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光明 张柳亮
【摘 要】 文章在以往绩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选取湖南省46家上市公司对其2010年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相对于单一指标,基于绩效指标体系计算的综合绩效得分不仅能全面衡量企业绩效,还能帮助公司管理者了解企业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公司相对竞争优势所在,取长补短,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因子分析; 绩效评价
一、引言
现实中激励机制设计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代理人业绩的评价标准。在竞争的经理市场上,经理的收入决定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Fama,1980)。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充足统计量结果意味着相对绩效评价(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简称RPE)是有意义的,通过将其他企业的利润指标引入到该企业经理的奖惩合同,可以剔除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使该经理的报酬与其个人努力的关系更为密切,调动其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相对绩效评价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所谓的“锦标制度”,在锦标制度下,每个代理人的所得只依赖于他在所有代理人中的排名,而与他的绝对表现无关。如果代理人的业绩是相关的,锦标制度是有价值的,其不仅可以降低风险成本,还可以强化激励机制(Lazear and Rosen,1981)。类似锦标制度的激励合同可能是解决委托人道德风险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Malcomson,1984)。
二、当前几种常用评价方法述评
(一)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
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以成本和利润分析为主,最为广泛的评价指标有投资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数据主要是从企业的财务报表直接获取或者根据有关数据计算所得,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调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但是由于单一的财务指标未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只重视企业短期和过去的财务成果等原因使得其不能对企业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
1991年,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指标,由企业调整后的营业利润扣除企业的资本成本后计算所得,其核心理念是资本效率,即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的差额。EVA不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其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反映了经营者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维护了股东的利益(周仁俊、喻天舒、杨战兵,2005)。张纯(2003)对新经济时代EVA的效用性进行探讨,认为EVA能很好地跟踪公司的价值。虽然EVA在理论上十分诱人,但在业绩评价中还没有被多数人所接受。仅仅以EVA作为业绩评价指标考核经营者,也会出现投资项目短期化的现象,这是EVA评价体系的最大缺陷(Kaplan and Norton,2001)。
(三)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由美国学者Kaplan和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于一体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战略管理系统,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围绕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对企业业绩进行衡量和评价。BSC的四个维度是短期与长期、原因与结果、财务与非财务业绩衡量的有机结合(刘运国、陈国菲,2007)。胡玉明(2010)认为BSC并不是一种消逝的时尚,而是一种逐渐走向成熟的战略绩效评价理念。尽管BSC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逐渐被广泛运用,但由于绩效本身所具有的动态性、多维性和多因性特征使得平衡计分卡在运用中仍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对非财务指标很难明确度量,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单国旗、沈枫,2010);二是设置各维度目标值和权重时的困难(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2009);三是目标多元化,不利于企业果断作出决策(杜龙波、黄业德,2010)。
三、因子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是从Charles Spearman在1904年发表的文章《对智力测验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开始的。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为“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变量是可以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因子分析模型为:
Xi=ai1F1+ai2F2+…+aimFm+?着i; i=(1,2,…n)
式中Xi为第i个标准化变量,F1,F2,…,Fm称为公共因子,?着i称为Xi的特殊因子,aij是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负荷,它一方面表示Xi对Fj的依赖程度,绝对值越大,密切程度越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变量Xi对公共因子Fj的相对重要性,因此把aij称为因子载荷。模型中的因子载荷矩阵需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估计,使得各个公共因子之间相互独立;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公共因子Fj的得分:
Fj=bj1X1+bj2X2+…+bjnXn; j=(1,2,…m)
式中Fj为第i个因子的因子得分,X1,X2,…Xn为标准化变量,bj1,bj2,…bjn为因子得分系数。最后,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综合得分。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指标选择
笔者选取了湖南省2010年前所有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46家(剔除了被ST的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A股、B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研究年份为2010年,所用数据来自C数据库。
根据财务管理的有关理论,财务比率指标能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能消除企业规模和行业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选取了每股收益、每股公积金、每股净资产、每股未分配利润、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13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指标,涵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
(二)数据的标准化
(三)可行性检验
根据指标体系的KMO检验与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见表1),可知KMO的值为0.666,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大于0.5适合因子分析;又根据Bartlett球体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体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指标体系适合因子分析。
(四)公因子的提取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主成分的选取以特征值大于1为原则,求出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矩阵、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四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585%,具有非常高的解释力。通常情况下,累积贡献率达到75%即可。为了对所提取的抽象因子的实际含义进行合理解释,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Varimax)对公因子进行旋转,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余的公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小,至多达到中等大小。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公因子F1在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等五个指标上的载荷最大,均超过70%,这五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把F1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公因子F2在每股公积金、每股净资产和总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上的载荷最大,公积金是公司的“最后储备”,它是公司未来扩张的物质基础,净资产代表公司本身拥有的财产,是企业扩张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这三个指标都与企业的发展能力有关,所以把F2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公因子F3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三个指标上的载荷最大,这三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把F3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公因子F4在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上的载荷最大,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所以把F4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
(五)综合绩效得分的计算
提取主因子后,利用汤姆逊回归法计算出各企业的因子得分,并以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四个公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计算综合绩效得分。计算公式为:
F = (44.728*F1 + 21.291*F2 + 13.099*F3+ 8.568*F4)
/87.585
计算结果见表4,只列出了排名前十的公司的得分情况。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代表绩效越好。
从单个因子得分来看,盈利能力因子的排序与总排序较为一致,因为盈利能力因子的权重占到了四个因子的44.728%,表明对企业来说盈利能力对其综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企业在注重盈利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植,否则也很难在综合绩效得分上有好的表现,比如盈利能力排名第一的金健米业总得分却没有排在前十名,就是因为其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工程机械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工程机械的典型代表,山河智能和三一重工均排在前十名,势头强劲,但中联重科则表现不佳。
从各个公因子的比重上看,仅次于盈利能力的是发展能力,占到了24.31%,说明发展能力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2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对1999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这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调整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中发展能力状况的权重由以前的18%上调为24%,而财务效益状况和偿债能力状况的权重均相应的下调,资本营运状况的权重则保持不变,这一调整和本文因子分析的结果相互印证,均突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2002年修订后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中各个评价内容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财务效益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资本营运状况,这和本文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四个公因子的权重大小顺序也是一致的。
五、结论
本文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共四个公因子,构建了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企业指标评价体系,并以湖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计算出了综合绩效得分。这一体系利用较少的因子来代替众多的财务指标,以显在变量测评潜在的因子,在尽可能少地丢失信息的情况下化繁为简,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总体排名以及进步情况。通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盈利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发展能力。另外,控制财务风险、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综合绩效得分作为一个总体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对相关企业的绩效进行排序和比较,有利于深入剖析不同的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上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决策者可以根据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作出相应决策以发挥企业优势,弥补企业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外,基于因子分析的绩效评价具有较好的动态性,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虽然在评价内容上较为完善,但其固定化的评价系数很难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动态地修改,而国企近年来一直处于改革进程中,一个动态更新的指标体系,至少是动态更新的权重系数,可以使得对其业绩的评价能反映出经营管理的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 Fama.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88-307.
[2] Lazear and Rosen.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ur contrac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841-864.
[3] Malcomson.Work incentive,hierarchy and internal labour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4(92):486-507.
[4] Robert Kaplan and David Norton.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1-79.
[5] 周仁俊,喻天舒,杨战兵.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J].会计研究,2005(11):26-31.
[6] 张纯.论新经济时代EVA的效用性[J].会计研究,2003(4):19-22.
[7] 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9):50-59.
[8] 胡玉明.平衡计分卡:一种战略绩效评价理念[J].会计之友,2010(4):4-11.
[9] 单国旗,沈枫.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软件系统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243-246.
[10] 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9(9):72-80.
[11] 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4(4):82-91.
[12] 周宏,王海妹,张巍.相对绩效评价的绩效形式研究[J].会计研究,2008(6):72-76.
[13] 陈共荣,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