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一位北京朋友 ,前来景德镇旅游,为了选购几件称心如意的名人名作,花了两天工夫,浏览了上百个销售点。朋友向笔者大诉苦水:“为了买这几样宝贝,我的腿都瘦了几圈了。同样职称价格不一样、同样大小价格不一样、同一艺术水平价格不一样,艺术瓷的水太深了!”
当前,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兴起与培育之中,逐渐红火的陶瓷艺术品市场更是来之不易,陶瓷艺术品的展示和销售,对于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对于培养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更是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然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陶瓷艺术品市场却让购藏群体无所适从。正如有的陶瓷评论家分析的那样:一是艺术瓷价格混乱。同样品质的作品价格相差巨大,有的为了眼前利益,甚至用降价手段争客户。二是仿冒名家的作品随时可见。假职称、假证书屡禁不绝,常有顾客上当受骗。三是粗劣艺术瓷鱼目混珠,防不胜防。这种瓷器量大、价低、货贱,既浪费资源,又严重损坏陶瓷艺术品声誉。其中尤以价格混乱最为突出。恰如一位从事陶瓷研究与管理的博友所言:陶瓷艺术品价格一直是老百姓看不懂的一个问题,搞陶瓷展销的把它卖成了“天价”、“地价”、“水价”,而更多的老百姓特别是中低层收入人群根本没有购买它的欲望......
艺术品是特殊商品,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商品的共性,既然进入市场,就得遵循市场的游戏规则。
说起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价格,一直传承着按“件”论价,按职称、荣誉称号来定价的行业潜规则。
如果说“件”的计量方法曾对景德镇日用瓷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话,那么,它显然不适合作为如今艺术陶瓷、名人名作的计量单位。
我们都知道,中国画是用平方尺来计量的,一张画的大小只要拿把直尺测量一下就知道了。而瓷器用“件”来计量就不那么标准与规范了。因为,瓷器是用泥巴做成的并要经过火的烧炼。同样重量的瓷土,由于烧成温度、热胀冷缩、厚薄、变形和创作者的不同,其最后的成品,不同的人就会引起较大差距。此外,景德镇琢器品种繁多,器型复杂,每个品种又由口径、底径、腹径、外高、内深、重量、容量等要素组成,仅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件”来计量,也不太精准。
同样,按职称、荣誉称号来定价的行业潜规则,也不可取。众所周知,即使是顶级大师的作品也有“逸品、妙品、神品、精品、能品、次品”之分;大师也是人,他也会出于市场原因,或心态原因,或健康原因等,创作出一般的作品或应付之作,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按职称或“称号”来计价的话,既不利于艺术家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况且,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瓷艺家、画照片的瓷艺家、一辈子只会画一个画面的瓷艺家来说,一些具有个性风格、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水平扎实的青年艺术家,以及那些没有职称或称号的民间老艺人的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投资收藏性。可以说,在有些方面,中青年艺术家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师,但其价格仍按低级职称来销售,明显有失市场公平性。
艺术品是无价的,但艺术品往往又以价格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大小。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仍按“件”和“职称”、“荣誉称号”等行业潜规则来计量艺术陶瓷的价格的话,显然已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和市场规律。
笔者认为,陶瓷艺术品的定价新标准应综合考察以下因素:
一、艺术品的学术定位。①是否具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精神;②是否突出中国艺术品审美的品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物理价值及市场价值;③是否反映先进文化形象,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出新,在表述内容上反映了时代人文精神;④是否与当代世界艺术审美文化接轨,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方法及材料等方面有所创新等。二、从艺术家行业地位评估,市场对艺术品的反应情况如知名度、职称、名号等。三、市场对艺术品的有效宣传和展览,是否参观过知名的艺术展览。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背景、稀有情况和一些其他因素。
陶瓷艺术品市场呼唤价格“新标准”,而陶瓷艺术品价格只有不断走向规范化,市场才能保护瓷艺家、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促进陶瓷艺术市场的繁荣昌盛。
(吴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