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惠青
摘要:文章以台州市为个案,对农业银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优势、风险、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银行 产业集群 金融服务 优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87-02
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与金融的关系密切。一方面,现代产业集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同于个体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对金融服务方式的需求更趋多元,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成本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产业集群化也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集群化发展的产业通常为当地优势产业,政府扶持较多,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是金融机构重要的客户群,集群内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节约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农业银行是地方金融巨头,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支持当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这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银行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一、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台州政府方向性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州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及船舶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部分区块已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2011年台州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进入全面启动建设,加快集聚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于促进台州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加强与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衔接,重点加强对新能源、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的培育,积极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嫁接,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进5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36个县市级产业区块的转型提升工作。全面贯彻工业投资导向目录,依照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着力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业和临港型工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配套基地。
2.以自主创新为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资源集中配置和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主导行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品牌创新方面,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等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推进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专业商标基地建设,促使区域、行业、企业与品牌的良性互动,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逐步推动“台州制造”向“台州创造”跨越。
3.以扶优扶强为抓手,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总体思路,制订企业上市规划,落实企业上市措施,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引导企业采取并购、联合、控股等方式实施资产重组,整合区域内资源,实现产业链上的低成本扩张。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相配套、相协作的中小企业群体,提升集群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融资担保、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等专业服务。
4.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商务区、专业市场群、综合物流园区、城市综合体等与工业发展双赢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全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主辅业分离工作,鼓励企业内部服务外包,促进设计、物流、营销、策划、技术等专业化服务发展。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提升行业研发水平。鼓励和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激活本地丰厚的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5.以节能减排为载体,打造低碳经济。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共融”的总要求,加强节能减排,推行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生态台州建设。深入开展“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建设,严控污染物排放。坚持节能优先,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现代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及风险分析
台州现代产业集群的特点,决定了融资的优势:
1.降低银行交易成本。由于企业集群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企业的产业特性比较容易把握,加上集群内部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分工联系,银行很容易从客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关联企业的状况等方面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性,集群内企业之间往往比较熟悉,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其他企业間接了解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银行给同一集群的众多企业贷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监督都可以“批量”进行,可以克服银行给单个中小企业贷款时规模不经济问题。对于相同类型的企业贷款,通过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也可以大大降低每笔贷款的管理成本。
2.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地区根植性”有利于降低违约率。一方面,集群内中小企业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由特殊的社会网络相维系,依赖于集群专业化市场,迁移的机会成本高。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有违约行为,信息会在其上、下游及同行间迅速传播,由于集群内企业间交易常以信用为纽带,信誉不好的企业交易成本高,在集群内很难生存。
3.增加了信息的对称性。减少了事前的逆向选择。集群内由于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产业特性明确,而且由于地理接近性,银行对本地的企业状况比较了解,对企业信贷迫切程度熟悉,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机会。
在认识现代产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同时,银行也应充分把握其融资风险:
首先是行业风险。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更体现在产业风险上,而确定产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一方面,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一批生产经营及配套服务的上下游相关企业,主要是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另一方面,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产业一般都具有产业生命周期,遵循经历初创、成长、成熟与衰退期的发展规律。
其次是区域性金融风险。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产业文化具有同质性,存在相互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间的资信关系较为隐蔽,存在金融隐患。再加上基于血缘、亲缘、地缘上共同的产业背景,以及利益上的相互联系,使企业间资金往来密切,个别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便会很快地传递给其他企业,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区域内的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
第三是系统性风险。当授信产业的行业特点决定其受技术更新影响较大,发展较为迅速,或这些产品受到替代,或产业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或产品受到国际、国内市场冲击及遭受其他意外时,会带來产业的系统性风险。
三、农业银行支持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不利于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台州市9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骨干企业,中小配套件生产企业获取的金融资源不足。由于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不完整,配套能力不强,企业生产易受境外市场波动的冲击,骨干企业生产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难以控制,不利于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担保机构覆盖面有限。直接融资工具匮乏,造成企业难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竞争实力提升。
2.直接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从台州产业的融资状况看,骨干企业融资能力较强,核心企业均可以通过境内外主板市场上市、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性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但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以及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3.政府扶持政策需要整合和优化。近几年,台州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缺乏整合和优化。不少扶持政策的信号涵义大于实际意义,难以有效发挥对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此外,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国家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形势下,也面临后续配套资金不足的困难。
四、农业银行支持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银行支持新视角,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农业银行应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整体,找准提高产业集群金融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一要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集聚分布的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二要努力创新对骨干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核心企业对配套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带动力;三要围绕核心企业不断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集群本地配套率。积极创新集群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完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丰富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直接融资方式。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应进一步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在境内外配置资源,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实现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培育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资源,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非上市企业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探索引进BT、BOT、BOOT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方式,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针对现代产业集群的特征,探索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方式,如对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可探索引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市场化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提高风险补偿和担保覆盖程度;逐步确立专业化的市场定位和专业分工;加强担保机构的资本管理和资信评级;建立适应金融市场运行的金融担保项目评估监控和处置机制,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等技术度量风险,并建立广泛的分保和再保体系。发展以大企业贸易为担保的贸易融资链信贷业务,积极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外汇管理政策,加快服务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基础环境和配套工程建设,包括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4.做好现代产业集群融资的风险防范。审慎、科学地把握贷款规模,限制授信总量,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新区内产业集群进行科学授信,对行业或企业进行科学评级和贷前审查,在有效分析基础上,确定授信总量和结构。建立集群内的区域银行,根植于当地,目标和定位即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区域银行能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对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等有更直接的了解,在随时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小额资金需求的同时,可以将自身的经营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根据集群企业间相互了解、相互协同的特点,鼓励中小企业采取合作性融资方式。银行应动态关注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动向,关注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及时了解企业的不良发展状况,并加强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的财务指标的监管,避免因行业的发展没落化或因个别中小企业有不良动向给银行造成的信贷损失。
5.积极健全、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配套政策,不断构建与金融支持相互联动的扶持机制。建议政府在产业园区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资源和要素,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一揽子方案。整合各项扶持资金,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科技创新扶持和上市融资费用补贴等多种方式间接投向企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优化银行支持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召平.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展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2.王江.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台州分行 浙江台州 317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