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海波等
[摘 要]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决定了其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分量。邯郸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决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坚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综合整治,优化水利发展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大开放、大发展格局的形成,支撑和保障全市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水利建设;有益思考
水利,历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利建设,既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又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对水利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当然也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对目前的水利建设要不断的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和 意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水利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与水利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本质、内涵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社会经济、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除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必然性和战略性、指导性认识.不断增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贯穿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水利行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认清形势、立足实际、把握重点、明确方向,在扎实推进一些转变工作上下功夫。水利发展理念应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水利的视角应从只顾眼前向兼顾长远转变;水利建设机制应从一元驱动向多元驱动转变;水利发展布局应从优先发展农村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治水思路应从不自觉向自觉转变:水资源利用应从过度粗放型消耗用水向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转变;水利工程效益的衡量应从单一取向向综合评定转变;水行政管理体制应从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转变;水资源配置应从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治理水务秩序应从人治管水向法治管水转变。
二、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多数江河处于无控制或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极度缺乏,水利工程残破不全。60多年来,围绕防洪、供水、灌溉等,除害兴利,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七大江河基本形成了以骨干枢纽、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防汛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其他江河治理步伐也明显加快;二是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完善,通过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跨流域和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长江、黄河上中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了重点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重点区域实施封育保护。
三、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思考
1.深化对水环境的治理
对于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治理刻不容缓,生态系统破坏越严重,恢复越困难,治理代价越大,资金投入可能会成倍增长。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并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降低成本;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尽可能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2.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生存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水利包括四层含义:第一:水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水利行为,要充分考虑水利环境保护,不能以破坏水利环境为代价;第三,对业已造成的水环境破坏进行治理和恢复;第四,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要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在水利走向水务一体化的今天,生态水利的前景会更加和谐,它会更好地使资源水的开采使用与排弃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考虑使用的科学性和生态性要求,更会很好地考虑排弃水的科学性和生态性要求,使二者更加协调与统一。生态水利,一开始从水工程的规划上,就必须首先考虑生态性要求,满足良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二,从设计上更要满足生态性要求的结构,或叫生态设计标准,未能满足生态要求的结构设计不予批复,或叫技术不准;其三,在水工程的施工方式、方法上必须是满足生态要求的方案和技术,对破坏生态的施工方式、方法和技术不用,或叫方案不可;其四,是在管理和运用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就是实现生态管理、生态使用,无污染、无违害,或叫生态运转;其五,是水工程在整体系统上要满足生态性要求,每一处水工程都不是单一的存在,它即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因此,它必须满足整体的系统的生态要求。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关键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性。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首先,应当做好規划、搞好布局,这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前提。第二,要创建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进节水减污工作。第三,要成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这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通过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第四,要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4.完善水利规划
增强水利发展的基础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和龙头。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愿望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水利规划编制,依据规划实施水利事务的综合管理。要继续完善以全区水资源综合规划、跨市流域或重要流域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跨区域水资源配置等专业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做到水资源综合规划与国民经济建设及布局衔接。
总之,科学发展观目前知道水利建设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思考方式,不断提出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陈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搞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2005(06):30
[2] 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推进现代水利建设.水利发展研究,2007(01):10
[3] 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推进现代水利建设.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2):15
[4] 邓萍,黄建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建设管理.广西日报,200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