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奥尔登堡:“日常用品”的魅力

2012-04-29 00:44:03傅跃慧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克拉斯日常用品波普

傅跃慧

说起克拉斯·奥尔登堡(Claes Oldenburg),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大型软雕和放大的“日常用品”。 奥尔登堡可以说是20世纪二战以后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同时又是波普艺术运动中最具表现力的雕塑家之一。本文试图以奥尔登堡的生平轨迹和他前后创作思路的转变为切入点,分析奥尔登堡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以及美国商业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

When talking about Claes Oldenburg,we may think of his lively large-scale soft sculptures and replicas of everyday objects spontaneously. Oldenburg may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artist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expressive sculptors among the Pop art movement. Therefore,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se his art features during Oldenburgs various periods and the impact of American commerical culture on his creations based on his life story and his change of creative thinking from different times.

1929年1月28日,克拉斯·奥尔登堡(ClaesOldenburg)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驻纽约的瑞典外交官。1936年他随同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芝加哥,并度过了美好的童年。1946年至1950年,他就读于世界著名的耶鲁大学,之后回到芝加哥进入了美国顶尖的艺术院校芝加哥艺术学院继续深造。195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加入了美国国籍。奥尔登堡第一件记录在案的销售作品是在芝加哥第57街艺博会(57thStreetArtFair)上被卖出的,在那个艺博会他总共卖掉了5件作品,总价值仅为25美元。那时候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美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公共雕塑家、设计师和波普艺术家。

1956年,奥尔登堡搬去纽约,二战后的纽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的艺术中心,在那里他遇见了许多艺术家,其中包括波普艺术家吉姆·戴恩(JimDine)、多媒体艺术家瑞德·格鲁姆(RedGroom)和画家、观念艺术家阿伦·凯普洛(AllanKaprow),他们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偶发事件”(Happenings)中,这种形式后来发展为“偶发艺术”(HappeningArt),它不仅给当时的观众以全新的感官体验,也为之后逐渐成为艺术界主导的“抽象表现主义”提供了新的选择。在艺术家所设计的时空环境里,既有声响、光亮、影像和行为,又有实物、色彩、文字等综合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特定环境中人的行为过程。而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了美国行为艺术的先驱和主力军,奥尔登堡与他们的交往使得他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投身于雕塑那样的纯艺术的创作。在他艺术生涯的早年也是一位“偶发艺术”的实践者,整个60年代,克拉斯·奥尔登堡创作了

许多所谓的“事件”,就是当时与“行为艺术”(Performanceart)有关的产物。这种碎片式的偶然性,打破了原本人们所理解的艺术的本质是处理“意义深远的”表达或思想。

奥尔登堡从“偶发艺术”的实践者转变为一名具象实物艺术的创作者,其中的缘由与当时美国流行的各种艺术运动,如波普艺术、观念艺术有关,也与他的一位红颜知己有关。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一些不循规蹈矩的艺术家们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他们把现成品、城市的废弃物、大众媒介作为了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从而产生了亲近大众的流行艺术(Popularart),即波普艺术(Pop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而登上艺术舞台的波普艺术,从推翻抽象形式而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由于美国商业文化土壤的普及,波普艺术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发展得极为迅猛,美国的艺术家们立刻敏感到这是一片新天地,它打破了艺术必须高高在上的格局,各种“俗物”、日常用品成为了艺术家所表现的内容。上世纪60年代,在一批批艺术家前赴后继的波普实验中,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国际化的文化潮流;波普艺术也成为了二战后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艺术形式。而克拉斯·奥尔登堡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也不能免“俗”,他也开始将自己的创作转向具体的实物。而这一时期,与奥尔登堡交往的女性——汉纳·威尔克(HannahWilke)对奥尔登堡的影响不小,她不仅是一位女性主义艺术家还是一位踏踏实实的雕塑家,在他们8年(1969年至1977年)的交往中,威尔克不仅帮助他实现想法,两个人还共同创作,一起旅行。

之后,奥尔登堡一直使用质朴的仿制品、日常用品来进行创作。他仿制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例如像食品、晾衣夹、铲子、印章、保龄球等最普通的物品;他声称这并不是由于他缺乏想象力,而是有一个教诲性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习惯于普通物品的威力。因此,从他的食品软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尔登堡以一种温和的形式,粉碎了所有传统雕塑那坚固、硬实的既定观念。奥尔登堡的巨大“食品”成为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某种新的图腾崇拜,并将极平凡的事物转化为一种富有力量的表现。他的这种创作思想也不是空穴来风,与当时逐渐风行起来的“观念艺术”不无关联。观念艺术无关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旨在诱发观众思想上的兴趣;是吸引观众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眼睛和情感的观念艺术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欧美艺术家,之后也对我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影响深远。而奥尔登堡的对日常用品、现成品的再创作也是他“观念先行”的结果。

他喜欢把日常生活中所知所见的物品转化为艺术品,使世俗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场所化的雕塑,他将其称之为“雕塑纪念碑”,并希望通过它们来取代那些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纪念性雕塑。值得一提的是,克拉斯·奥尔登堡那些为世人称道的巨型雕塑大部分都是他和亡妻古珍·凡·布鲁格(CoosjevanBruggen)共同合作完成的。他们的作品虽然体量很大,但大多充满了互动性。比如他早期的一件软雕塑就是要观众参与的,那是一支“唇膏”,如果参观的观众不一直打气的话,这支唇膏就会泄气。之后,艺术家又对这件作品进行了改进,他把原来的口红软雕放在了一个更加坚固的铝制外壳内,然后竖起来放在一个坦克履带上,并起名为《在传送履带上的口红》(Lipstick,AscendingonCaterpilarTracks)。这件作品原本安置在耶鲁大学的拜内克广场上,现在移到了耶鲁大学莫尔斯学院的庭院里。

事实上,奥尔登堡的妻子古珍·凡·布鲁格是一位美籍荷兰艺术史家,他们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76年,一年之后他们结为了夫妇。1988年,奥尔登堡和布鲁格共同创作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雕塑作品《勺子桥和樱桃》(SpoonbridgeandCherry),作品由一个长16米,重5800磅(2631公斤)的“勺子”以及一颗1200磅(544公斤)的巨型“樱桃”组成,委托方为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沃克艺术中心。现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雕塑公园保留了这件作品,而该雕塑公园是全美最大的城市雕塑公园。公园里展示了50余件户外雕塑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奥尔登堡和妻子共同创作的这件雕塑作品了,巨勺平躺在草地中央的水面上,勺子的前梢轻巧地托着一颗500多公斤重的艳红樱桃,樱桃还能喷水。此外,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市雕塑公园内的《羽毛球》(Shuttlecocks)也是他们俩的杰作。

奥尔登堡的“日常用品”无处不在,经过他的手之后,普普通通的晾衣夹可以变成城市地标,自来水管道、钳子、别针、漂流瓶都成为了吸引人流的景观雕塑。除了独立式的雕塑之外,奥登伯格偶尔还会参与一些建筑项目,最知名的作品就是他为前舍雅特一代(Chiat/Day)广告公司总部入口处设计的那个巨大的双筒望远镜,该建筑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威尼斯区,现在已经是著名广告公司DDB的办公场所了。这一回,这个巨大的望远镜已经不单纯是一件雕塑作品了,它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奥尔登堡通过波普艺术将雕塑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有效尝试。虽然一开始问世的时候,这个双筒望远镜备受质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尔登堡的建筑雕塑项目也逐渐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位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市中心的雕塑《自由图章》(Freestamp)就是如此,奥尔登堡接受美孚石油公司的委托,以创作一个标志性的雕塑展示于该公司未来的总部建筑之前,可是由于石油公司高层领导的“政变”,使该作品始终悬而未决,最终连落地的位置都一变再变。奥尔登堡藉此以“自由”一词讽刺该公司的决策缺乏自由,嘲笑高层领导缺乏自由执政能力。这个有故事的图章问世之后,受到了许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的拥护和支持。

2000年,由于奥尔登堡在造型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美国政府授予了“国家艺术奖”。2001年他和妻子的最后一件共同创作是一个巨型的冰激凌《掉落的锥形蛋卷筒》,该雕塑位于德国克隆一家购物中心的顶部。八年之后,他的妻子因为乳癌无法治愈而不幸去世。如今,奥尔登堡还在坚持创作,他的作品由纽约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全权代理。

奥尔登堡的这些“现成品”都直接来源于生活,他的创作理念受到了美国波普艺术的深刻影响。在将日常用品雕塑化的同时,这些物品原本的使用功能被剥夺了,却又表达出另一种深刻的内涵——艺术家试图通过自身最质朴的创作来充实这些日常用品的力度,从而让人们感知这些普通物品的威力。换言之,我们原本所熟悉的那些日常用品、现成品,甚至是工艺美术品通过艺术加工,在异化的环境或语境中,其内在的价值得到了转化,成为了视觉上、观念上表现艺术家创作理念和思想的载体。谁也不会想到奥尔登堡的这些日常用品被几十倍放大之后,会有如此震撼的效果,这种夸张变形或重复,既幽默大胆,又发人深省!奥尔登堡的独特创意使那些极其通俗的形象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我们领略了“日常用品”的无穷魅力!

参考资料:

茱莉亚·M·布什(Busch, Julia M.)著:《雕塑的十年: 1960年代新媒体 》,艺术联出版社: 费城分公司;联合大学出版社: 伦敦分公司, 1974年出版

理查德·H·阿克森姆(Axsom, Richard H.)著:《被印刷的材料: 印刷品, 海报,与克拉斯·欧登伯格作品短目1958-1996》, 贺森丘陵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克拉斯·奥尔登堡(Claes Oldenburg)著:《文件和剧本的成就:明星、戏院、讯息、打字机与作家的注解》,新斯科舍省艺术设计学院出版社: 哈利法克斯, 2005年出版

注释:

1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是由艺术家用行为构造一个特别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让观众参与其中的艺术方式。它是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术流派。以表现偶发性的事件或不期而至的机遇为手段,重现人的行动过程。

2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3波普艺术(Pop Art):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種流行文化,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猜你喜欢
克拉斯日常用品波普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口语步步高:说一说日常用品
寻求自我毁灭的艺术家夫妇
看世界(2020年14期)2020-07-24 16:32:33
如何把日常用品描写具体
《波普系列之红》
流行色(2019年8期)2019-11-04 07:17:10
克拉斯和小狗杜杜
新少年(2019年8期)2019-10-08 06:02:37
波普之上
美术文献(2016年6期)2016-11-10 09:08:28
当艺术家干起家务活
读者(2016年19期)2016-09-19 10:47:34
谜语猜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