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条野生枸杞生长带。这里充足的日照时间和干净晴朗的天空使柴达木枸杞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稳规模、强品牌、上档次、标准化、精加工是青海枸杞走向大市场的主要途径。
目前,柴达木枸杞的品种主要是从宁夏引进。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品种老化、抗病能力差、产量低等:应该在枸杞起源地建立柴达木枸杞博物馆,通过文化的传播来带动产业与品牌的提升。
作为该省枸杞产业龙头的青海诺木洪农场,种植优质枸杞面积达0.67万hm2。农场副厂长王勇说,现在青海省范围内所产枸杞是一流的,但多数为常规产品,枸杞品种单一,附加值低,无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他建议。要进一步提升枸杞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研究开发有机枸杞产品,推动当地枸杞生产和国际市场接轨,打开国际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提高枸杞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枸杞产业快速走上绿色、有机生产发展之路。同时,打造枸杞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大对绿色有机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青海枸杞品牌。加强枸杞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人员培训,为枸杞产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省绿色食品协会会长田惠源说:“要通过认证品种的增加、生产面积的扩大、品质规格的提升、安全可靠性的保证和市场营销服务的加强,全面提高柴达木枸杞认证产品市场份额。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共同推动柴达木枸杞产业走好创立品牌一经营品牌一买卖品牌的三部曲。”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把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目标锁定在耐干旱、耐盐碱、喜光照的枸杞产业上,使得枸杞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933hm2。发展到2011年的1.82万hm2,2011年产干果3.75万t,产值达到12亿元。4年时间种植面积扩大了19倍,产量提升了15倍。产值提升了33倍。到2015年,柴达木枸杞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hm2,同时将建立333.3hm2种苗繁殖基地,并完成1万hm2枸杞有机食品基地的认证。届时,柴达木枸杞产业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5亿元。
(本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