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林
洛带古镇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区以东、龙泉驿区以北、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400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了洛带镇,在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有着“西部客家第一镇”美誉的洛带古镇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名为“万景街”,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其更名为“万福街”,并在此大兴集市,后来更名为现在使用的“洛带”。
古镇名称的由来
“洛带”之名最早的记载当属唐朝末期五代人杜光庭《神仙感遇记》所载“成都洛带人牟羽矣”,说明“洛带”之名成于唐末以前。洛带在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明朝时隶属于简州(今简阳),北宋皇祜年间的《圣母堂记》里,已称“洛带”为镇,由此可知洛带在宋初已成为地区性集镇,称其为“千年古镇”实不为过。到了清朝,洛带曾更名为“甑子场”,后来恢复“洛带”并沿用至今。
“洛带”一名的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洛带人的期望。“万景”意味着面貌百态,与其流民交融的人文特点相对应;而经历了一定的时间,洛带“土著”和外来族群有了共同的喜好,彼此能够相容,便有了一致的向往,那就是“万福”;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因此古镇的命名便加入了文学的味道,“洛带”这一具有想象力的名字便应运而生。
提起洛带古镇名字的由来,还真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因为每一种说法都饱含了洛带人无限的想象力。一种说法是,古时街区附近有条河,名为“洛水”,洛水像一条玉带一样环绕着古街,故名“洛带”。还有一种说法,古时的老街蜿蜒绵长,像天上的玉带飘落到了人间,因此谓之“落带”,后来逐渐演化成“洛带”。最后一种说法算得上是“官方”说法了。从前,洛带镇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斩获,急煞阿斗。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人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帐,却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独具特色的客豪建筑
洛带古镇的客家建筑很有特色,将“融合”和“抵御”这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了起来。
在我们的印象中,客家建筑风格可以用“围”和“合”两个字来形容,西南地区的客家土楼多修建成圆形或者半圆形,中间围成天井,鲜明的特点使人一看便能分辨出来。而洛带的客家民居多为四合院式,表面上看顺延了“围”却没有“合”,而事实上两者都有,只是后者体现在了更高的境界上。
我们从洛带古镇建筑的功能谈起。古时的洛带,土匪、盗贼甚多,洛带人本身又是外来族群,立足不稳,为了防止“不速之客”的到来,各家都将自己的院落围了个严实,镇申将上下街中各立一个栅子,小巷与大街的连接处也有栅门,有效地防止了敌人的偷袭,后来甚至修建了两个碉楼,大大加强了古镇的防御能力,这些凸显的是“围”。可是,仅仅能够抵御外侵还是远远不够的,古镇要想兴旺发达,就不能闭塞不开化,而必须接受外来新鲜血液的滋润,不然将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古镇修建了四大会馆,即广东会馆(南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和川北会馆,以迎合洛带人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因此说洛带的会馆浓缩了客家的移民史一点也不为过。而广东会馆的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是四川境内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客家会馆,其气势巍峨,成为洛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可见“合”意味着变通,意味着融合,是“围”让洛带人生存,是“合”让洛带文明传承。
洛带客家民居分为普通民居和祖屋两大类。普通的客家民居多为“二堂屋”结构,为单四合院式,门外为小晒坝,门内为天井,天井正中为堂屋,也有五间的,屋脊有“中花”和“鳌尖”作为装饰,屋顶多以茅草与小青瓦覆盖。祖屋则以巫家大夫第最为典型(“大夫第”乃是由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故谓之)。“大夫第”平面布局为复四合院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对称排列,单桅硬山式顶,木结构穿斗房,上盖小青瓦,主体建筑由大门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厢房及通街厅道和一个附属小四合院组成。“大夫第”民居特色甚浓,是洛带古镇现存民居中建筑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典型的清代客家建筑,是客家移民在四川生产、生活的一部活字典。
休闲的古镇生活
进入洛带古镇,你可以选择步行,也可以坐人力车,沿街会看到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或者是各种美味小吃的摊位,又或者是悠闲的抽着旱烟的客家人,处处显现着祥和的气氛。客家人喜唱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反应的均是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转优美,唱词生活气息浓郁,且在每年端午节有“斗山歌”的传统,男女对歌尤为吸引人,其中不乏佳作,如《情妹放牛》、《情嫂收衣》、《昨天赶场酒吃醉》等。客家人讲究饮茶,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城里的大茶楼。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朴的建筑,斑驳的树影,几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几张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闲。客家菜也颇具特色,最著名的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煽鸡等。现洛带境内的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已成为洛带客家餐饮的特色菜,远近闻名。尤其是夏季,在人工无法栽培的野山菌(当地人称“鸡腿菇”)出山之际,慕名前往尝鲜的食客更是络驿不绝。游完了镇内,可以考虑去燃灯寺,远一点还可以去看金龙长城,那可是生态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洛带古镇最重要的节庆活动要数火龙节和水龙节了。客家的火龙节是祭祀的主要项目之一,原来是正月十五烧火龙,后来为配合龙泉区的桃花节改在了3月18日。而水龙节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客家人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后来就将这水龙节定在了7月。
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人杰地灵,独具特色,这就是千年古镇洛带,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