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作约束的视角分析《弯道跑》的教学设计

2012-04-29 00:44宋军樊江波
体育教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弧度约束个体

宋军 樊江波

Karl Newell在对动作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了“约束”的概念,并提供了一个“约束模型”用来理解影响动作发展的各种因素。约束模式指出:要理解个体如何动作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动作个体,而且同时要考虑环境和任务,个体、环境和动作任务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个体动作的发展(Newell,1984,1986,2000)。这一模型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来研究动作发展,同时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或转化约束因素对动作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笔者以《弯道跑》(水平三)为例,从动作约束的视角分析如何设计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以求抛砖引玉。

一、弯道跑技术动作的约束因素

课堂教学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弯道跑教学的技能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弯道跑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提高弯道跑能力的练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围绕技能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清楚个体、环境和任务是如何影响或制约学生弯道跑这一动作技能的发展。根据Newell的动作约束模型,我们对影响弯道跑技术动作的所有约束因素给予定义,如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动作学习的环境、具体的练习目标或任务等,分别对课堂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立以下动作约束模型(见表1)。

二、基于动作约束视角的弯道跑教学设计分析

1根据个体约束,设计教学活动目标

个体约束是指个体的自身条件,即个体的内在因素,例如年龄、性别、个体经验等,对于既定的教学对象(水平三的学生),弯道跑教学中的个体约束主要是个体经验,即学生弯道跑的动作发展水平。个体经验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学习者动作发展的总体水平是教学设计的方向性目标(统一目标)的基础。不同个体的动作发展水平是教学设计的达成性目标(具体目标)实现的保证。

(1)根据学生“弯道跑”动作发展的总体水平,制定方向性教学目标。

学生弯道跑动作发展的总体特征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或生理成熟,他们在奔跑的动作控制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和进步,包括跑的过程(如跑的动作发展模式)和跑的结果(如距离和速度等),动作也更加熟练有效。年龄5—8岁之间的儿童在14岁之前,他们在短跑和往返跑方面进步非常快,而且这种变化也相当的稳定;同时,跑步动作的稳定性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这种趋势与大多数儿童获得更高动作技术水平的时期相一致。基于熟练跑步者的动作特征和教学经验的考察,水平三的学生跑步动作总体属于熟练的动作模式,这是我们教学设计方向性目标确立的基础,因此,根据学生“跑”的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制定方向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弯道跑练习,85%的学生能够掌握弯道跑技术及练习方法,提高弯道跑过程中维持快速跑与身体平衡的能力(见表2)。

(2)根据个体“弯道跑”的动作发展水平,设计具体的达成性目标。

学生动作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制定统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但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经验(或能力)又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学生在婴儿时期缺少爬行经验或错过学步练习的关键期,跑的动作发展模式将会受到影响,造成奔跑动作的不协调。如果我们忽视这种差异而对某一目标作统一要求,势必会造成少数学生心理上的落差,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水平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弯道跑练习中出现的上下肢配合不协调、身体僵硬直立、脚着地部位不适台等现象,更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兼顾个体动作水平之间的差异性,将方向性目标具体化为适应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行动,针对学生跑步动作出现的某一方面的不足选择适当的练习方法,指向学生动作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克服学生出现的不适宜的动作模式,实现目标统一性与个体差异性的有机结合。

2利用环境约束,强化学生弯道跑正确动作模式的体验

环境约束是指个体动作技术学习时所依存的空间或运动的条件。任何身体运动都不能脱离一定运动环境而独立存在,而不同的运动条件则对学习者的动作学习与控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Langendorfer和Roberton(2002a,2002b)的研究发现,个体动作特征的表现现象是不稳定的,如果动作系统的参数发生改变,它们也会随之变化。个体在动作的执行过程中会通过动作控制系统,不断的撷取环境中与动作有关的信息,感知环境的改变,调整自身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弯道跑中,影响学生动作模式的因素主要是弯道的弧度,其他诸如风速、照明、跑道倾斜度等环境约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调控,故不作详细分析。

弯道跑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在快速弯道跑过程中如何克服离心力的影响,维持身体的平衡,即身体自然内倾,加大右臂的摆动幅度和右腿蹬地力量。我们知道,当学生进行弯道跑练习时,他们会根据弧度的不同,从本身已具有的奔跑动作技能中选择自己习惯的动作模式,完成练习并维持身体平衡,但学生可能并不会意识到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学生弯道跑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建立在直道跑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直道跑的感觉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感觉(直道与弯道跑的动作模式)发生变化时,学习效果就水到渠成的达到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弧度弯道跑的练习方式(见图1),并提出问题:不同路线的跑动过程中,手臂摆动有何不同?身体姿势有何变化?两脚的着地点和用力是否有差异?让学生思考、对比,强化学生弯道跑正确动作模式的体验(身体内倾幅度、右臂摆动幅度等与弯道弧度成正比),改进技术动作,具体练习的设计如下:

练习活动一:30米直道快速跑;

练习活动二:小弧度的弯道快速跑(L1)

练习活动三:中弧度的弯道快速跑(L2);

练习活动四:大弧度的弯道快速跑(L3)。

3设计不同的任务约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任务约束是指那些与活动目标相关的因素。不同的练习任务或要求对个体的动作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练习活动的设计背离了教学目标或不能与之相适应,就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实现。

Roberton等人的研究案例(教5岁儿童单脚跳的高级动作模式),教师以示范并言语提示儿童,儿童边看边听,然后单脚跳,并使悬起的膝和双臂摆动,但是学生手臂不能够与跳跃的那条腿相协调。同样,笔者在江苏省首届特级教师论坛上看到的某位教师的“弯道跑”(水平三学生)教学设计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1)教师讲解示范弯道跑动作要领,(2)学生左、右臂分别摆动的弯道跑练习;(3)学生分别用左脚外侧、右脚内侧着着地的弯道跑练习,其结果是在随后进行的弯道跑完整动作练习中,学生出现了同手同脚或单臂摆动等错误动作。以上案例表明,促进变化的控制参数不是视觉或言语的模式,尽管视觉或言语的模式对于年长的儿童可能有效,使儿童学习更高级的动作模式的更好方法是设置与目标相适应的任务参数。

弯道跑中影响学生动作模式的任务约束主要是速度参数,例如,学生在进行全速的弯道跑练习时,最有可能的跑动模式是身体内倾、左臂摆动侧幅度小右臂摆动幅度大、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内侧着地,也就是说他会选择最有效果的完成任务的奔跑模式。但是,如果让他以较慢的速度完成相同弧度的弯道跑时,最有可能表现出来的动作是身体直立、两臂摆动幅度几乎相同、以两脚全脚掌着地的方式完成任务,其原因是这项任务并不需要选择与此前相同的动作模式便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他们会依据任务要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奔跑模式,可见,当速度的要求发生变化时,弯道跑的动作表现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弯道跑教学,我们可以利用速度约束,设计不同练习活动(弯道弧度固定):(1)慢速弯道跑练习;(2)中速弯道跑练习,(3)全速弯道跑练习。

在练习结束时,提出问题:以上弯道跑练习中,手臂摆动有何不同?身体姿势有何变化?两脚的着地位和用力是否有差异?通过学生的思考、总结,上体姿势、摆臂和脚掌着地等问题就自然从本体感觉的“地平线”上升了起来,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弯道跑过程中如何维持速度与身体平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即身体内倾、加大右臂摆动幅度、右脚内侧用力蹬地(与速度成正比)。

Karl NeweU的动作约束模型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应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个体、环境、任务等约束因索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动作技能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其具体效果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探索、检验和完善,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猜你喜欢
弧度约束个体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不自由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弧度制的应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