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发现十六国墓首次惊现彩绘铠甲俑群

2012-04-29 03:32李维郭永淇杨军凯辛龙
收藏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仪仗陶俑前室

李维 郭永淇 杨军凯 辛龙

2011年11月26日下午5时许,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办王村一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接到报警后,洪庆派出所立即派出当天值班的六名民警及时赶赴现场,一方面对现场及时进行保护以防止哄抢文物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立即对周围的工人进行走访、调查,查找有无文物流失。工作中两名工地施工工人向民警交出他们在施工时从墓穴里拾得的彩绘陶俑、铜釜等20件文物。之后派出所与西安市文物局取得联系,同时安排民警将找到的文物护送回洪庆派出所进行保管。随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及灞桥区文化局的同志赶到现场并进行文物移交。27日早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工地现场开展考古发掘清理工作,令考古人员惊异的是,陶俑上的彩绘历经1600余年竟鲜艳如初。

此古墓为长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南北向,由墓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图1)。墓底距地表深约13米。长斜坡墓道残长1.4米,宽1.4米,墓道内发现一块铭文砖,上书“安定梁□”。前后室平面均方形,前室东西长3.4米,南北宽3.8米,上部被破坏,高度不详。前室与后室之间以过道相连,长0.9米,宽0.95米。后室边长2.9米,高2.4米,直壁1.7米。

后室西半部放置棺木,墓主人尸骨腐朽成末已经不可辨,棺痕四周尚存排列有序的三组棺钉(图2)。棺木内随葬有铜带钩、青瓷唾盂等随葬品(图3)。后室东半部未发现随葬品。前室经过清理出土有大量的随葬品,器类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尤其是以彩绘骑马鼓吹仪仗俑、铠甲俑、男立俑、十字发髻女侍俑、女坐乐俑、具装铠马俑、鞍马俑等为主的仪仗出行俑,如同刚刚绘画好、新制作的一样鲜艳如新。

日用生活类陶器主要有陶罐(内装各种谷物)、陶碗、陶灯、九盘连枝灯、陶碓及彩绘陶鼓等(图4)。瓷器仅在棺内发现有青瓷唾盂一件,当时瓷器十分珍贵,而唾盂则是墓主人吐痰所用。铜器主要有铜釜、铜甑、铜斗、铜带钩、鎏金铜带扣、铜皮带、镂空铜牌饰(图5、图6);铁器主要有铁剑、铁箭镞、铁棺钉等。家禽家畜模型明器主要有动物陶俑如彩绘陶猪、彩绘陶狗、彩绘陶公鸡和母鸡等(图7、图8)。仪仗出行俑主要有:彩绘骑马鼓吹仪仗俑、彩绘铠甲俑、彩绘男立俑、彩绘十字型髻女侍俑、彩绘坐乐女俑、彩绘具装铠马俑、彩绘鞍马俑(图9、图10)。在铠甲俑中,共有彩绘白衣铠甲俑、彩绘黑衣铠甲俑两种,白衣铠甲俑在形象上更为威武高大,推断应该为陶俑中级别比较高的,而在制作上显得更为精良。陶俑大多是先烧制好后,然后再往上绘画,而一片片的甲片则需要一笔笔勾绘上去,凸现制作工艺的复杂与绘画技术的高超(图11)。而黑衣铠甲俑是在烧制之前已经把铠甲模印在陶俑表面,之后再往烧好的陶俑表面上黑彩并对面部用毛笔进行描绘。随葬的彩绘人物陶俑大多保存比较完好,色彩十分鲜艳,人物俑,个个只有30~40厘米高,面部表情十分清晰,眉峰、眼廓、鼻梁、鼻翅、口唇及其周围刻画生动,显得栩栩如生。

从该座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及墓道内出土的铭文砖可以初步推断这是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古墓葬,墓主人姓梁,但是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仍无法判断。十六国时期统治过陕西地区的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五个少数民族政权,其中前赵定都山西临汾,后赵定都河北邢台,前秦和后秦均定都陕西西安,夏定都陕西北部的统万城。由于出土的一部分随葬品还没有进行修复,故该座墓葬的具体年代将进一步综合各种历史资料深入研究,之后看能否推断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和具体时代。在当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拥有如此多彩绘仪仗俑及铠甲俑的墓葬,墓主人应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地位比较尊贵。特别是鼓吹乐俑格外引人注目,这种以角、鼓组成的鼓吹,拥有者多为同军事有关的将领(图12)。彩绘坐乐女俑和十字型髻女侍俑,形制独特,服饰华美,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征。女侍俑头戴十字型或蝶状发冠,这实际上是一种假髻(图13),类似的发髻在南京附近的六朝墓葬和朝鲜安岳东晋冬寿墓中也有发现。据《晋书》中记载,东晋太元年间,公主和妇女之中流行使用假髻的风气,引得贫民妇女也纷纷仿效,妇女使用假髻也波及男子,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士卒百工不得使用假髻。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这说明当时南方汉人对北方人生活习俗影响颇深。从墓葬中出土的彩绘具装铠马、彩绘鞍马、铜斗、铁箭镞等物来看,墓主人应为一位与军事有关的男性。

该墓出土的具装铠马俑和彩绘铠甲俑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十六国时期政权林立,更迭频繁,刀锋所指,战争加剧,拥有一支披坚执锐的重装骑兵和装甲士兵对战争的成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久居塞外,骑马射猎为其生存之本,自然而然为具装铠马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考古中,十六国时期的甲骑具装俑最早是在西安草场坡墓葬,陕西咸阳平陵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里面也出现有铠马。具装铠实物也有发现,一是辽宁北票北燕太平七年冯素弗墓,另一个是辽宁朝阳十二台墓葬。甲骑具装充分展示了十六国时期以战争为主体的历史大背景,突出地表现了十六国时期的时代特色。它的出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并且开创了随后数百年重装骑兵的大发展(图14)。

此次发掘的墓葬,属于十六国时期规模较大的古墓,其前室和后室墓葬结构基本完整,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彩绘陶俑,尤其是出土的彩绘铠甲俑是近年来西安地区首次发现的十六国时期仪仗铠甲俑群,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同时出土的大量生活日用类陶明器及彩绘陶鸡、陶猪、陶狗等动物陶俑,展现了十六国时期士族地主阶层的生产生活面貌,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丧葬习俗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责编:魏佩)

猜你喜欢
仪仗陶俑前室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朝鲜时代卤簿制度与仪仗军服饰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西汉彩绘守门陶俑
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仪仗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