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深圳:从自觉到自信

2012-04-29 03:17胡谋吕绍刚
党员文摘 2012年1期
关键词:深圳文化产业文化

胡谋 吕绍刚

2011年10月15日,北京,秋高气爽,韵味绵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幕,聚焦文化体制改革,探求文化强国之路。

同一天,深圳,暑气消退,激情不减。《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及《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发布,践行文化强市战略。

一年多前,深圳就着手研究、制订《规划》,自信又忐忑:观念领先,但底蕴不足,如何夯实基础、培元固本,形势紧迫;产业领先,如何自我超越、开拓创新,任重道远。

北京的盛会,给深圳的“文化雄心”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强劲动力,让深圳倍感振奋。

自信——完成奠基,

把握属性追高端

深圳有一种自信。

虽然文化家底薄,但短短数年,已经初步建立完备的文化框架,保持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最早,任务完成最快,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自2003年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文艺院团改革100%完成任务,华侨城演艺集团等一批院团脱颖而出,深圳报业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不断壮大;开创“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深圳上市文化企业已达到14家。腾讯、A8音乐集团等一批民营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

深圳也有一种担忧。

国内群雄并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圳先发优势日趋式微;国外你追我赶,理念与技术日新月异,深圳后发优势尚未成型。

“接下来,必须实现文化产业的高端化,以质取胜。”深圳市市长许勤说,文化产业的基本点在内容,支撑点在科技创新,只有自觉把握文化产业的根本属性,才能真正创造文化产业的“深圳质量”。

为此,《规划》及配套政策中,深圳厘清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确定 “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紧扣文化产业“核心层”,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等十大产业。

自信——着眼全局,

战略引领促转型

深圳有一种前瞻。

作为“试验田”、“示范区”,深圳要求自己多站在国家、世界的高度来思考、布局自身发展。这也使得深圳的实践往往具有前瞻性。文化也不例外。

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上升至战略,显然不是就文化谈文化,而是把文化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放在世界现代化转型的潮流前沿中来考量。于是,曾经只为经济“搭台唱戏”的文化,在深圳渐渐走到了前台。

2004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占全市GDP的4.6%。2005年,文化就已经成为继高新科技、金融、物流后的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配角变主角。2010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占全市GDP的7.6%。

2009年,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文化产业逆市上扬,深圳文化产业以20%的增速,一骑绝尘。

预计到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200亿元,总产出超过58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达14.5%左右,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深圳的前瞻体现在战略上,也体现在战术上。

不少人一提文化产业,想到的就是动漫、电影、娱乐,把它窄化为消费服务业,而忽视了它也是生产服务业,能通过跨行业的兼容性,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深圳发现了这一点:本地和周边地区高度集中的制造业在升级转型中,对文化创意产生了巨大需求,特别是工业设计。为此,深圳积极打造“设计之都”,并于2008年得偿所愿,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授予该称号的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的工业设计占有全国49%以上的市场份额,聚集了全国80%的设计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随处可见。

自信——价值打底,

文化立人树文明

深圳有一种底色。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本质是共享。饱含营养,全民分享,才是文化的真谛。这些年来,深圳一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底,以人为本,文化立人,文化化人,文化为人。

2000年,深圳就提出“满足市民文化权利”。“不同阶层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成果的文化权利落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说,城市的终极意义就是文化的追求,一种品位的追求。

在深圳,文化发展不只是产业经济学上的生硬数据,更是实实在在的市民文化福祉。

“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纷纷涌现;“戏聚星期六”、“美丽星期天”等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一批批精品力作在此诞生。“十一五”期间,深圳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获国际和国家文化奖项最多的城市。

在深圳,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亲密无间,相得益彰:前者为后者源源不断提供多样化产品,后者为前者潜移默化培育更广阔的市场。

市民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既让先进文化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又让城市氛围文明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志愿文化、公益文化,深入市民的血液,深圳也被称为“爱心之城”、“中国最慷慨的城市”。2005年和2008年,深圳更是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要推动文化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许勤说,下一步文化发展除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还需更加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加注重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自信——走向世界,

文化强国当先锋

深圳有一种担当。

文化强国,最终就是文化要走出去。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中国内陆“桥头堡”,深圳有着文化输出的区位优势和传播实力,更有主动担当文化强国探路先锋的使命感。

2010年,深圳文化产品出口占全国的20%,进口占全国的18%。深圳已成为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一批文化企业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文化主题公园向国外输出,雅昌公司荣获18座素有全球印刷“奥斯卡”之称的“班尼”金奖……

2011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深圳为“2013年世界图书之都正式候选城市”,成为中国唯一推荐城市;深圳是中国首个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是世界知识城市峰会的“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是国际书商联盟的“活力图书之城”……

深圳也是全国文化产业动向的“晴雨表”,“文化走出去”的大平台。深圳文博会成交额从最初的300亿元,达到了今天的1200多亿元。预计到2015年,展会总成交额将达到1800亿元以上,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

封闭的文化注定是要被人遗忘的。国际间文化的竞争角逐与合作交流,已是常态。“如果深圳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深圳文化产业成为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诉求走向世界的载体和平台,进而构造世界多极化的文化话语体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经验,这才算文化产业实现了以质取胜。”许勤说,深圳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必须要有这样的自觉,也必须有这样的自信。

(张源荐自201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深圳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谁远谁近?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