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改制后的编辑职业与编辑活动

2012-04-29 00:44王桂贞
出版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

王桂贞

[摘 要] 编辑是一种社会职业。转企改制后,编辑应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明确职业规范,明晰工作职责,提升职业操守。

[关键词] 编辑 职业 编辑活动

[中图分类号] G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30-03

[Abstract] Editing is a social profession. After the transition of publishing entities from public institutions to enterprises, edito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awareness, cultivate their professionalism, define the professional guidelines and obligations, and enhance their work ethics.

[Key words] Editor Profession Editing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改革,出版社转企改制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给编辑出版人带来压力,更带来活力和机会。编辑出版人应重新认识编辑这一职业,更好地培养编辑职业精神,规范和创新编辑活动,使自己更好地驰骋在出版文化市场上,实现职业赋予的重大使命。本文结合笔者的职业经历,探讨转企改制后的编辑职业和编辑活动,与编辑同行交流。

1 转企改制后的编辑职业及职业精神

从事一种职业,并不仅仅是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主要的是体现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职业是人们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人通过某种职业领取社会报酬的同时也领取社会承认。人通过自己对职业的忠诚和激情成为社会舞台上的角色,参与演出社会发展的宏大史诗。

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曾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整理者和创造者,数不清的显赫的爵位和吓人的官职,都与时光俱逝,早为世人忘却,而编辑的劳动成果世代相传,默默地为人们所葆受着。”[1]然而,在我国现行出版体制和机制下,编辑职业角色定位不够明确,有时被认为是卑微的小商人,有时被认为是为人作嫁衣的附属职业。对编辑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编辑人员找不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就很难忠诚自己从事的职业,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从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转企改制需要我们重新诠释编辑职业。转企改制会促进出版体制和出版机制变革,把出版企业推到全球化市场之中。如果说,转企改制之前编辑是被放在池塘里喂养的鱼,转企改制之后,编辑就很有可能成为浩瀚大海中的蛟龙,直面搏杀,迎对风浪。如果说,转企改制之前,编辑找不准自己的社会职业角色定位还可以生存,转企改制之后,编辑还留恋过去的事业身份,不能及时完成对身份的积极转换,就很难在这个职业中做出有声有色的表演。

转企改制促使编辑出版人用全新的视角认识编辑职业,促使编辑强化主体意识,明晰社会角色,明确社会责任,确立职业精神,提高职业忠诚度,并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总之,转企改制后,编辑职业不再是只为人作嫁的附属职业,它具有完全独立地位[2],有明确的职业性质、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要求和社会期待等。

有一种职业就有一种职业精神。职业精神会内化为从业者的巨大动力、热忱和奉献精神。编辑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呢?简言之,一是对职业的忠诚度。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热爱这个职业,忠诚于这个职业,用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去面对职业带给从业者的压力和动力、成功和挫折。二是责任心。现代编辑不仅要担负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使命,还必须勇于走向市场。编辑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要倡导编辑“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敢负责任,还要能负责任,负好责任。

2 转企改制后的编辑活动

国家推行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目的,是通过转企改制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培育出一批大型出版集团,把我国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一背景下,编辑活动已不限于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同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职业活动,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2.1 把握好文化发展的脉搏

世界是平的。一方面,文化的界限在消弥,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在凸现。价值观是每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捍卫本民族的价值观,试图用自己的文化影响其他民族,是当下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战略。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种复杂的文化发展背景下,编辑活动必须把握好文化发展的脉搏。一方面,世界文化互动、交融、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编辑出版人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敏锐的鉴别力,积累和传播全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同时,要始终坚持用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用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文化。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民族文化复兴做贡献。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是民族的复兴。民族文化也是编辑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源泉。作为“内容提供商”,依托本民族文化是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

2.2 立足于提升国家文化实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比较落后,需要培育一支产业大军,才能做大做强。文化体制改革必将催生出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我们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用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思路来思考编辑活动,感觉到压力巨大而活力倍增。杨牧之在《编辑要有国际视野》一文中概述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必须从世界大局去考虑我们的战略和发展。美欧国家虽然走在前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国际文化产品市场仍然处于开发、竞争、圈地阶段,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们要跟上这一大趋势,尽快争取主动——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对世界风云变幻,也应该有清楚的了解,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3]有国际眼光,才能真正懂得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洞察世界风云变幻,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为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做出贡献。

2.3 着眼于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出版企业生存之道。陈昕在《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中说:“创新是编辑出版人的职业之魂。作为内容产业的出版,创意就是生产力,就是差异性战略,就是市场需求,就是为读者创造价值,就是竞争优势,就是职业水准,就是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4]我们很多编辑每次在全国性的图书博览会后都会感慨,出书品种如此之多,内容涉及面如此之广,看起来几乎再无下手之处。这种感触正说明编辑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思想日趋多元化,民众对精神生活的无尽需求,是内容产业存在的巨大市场。为此,编辑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灵性,能在寻常生活中碰撞出火花,编辑要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掘出全新的内容,这样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源泉。所以,编辑需要致力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有犀利的眼光、敏锐的触角,才能在文化产业的市场中游刃有余。

3 转企改制后编辑素养的培育和锻炼

编辑要想在市场角逐中游刃有余,就需要强化自身素养的培育和锻炼,因为编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品质。

3.1 知识更新:与信息、知识竞跑

通常我们要求编辑有广博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代编辑更要强调知识更新。现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产业是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产业。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的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5]。不学习新的知识,仅据原有的知识在现代社会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大打折扣,何况编辑从事的是文化、知识、信息的选择、加工、整理、传播工作。因此,编辑一定要紧跟时代,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信息竞跑。编辑立足前沿才能目光远大;拥有信息才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从组织系统而言,西方学者强调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是所有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通过不断学习,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实现知识共享,并由此实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造能量。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实现出版企业知识更新的有效途径。

3.2 能力拓展:才、胆、识、力,识以贯之

关于能力拓展问题,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才、胆、识、力”四字。“才、胆、识、力”是清代诗论家叶燮提出来的,其原意是指诗歌创作需具备的主体素养。我们借以说明编辑主体素养也是适宜的。编辑职业社会化之后,这四个字体现了编辑活动需要的几种主要能力。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6]从编辑职业特征看,这四字之中,最主要的是“识”字,有才有识称为学识,有胆有识称为胆识,有力有识则有见识、有主见,决策果断,行动敏锐。才源于学,识源于体验,胆源于磨练,力源于实践。结合编辑实践而言,传统上编辑被称为“杂家”,强调的是才,而现代社会的编辑仅仅有才已远远不够。编辑是出版产品的策划者、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市场的搏击者。有学识,编辑才能抓好产品;有胆识,编辑才能抓住时机;有见识、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编辑才能抓住市场,赢得市场。

3.3 法律观念强化:知法、用法,提升职业操守

有法律观念是现代社会对编辑职业的基本要求。出版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需要靠法律来制约和规范。编辑活动涉及的法律有宪法、著作权法、商标广告法、合同法、反商业不正当竞争法等,还有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等,有时也涉及刑法。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都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编辑活动也是如此。作者、读者、营销、产品内容涉及的人和事等,都有可能关涉法律。出版企业随时可能惹上官司。因此,树立法律意识,强化编辑活动中的法律观念,对保护作者和读者的利益,促进出版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一个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关联着社会道德,诚信是其基本范畴。高度重视道德的问题,也是知法、用法的基础。这是职业编辑必须加以培养和恪守的。

注 释

[1]转引自安贺礼.浅议编辑的文化追求与时代定位[J].中国编辑,2009(4)

[2]郝捷.从文化分工看编辑职能的增强与演变[J].出版科学,2009(1):34-36

[3]杨牧之.编辑要有国际视野[J].编辑之友,2009(2):6-10

[4]陈昕.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J].中国编辑,2008(3):7-9

[5]李岩.图书编辑的现代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中国出版,2002(8):30

[6]郭绍虞编;霍松林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6

(收稿日期:2011-11-11)

猜你喜欢
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连连看
职业写作
职业Job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职业Fans,粉出好“钱”景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