学院才有,而三一学院的船歌因其人才辈出广受瞩目。放歌前两天,我的老朋友、三一学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阿兰·贝克教授给我发来了邀请函。

那天天气不错,依照贝克教授的吩咐,我事先向别人借来一条领带。傍晚时分,我先到三一学院的院士楼,8点差几分,我跟着贝克教授进了三一学院餐厅的衣帽间,他在西装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院士服。我们正准备上台阶,听到里面响起了祈祷歌,只好在台阶上肃立。当我走进那座庄严的餐厅,只见教授坐横的一排,学生坐竖的三排,全都西装革履。我心想,做三一学院的学生真不容易。后来听说当年牛顿也在这里吃饭,又是另一番心情。

晚餐后,贝克教授陪我来到河边,只见两岸已聚集数千听众,四艘木船并排横靠,另外两艘纵向头尾相接。30位男女生坐在船上,唱出曼妙的旋律和歌词。那一晚一共唱了22首歌,多数是唱诗班里的保留曲目,以牧歌居多,也有国王亨利八世和“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的作品。一直唱到月亮爬上中天,听众仍经久不散。那是一个多么浪漫抒情的夜晚,让人不禁想起志摩的诗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对于即将告别的毕业生来说,这该是大学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了吧。

猜你喜欢
李约瑟剑桥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学院掠影
My best friend
也谈“李约瑟问题”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