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林,1933年生,江苏常州人。1946年在上海荣华金属雕刻社学习雕刻技艺。后在上海罗鸿记雕刻厂、环球雕刻工业社等从事香烟铜印、商标模印、纪念币、纪念章模具等金属雕刻工作。擅长雕刻凹凸图案和中英文字模以及金属材料上的皮雕、浮雕、弹压等工艺。1955年参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组建。1956年起先后任上海瓷器彩绘厂、上海金银饰品厂、上海玉石雕刻厂、上海工艺美术公司厂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我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在居民小区里看到有些白发老人,在树荫或过街楼下,围着一张牌桌取乐。人生苦短,在安度晚年的日子里,把余热发挥在毫无意义的牌桌上,不值得。为此,我想起自己在青年时代学到的金属雕刻手艺,在年岁转型的时刻,不是可以发挥些许作用吗!
于是,我始则在木板上雕刻唐诗宋词,装挂在墙壁上,教孙辈们学古代的詩词;续则买些廉价的青田、寿山石,刻些山水、人物,陶冶自己的心情;再则,我又寻觅洁白无瑕的瓷器,在瓷盘、瓷盆、瓷板上刻画、刻字作乐。我喜爱张大千、徐悲鸿、任伯年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画作。我瓷刻的题材较多是学习和模范他们的作品。我国传统的绘画和雕刻艺术底蕴极其丰厚,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艺术生命的正道。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也是喜爱的瓷刻题材,因此,书法是我的修炼课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的瓷刻艺术大师杨为义先生被“下放”到瓷器彩绘厂“劳动”,我有幸亲眼目睹大师精致细腻的刻技,令我惊叹不已!我选择刻瓷为养老之乐,杨老先生的影响可能是主因之一。但因我即将跨入耄耋之年,无论是视力或臂力,都已力不从心了,只能刻些粗犷之作,自创自娱、陶冶心情,自得其乐而已。不过,我的退休生活过得很充实,似乎每天的时间流逝很快,无所事事的感觉已不复存在。老有所乐,乐从心中生,健康自然来。当年的“三高”顽疾也逐渐降低或消失。
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作为曾经在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工作过的老同志,仍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安度晚年,这是人生真真实实的幸福和快乐。
我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四十八年,亲历行业从一盘散沙的废墟中,经历发掘、组建、整合、培植、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对上海文艺园地的这枝奇葩有特殊的感情。
我是“荒年饿不煞手艺人”的时代——抗日胜利后来沪学习金雕手艺的。那年代的手艺人即使有一技之长,生存还是十分艰辛,不仅工薪微薄,而且饱受社会歧视。在那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眼中、笔下,即使手艺超群、巧夺天工,不过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解放后,终于拨开了头上的乌云,手艺人堂堂正正地成为主人翁,登上了艺术殿堂。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政治、财政、技术、教育、生活各方面关心和支持。历史上首次开创的工业中学为培养专业人员,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当年工业中学的学子,如今很多是行业中的精英、佼佼者;很多技艺人员已成为工艺美术师、大师、特级大师或国家级大师。昔日的“雕虫小技”者,如今与“文人雅士”平起平坐;作品不仅在国内早就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登上了联合国的庄严之地。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工艺美术也应更上一层楼,为美化人民的生活、美化大都市、发展和创新文化艺术而奋进。
自得其乐玩瓷画
钱友介,笔名尤佳,斋名求实,1933年生,本市宝山人。曾任院校制图教师,文化宫美工,机关科技管理等工作。1980年,随着开放的号角声起,在中国上海诞生了第一本《家具》杂志,钱先生参与了创刊工作,并在编辑部任职编辑、记者近20年,20世纪末退休。
今年重阳,我与曾任《家具》杂志美术编辑的小诸相约,到古镇罗店罗新苑钱先生的新居看望先生。
先生年近八旬,但身体硬朗,清瘦干练,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反应灵敏。这恐怕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起居,清淡的饮食和充实的文化体育生活,如每天步行万米和坚持了近十年的太极拳剑。
上世纪90年代,笔者曾与先生共事数年,得知先生虽未出身书香门第,但自幼爱好书法和篆刻。退休后,继不舍的书法、篆刻外,近年又参加了宝山区老年大学罗店分校的瓷绘创作班。说话间,先生展示了数件瓷盆书画和部分书法立轴。数年不见,真当括目。由于先生已有的书画基础,良好的悟性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虽初涉瓷绘,但其作品已达专业水准,其行草渐趋成熟,渐入佳境,隶书颇具汉碑神韵。然后,他简要地介绍了瓷绘的工艺技法。
瓷绘可分为釉上、下、中釉三大类,大家常见的瓷器表面作画的为釉上彩。所用颜料是一种经高温处理加工成粉末状的矿物颜料,需用乳香油将其调成固体块状,用樟脑油稀释后方可使用。
先生兴趣爱好广泛,且将步入耄耋之年,精力有限,所以只选择了黑色等两种颜料把玩,且均侧重黑白山水画及书法。如瓷板画“满江红”、瓷盆画“桃园三结义”两件作品用托印法按所绘材料的规格复印或缩放至同规格的瓷板或瓷盆上确定画稿,然后上油、涂灰、描线、用瓷用颜料勾线,再按原作要求完成设色即成。此法适合无绘画基础的初学者;“风雨过后小溪畔”、“山在云雾飘渺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行草柳永“八声甘州”、李白“长相思”、“春夜宴桃李园序”等,属山水书法系列,系钱先生精品力作。据其现场讲述是在打腹稿的基础上(即意在笔先),大体上是一蹴而就的。方法:根据瓷盆直径(文中所用瓷盆直径均为25.5公分),选取大小不等的海绵碎块,用医用镊子、文件夹或手指捏取蘸以调成多层次、浓淡不一的黑色颜料,进行揿、涂、抹、擦、揩等,再用海绵笔(自制)处理渐变的明暗,层次的过渡,用瓷绘毛笔、自制刮笔、木刻刀等加以修饰点缀,然后题款,绘印章即成。
与在宣纸上作画、书法相比,瓷绘有它的特殊性和优越之处,瓷画在操作时,如果绘坏了,或绘得不理想,不满意可以用酒精擦、揩掉重来,而前者一笔上去不能涂改;瓷画特别适合初学者或无美术基础者,如本文前面介绍的托印法,只要耐心、细心,就能完成一件工笔画之类的作品,即易出成果,易获成就感,愉悦感,年老者更能自得其乐;书画作品,需托裱加工成轴子,或者是镜框之类的装饰物,成本高,工期长;书画系纸质材料,不当保存,易受潮虫蛀、霉变等,而釉上彩瓷画作品完成后只需电炉加热至800℃(1个半小时左右),再待到常温,打开电炉门取出即成件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的工艺品。它便于保存、携带,不变质,不变色,可清洗,揩擦,可家传,不论自己欣赏或馈赠道友,堪称佳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