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文明内化为自觉行动的必然

2012-04-29 23:11彭金龙
2012年10期

彭金龙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文明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发挥巨大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在全面发展的各方面中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是处在首要位置的,怎样做好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工作,塑造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大学生文明行为内化为自觉行动等,值得从事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自觉行动;解决的途径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高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大学生文明行为单一化和形式化等方面。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文明行为难道只是单纯向每个人宣读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吗?难道只是叫人们必须遵守法纪或者违反法纪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吗?对于学校而言,大学生文明行为难道就是颁布校规校纪,郑重申明凡违背者记过或开除处分?对于家庭来说,大学生文明行为难道只是家长训斥孩子,孩子不应该违背父母的意愿,如果反抗就会拳脚相向吗?我想这样的现象不难看出的,教师认为的大学生文明行为就是给学生讲政治课,而大学生文明行为就是上政治课。总而言之,大学生文明行为太过形式化,没有将大学生文明行为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而这样的结果是与我党的教育方针所背道而驰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

一、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纵观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大学生文明行为被认为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完全是由大学生文明行为本身的社会作用所决定的。一方面,大学生文明行为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手段;大学生文明行为既是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又是国家统治的武器;大学生文明行为在维护当代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文明行为维护并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大学生文明行为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大学生文明行为是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的保证。最后,大学生文明行为在学生个人发展及其家庭建设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等,都有赖于高校的大学生文明行为工作。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来临时,人们更多提及或普遍关注的就是全面发展的问题了。毫无疑问,全面发展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大学生文明行为、智育等全方面的发展,其中大学生文明行为是摆在首位的,它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所追求的社会进步归根到底在于人本身的发展,他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人的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对人的发展的理解上,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换句话说,就是人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长久以来,我国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诸多问题的显现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让我们对“全面发展”综合讨论一下,如何才算全面?如何才算全面发展了?如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我们实际做的怎么样了?当然,对这些问题作出众人都认可的回答是很难的。“在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发展规律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否认规律来分析的,是把人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人来考察的,着重解剖了在这一过程中人所具有否认属性和特征及其发展的历史,也即是人的劳动生产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及其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社会理论中讲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现象,它要求实现的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教育应该大力推进实施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全面推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重要。

大学生文明行为处在全面发展各方面中的首位,怎样发挥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就要我们着重关注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问题了。值得我们肯定的是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各个方面重要品质的培养。例如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健康成长并获得全面发展、学习目的、学习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的志趣追求等,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关键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学校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对坚持学校社会主义性质,保证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大学生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更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有利时期。

二、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是否有工具化倾向?“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口号虽然已予以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全然没有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中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其次,是否有单一化倾向?这是工具化被强化的必然结果。再有,是否有智育化倾向?在大学生文明行为活动中,几乎唯一被强调的是“提高认识”把大学生文明行为等同于政治教育,把政治教育归为政治课学习等。最后,是否有一般化倾向?把政治内容加以泛化,又必定导致教育形式化。我们所探讨的这些问题,有些是曾经发生过的,有些是正在解决过程中的。我们的任务就是继续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措施。

三、探索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法

正因为大学生文明行为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本人认为其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途径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渠道。过去,人们在认识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途径的时候常常把它局限于学校内部,由领导或教师有目的的进行影响的范围之内。如政治课、各科教学、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途径从大环境上来看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家庭、校内和校外社会的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途径。校外的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途径有管理途径(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社会管理措施)和教育途径两种。校内的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途径有隐性和显性影响两大类途径。隐性影响途径分为班风和校风、学校环境气氛和校容校貌三方面;而显性影响途径的内容较多。

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方法是实施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手段,是实施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目标的手段。外界影响能否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自觉行动,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方法就是我们行动的指挥棒,是对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的。具体大学生文明行为方法有管理、教育、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种方法。管理方法包括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和制定计划三个环节。其中我们熟知的管理方法有制定学校的常规;对学生、学生集体提出规范要求。最后还有综合分析学校和学生基本情况、检查与信息反馈等,对学校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工作改革提出鼓励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来看协调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方法。近年来,家庭与社会教育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学校如何协调好其与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扔处于探索阶段。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如建立“社区教育网”,成立“青少年教育委员会”;也可以提倡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联系卡等方式。我想如果这些方式能够更好的实施和贯彻的话,家庭教育和校外社会教育的协调问题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效。

有人曾经设计了一株“教育之树”,表明教育的目标依次是:教育的根基在于修身,即指它在思想品德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懂得自爱,爱家庭,爱长辈,爱邻人,亲近仁德君子;努力工作,爱故乡,爱人民,爱国家;当好世界公民,遵从生态伦理。从这段话我们从中看出思想品德在教育中的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总体环境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大学生文明行为管理。如今屡屡出现的公民道德缺失现象,使的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我认为解决当前道德缺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道德管理模式,使履行道德义务成为公民的自觉。扬弃“灌输式”大学生文明行为模式,并向“学习式+体验式”大学生文明行为模式的转变。使其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发挥全新的优势。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更是各个时期和各国人们亘古不变的信念。特别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与时间赛跑的这个社会发展黄金时期,人才的作用也早已经被实践证明。而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已经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后,怎样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这将是未来我们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家和社会将为之而不懈努力,高校中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实现时至关重要,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人才的大国;必将是科技的强国;必将是世界各国赖已生存和发展的大国。(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逢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文1版.第46卷(上),104.

[3]刘凤泰.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创新人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0-51.

[4]鲁洁.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社会教育目的[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07).

[5]张樊廷.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