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两个汉译本片段对比赏析

2012-04-29 22:54王芳芳
科技资讯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斯嘉丽选词译本

王芳芳

摘要: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至今已译成4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目前中国也存在《飘》的多种译本,本文就原作的片段,对戴侃等人的译本与陈良廷的译本进行对比赏析,主要分析两个译本的译者对译文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引言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小说自1936年问世以来畅销不衰,被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飘》自问世至今已译成4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中国也存在《飘》的多种译本,本文就原作第六十二章的片段,对戴侃等人的译本与陈良廷的译本进行对比赏析,主要从人名、选词、句式、正确性等方面分析两个译本的译者对译文的不同处理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2 两个译本的对比与赏析

总的来看,两个译本的基本基调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在风格和选词造句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戴侃等人的译本倾向于口语化,句式上也稍显随意。而陈良廷的译文更庄重正式,在选词句式方面比较慎重。在风格方面,本文作者认为,陈良廷的译文更接近原作,更贴切地体现了原作对斯嘉丽的情感由悲入喜的细致描写,向读者传达了斯嘉丽的悔悟之情。

2.1 人名的翻译

作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给人物命名便是其中一种。人名往往成了反映人物性格及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大部分小说中,人物名字还暗示人物的特性或作者的隐喻。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人名所包含的内涵意义,应当仔细斟酌,力求完整、准确地表达原作涵义。来看两个译本对人名的处理:

对于Rhett,看过《飘》的读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玩世不恭、讲求实际的人。他的处世方式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和贬视,被视为是不道德、没有爱国情和同情心、专会投机倒把的人。基于这种看法,作者认为戴译“瑞德”中“德”字的使用不切原文意图,不利于向读者传达原文信息,而陈良廷译为“瑞特”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斯嘉丽的母亲Ellen是个温柔善良的人,斯嘉丽一直都从她那里获得力量。如此看来,戴译的“爱伦”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其温柔个性,而陈译的“埃伦”偏男性化。

Ashley是个软弱无能,只受命运摆布的人。作者认为戴译的“艾希礼”比较贴近,“艾”和“爱”同音,能让读者想到斯嘉丽对他疯狂的爱,而充满女性色彩的“艾”字,也传达出了他的软弱。在对黑人保姆“Mammy”的翻译作者比较赞成戴译的“嬷嬷”,读起来更显亲切且传达出了地位的差别。陈译“黑妈妈”,虽也亲切,但是无地位差别之感,且“黑”字略显突兀。

2.2 选词

译者对词语的理解和表达是篇章翻译的基础。一词虽小,却能体现译者对原文整体宏观的理解和把握,也关系到译文的整体风格,能对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感受造成影响。真实语境中的词语绝非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所处的句、段、篇、乃至更宽泛的非语言环境如情感、文化、社会等因素密切相连。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十分注意对词语的选择,要时刻铭记“牵一发而动全身”,谨慎为重。两个译本在选词方面的对比如下:

例1:And, though she had won material safety since that night……

戴译:从那天晚上以后,她尽管赢得了物质上的生活保障……

陈译:虽然后来她获得了物质上的安全……

戴译的“从那天晚上以后”显得僵硬,不如陈译的“后来”简洁明了。戴译“物质上的生活保障”比陈译“物质上的安全”更地道,陈译翻译腔较重。但是,作者认为戴译不如直接译为“物质上的保障”更好,更忠实于原文,“生活”二字显得多余。

例2:Rhett convoying her through the fire and explosions the night Atlanta fell, Rhett lending her the money that gave her her start。

戴译:瑞德在亚特兰大陷落的那天晚上护送她逃出了炮火连天的困境,瑞德借给她钱让她起家。

陈译:在亚特兰大沦陷之夜,是瑞特冒着大火和枪林弹雨护送她脱险的;是瑞特借给她钱使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这一句的翻译上,戴译的处理方式要比陈译地道的多,表达也很流畅,比如说把“fire and explosions”译为“炮火连天”以及把“gave her her start”译为“让她起家”,都选择了地道的汉语,更易于唤起读者的感知,而且简洁生动。

2.3 句式

现代翻译理论认为,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足见对句子的处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如果句子处理的不好,译文读起来就会不流畅,不易于读者理解原作表达的情感,也影响了原作的可读性。两个译本在句式处理的不同如:

例1:At this realization it was as though chains fell away from her and with them the fear which had haunted her dreams since the night she stumbled to Tara to find the world ended.

戴译:明白了这一点,她就好比摆脱掉了身上的锁链,以及自从那天晚上狼狈地回到塔拉并发现整个世界都完了以来,她经常在梦中碰到的那种恐惧。

陈译:一经认识到这一点,她便像全身挣脱了锁链一般,同时也消除了她在梦中常常感到的那种恐惧。原来自从那天夜里她一路颠簸逃回塔拉庄园,发现世界已临近末日以来,这种恐惧便常常来侵扰她的梦境。

这个长句使用了多个介词和连词,结构复杂,情感丰富。陈译中使用了“原来”这一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词把原来的长句分割成了两个句子,使原文意思的表达比戴译更清晰明了,并于读者理解和意义形象的传达。

例2:At the end of the road to Tara she had found security gone, all strength, all wisdom, all loving tenderness, all understanding gone—all those things which, embodied in Ellen, had been the bulwark of her girlhood.

戴译:那天晚上,当她抵达塔拉时,她发现安全没有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智慧,所有的亲爱温柔之情,所有的理解——所有体现在爱伦身上、曾经是她童年时代的堡垒的东西,都通通没有了。

陈译:那晚一到塔拉庄园,她便发现自己失去了安全、失去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智慧、所有的柔情、所有的理解——而所有这些体现在埃伦身上的东西都曾经是她少女时代赖以生存的保障。

两个译文对这个长句的翻译有很大的不同,戴译采取了增译,在句子末尾加上了“都通通没有了”,而破折号后面的句子则以顿号隔开,化成两个短句,这样的处理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句子过于冗长,而且还会引起歧义,到底“她”是指“埃伦”还是“斯嘉丽”?同时“她童年时代的堡垒的东西”,两个“的”的连续使用,影响了句子的连贯性。相对来说,陈译对这个句子的处理更易懂且结构合理,避免引起歧义,陈译将过去分词“gone”进行词性转化,变成动词“失去”,十分符合汉语的偏意合、动词化的语言习惯,让整个句子的描述生动形象,要比戴译的“没有了”更有表现力。

猜你喜欢
斯嘉丽选词译本
《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选词写故事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选词填空好方法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读一读,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
关于斯嘉丽·约翰逊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