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足金
摘要:在进行“国际蝙蝠年”活动和展览项目的设计中,广州动物园应用国外保护教育项目设计的ADDIE模式,按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评估各步骤,科学设计,认真实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效果。
关键词:国际蝙蝠年;项目设计
ADDIE模型,或称之为保护教育项目设计的ADDIE模型,是在中国动物园协会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合作举办的“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研修班”课程中首次引入,并向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教员推荐使用的一种项目设计方法。ADDIE是项目设计步骤中五个环节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五大部分分别是分析(Analyse)、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执行(Implement)和评估(Evaluate)。其中,评估贯穿于所有环节。本文以2011年广州动物园“国际蝙蝠年”项目为例,简单介绍ADDIE模型的应用。
1 A——分析。问题(或任务)是什么?要取得工作的进展,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谁是受众?评估工作进展。
“国际蝙蝠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2011-2012年环保主题,中国动物园协会也选定了蝙蝠的全国动物园2011年的保护教育主题,是作为任务而来的。蝙蝠的神秘、神奇和生态贡献、生存危机都是很好的保护教育题材,但之前动物园行业在这方面的积累极少。要做好这个主题年活动,需要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寻找可能的合作力量,综合分析、评估,设计和开发项目内容。
游客是最主要的受众。动物园的游客主要以家庭、学生为主,儿童、青少年占比例高。展览和活动的设计应在内容丰富、综合的基础上,注重趣味、体验。
前期信息收集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搜集蝙蝠资料的同时,也获知本地的广州大学吴毅教授从事蝙蝠研究多年。我们联系到他,并得到了他的热心支持。他提出可开设蝙蝠展,不但包括标本(他多年研究积累有40多种蝙蝠标本)、展板,还可尝试蝙蝠活体的饲养、展览。最后双方签署协议,由我园支付一定的资金(叁万元),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教授)提供标本、资料、动物和技术指导,在动物园内开设蝙蝠展,并举办系列活动。这是我园首次与高校以协议合作方式办专题展览,也是首次开展蝙蝠的人工饲养和展览。
2 D——设计。明确项目的目的、目标、成果、受众需求是什么?对于这项目合适的媒介是什么?是否具备完成这个项目所需的资源、预算、专业知识和人员?评估进展
目的:让受众了解“国际蝙蝠年”活动及动物园所作的努力;加深对蝙蝠的认识并对蝙蝠产生认同感;理解保护蝙蝠的意义并愿意参与其中。
目标:受众在接受完项目后,了解“国际蝙蝠年”的由来并知道很多动物园都在举办这个主题活动;能掌握关于蝙蝠分类、栖息环境、食性、习性的若干知识点;了解犬蝠的特性;了解蝙蝠的生态意义;了解蝙蝠面临的危机;了解蝙蝠文化。
成果(针对有组织参与受众的评估):100%清楚蝙蝠是哺乳类动物,它们虽然数量在减少,但只要我们留意仍时常可见,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可怕;80%以上原本对蝙蝠有抗拒心理的受众转变看法,接纳蝙蝠;80%以上掌握蝙蝠有几类栖息环境,理解蝙蝠的生存危机及其原因,知道如何参与蝙蝠保护;80%以上了解犬蝠是本地物种,食水果,不发超声波,具有很好的视力;60%以上了解蝙蝠超声波发声的不同部位;50%以上了解中国文化中蝙蝠的寓意和应用。
受众需求:观察蝙蝠;了解蝙蝠超声波的发生和作用;了解蝙蝠在野外的生存、习性,尤其是对“吸血蝙蝠”很感兴趣。
合适的媒介:活体和标本的展示、讲解和互动、仪器的演示、展板的综合介绍、表演等。
条件评估:在吴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动物园内开展野生蝙蝠资源调查。调查确定了园内有栖息于蒲葵树的犬蝠和傍晚活跃飞行觅食的东亚伏翼。犬蝠是食果蝠,较易人工饲养。东亚伏翼是发超声波的蝙蝠,在开展夏令营等野外项目时可作超声波接收演示。同时,蝙蝠专家吴教授及其学生志愿者团队在资料储备、讲解服务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我园的经费投入、部门合作、动物饲养技术和人员力量等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3 D——开发。创建项目,评估进展。
考虑场地改造的易操作性,项目选在蝴蝶馆实施。利用原有放养的蝴蝶大网笼的一角分隔出约30平方米的空间,供犬蝠饲养展览;利用原有的玻璃橱窗布置蝙蝠标本展示;整理资料设计大型宣传栏;培训学生作固定点讲解。在有组织受众参与或节假日游客量大的受众集中时段开展互动内容,包括手偶剧表演、超声波演示、夏令营野外观察等,配合展览,增强效果。
4 I——执行。开展项目,评估进展
4.1 标本展示
吴教授近30年研究蝙蝠的积累,共收集到45种蝙蝠标本,这次全部提供给展览用,种类之多可与生物博物馆媲美。其中有的种类在野外已很久未再有发现。标本展示利用原有玻璃橱窗布置。蝙蝠干制标本用大头钉固定在喷绘KT板上,采用放生石灰、吸湿剂、樟脑丸并密封的方法进行防潮、防虫。标本按蝙蝠的栖息环境分类,放在不同的橱窗,相应的墙面背景画体现栖息环境,如洞穴、树林、瓦屋。标本的保存对湿度、光照要求高,要定期更换吸湿剂。
4.2 活体蝙蝠饲养展览
蝙蝠展屋面积约30平方米,高3.5米,以渔网封隔,原计划用于犬蝠和小黄蝠混养,里面配植犬蝠野外栖息的蒲葵树,和小黄蝠栖息的屋檐。犬蝠从4月17号放入15只,饲喂香蕉、龙眼、芒果、木瓜等多种水果,后有三只产下小仔并健康成长。除两只逃逸(捕捉用于活动时)外,其余至今状况良好。但小黄蝠放入后,从网笼边缘钻逃。因而该展屋不宜养小黄蝠。另,渔网通风良好对动物有利,但透过网眼参观的效果不理想。计划在蝙蝠饲养试验成功时(尤其是顺利度过冬寒后),投入资金改造全新的蝙蝠馆。
4.3 展板宣传
除蝙蝠的分类介绍外,另有蝙蝠年主题、蝙蝠生态作用、蝙蝠文化等专题的展板介绍,并设有蝙蝠侠的拍照板,吸引不少游客上前体验。
4.4 讲解站
仅在有组织受众参与或节假日游客量大时开设。蝙蝠放入小箱便于观察。除讲解外,通过超声波接收器转换,可让参与者听到蝙蝠(小黄蝠、扁颅蝠)发出的超声波。
4.5 手偶剧表演
《年度动物》剧本是结合生肖兔年、蝙蝠年专门编写的剧本,将“国际蝙蝠年”主题、蝙蝠知识融入剧本剧情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蝙蝠保护宣传。在进校园、节日科普驿站等受众较集中时进行表演。
4.6 野外观察活动
在夏令营期间开展此项内容。在傍晚至晚上蝙蝠活动时带学生们在动物园内进行观察,并通过超声波接收器让参与者“听”到蝙蝠的“叫声”(超声波)。
4.7 与小学《科学》课结合的蝙蝠专题课程开发
围绕蝙蝠的生态习性、蝙蝠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间关系三大方面的内容,以增加学生们对蝙蝠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了解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为目标,设计准备了包括小讲座、观察蝙蝠及标本、解说、游戏等内容的课程包,与小学合作,已进行了三次课程120多人次的园内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前后评估调查表的对比,教育和影响的效果是显著的。
4.8 对项目进行宣传
发动志愿者设计了可爱的蝙蝠卡通形象,作为蝙蝠年活动的标识,应用于展板、参加活动卡片等平面设计中;在网站上作了专门的活动推介,并增加了系列的蝙蝠科普文章;园围墙和园内作了牌示指引和醒目的大幅画宣传,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气氛。
5 E——评估。从受众反映和同事那里获得评估。
在试探性开展、经费投入不多的条件下,标本和展板部分相对内容较丰富,背景画的直观设计有助于受众了解传递的信息。活体展览部分参观效果不理想,游客不能清晰观察蝙蝠,但为蝙蝠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引进的蝙蝠先后有三只产仔并存活。在讲解站开设时,将个体蝙蝠转入小箱进行展示,参与者可以近距离观察。犬蝠双眼水灵,不时转动耳廓,很是可爱,改变了部分人对蝙蝠“丑陋”、“恐怖”的印象。
项目对有组织受众的教育效果明显,尤其在夏令营和小学蝙蝠专题教学课程中,项目设计“成果”的所有要求均出色完成,老师和学生均“很满意”。但随机参观的受众教育效果尚待提高,其中活体展览效果不理想是一个主要原因。
评审:黄志宏 王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