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巢”现象源于父母的溺爱等

2012-04-29 23:26:31姜菲菲
保健与生活 2012年1期
关键词:倪萍质朴语录

姜菲菲

“返巢族”是继“啃老族”之后兴起的一个新群体,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因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而重返家庭,不找工作,很少与外界接触,其经济来源仍来自家庭。

“返巢族”表现为害怕承担责任

“返巢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害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工作;害怕承担家庭责任,不成家。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但也有特殊情况。在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里,最大的“啃老族”竟然有42岁,没有工作,没有成家,每天只待在家里。而他的父母已经六七十岁了。

“返巢”起因于父母的溺爱

造成“返巢啃老”现象跟幼时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因自己童年时期物质匮乏或者遭遇不幸,对孩子有种补偿心理,只要能帮孩子做的绝不让孩子亲自动手。

久而久之,孩子便对父母形成依赖,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长大以后,也曾尝试在社会独自生存,但总是处处受挫。这时他们会感觉只有家人能够无条件对自己好,于是不走出家门。

让孩子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婴儿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表现出探索外界的行为:好动、乱抓、乱咬。其实这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时,如果父母过于保护孩子,把孩子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两三岁是幼儿的第一个逆反期,这时孩子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不愿意让别人帮他。这时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加以控制会遏制孩子的最初期欲望。

第二个逆反期是青春期,这时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如果被严格限制,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抗。一般来说,小时候父母的管制越多,青春期的逆反现象就越严重。这时,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自己的误区,调整教育方式,也能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培养其独立能力。

向倪萍的姥姥学习人生智慧

薛立永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反思,为什么物质生活富足了,快乐却越来越少?幸福到底是什么?读了倪萍的《姥姥语录》,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在书中,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品味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睿智与沉静、成熟与豁达。倪萍用姥姥语录告诉我们:“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乐就是福。”“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的快乐?”

“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人不可贪财啊,财是个狼,你贪它它就贪你,你吃它它就吃了你。”“吃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儿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放。孩子,别怕苦,苦的兄弟就叫甜那!”

其实,倪萍记录的姥姥语录都是我们生活里最质朴、最平常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都做不到、都受污染、都丢了,现代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欲望来掩盖这些早就明白的事理。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共存的东西,这是真挚的。最质朴、最真实的人生智慧就藏在老百姓心中,家家都有,人人都有。而倪萍的姥姥帮我们把一些逐渐被淡忘的最原始最质朴的美德挖掘了出来。

猜你喜欢
倪萍质朴语录
蔡明一句话“救”了倪萍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48
山有桂子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02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7
语录
支点(2017年1期)2017-02-06 03:43:30
语录
支点(2016年12期)2017-01-03 15:18:26
语录
支点(2016年9期)2016-09-20 18:10:28
语录
支点(2016年2期)2016-03-10 18:45:00
倪萍复出 正视衰老笑对流言
婚育与健康(2014年8期)2015-04-22 05: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