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对策研究

2012-04-29 22:40邢晓立
2012年10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国有企业

邢晓立

摘要:本文就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实践论证了腐败问题严峻性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了预防腐败根本性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防腐败;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解决和处理好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那么对整个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国有企业干部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要预防国有企业内部的腐败,首先就要了解国有企业干

部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它的成因。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党风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官风”体现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消极腐败现象集中表现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从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角度研究腐败,就抓住了我们国家和我们党内腐败现象的症结。这种以权谋私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表现在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

1.经济方面的腐败现象。经济领域中的腐败现象集中表现为权钱交易。具体表现为:第一,极少数党政机关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这是腐败最严重、最恶劣的表现,也是分布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腐败。从近几年突破的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看也都是这一类犯罪。第二,一些掌管人财物的部门干部贪污受贿。这些部门的极少数党员干部“靠山吃山”,以各种手段中饱私囊。第三,奢侈浪费,挥霍公款。表现为:公款宴请,大吃大喝;公款旅游;违反规定购买进口豪华小轿车;超标准建造办公楼和装修私人住宅,等等。第四,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合称的“三乱”是用权力转化为金钱的又一种腐败现象。

2.政治方面的腐败现象。政治方面的腐败现象集中表现在政治倾向、工作态度、组织人事工作以及政治品质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政治领域中危害甚烈的腐败现象。这里主要是指机关内部极少数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对党的方针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些单位从本位主义和地方主义出发,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采取“取我所需”的态度,有利于我的就执行,不利于我的就置之不理。第三,严重的官僚主义。一般的官僚主义可以划入不正之风的范畴,不能统统称之为腐败。但官僚主义严重发展到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就构成政治领域的一种腐败行为。第四,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任人唯亲。主要表现为,选拔使用干部不讲德才兼备的标准,以是否对自己忠顺、有利为标准,从个人亲疏远近决定他人的升降、去留。第五,破坏民主,大权独揽,搞“一言堂”。

二、腐败的成因分析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是贪婪的,加上受到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对物质享受和名利的占有是会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不断膨胀的,这就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当初上去的是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而却渐渐在岁月和权利的浸染中丢掉了党员的操守。因此,我们到了应该反思一下的时候了,到底是我们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力度不够大,还是我们的罗网不够细密呢?

1.教育的形式化。若论理论修养,哪一个干部不是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但就是这些高素质的理论修养者还是明知故犯,重蹈了南辕北辙者和掩耳盗铃者的覆辙。何也,你能责怪于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吗?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法盲?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干部任用体制就出了问题了,应该追究一下提拔这些干部上去的组织部门的责任了,是不是存在腐败现象。如果不是这两个原因,是因为这些贪官家里困难吗?论现有的薪酬标准,交通系统不比其他任何行政单位的待遇差,况且有困难就能中饱私囊吗,就能公私不分任意妄为吗?难道说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即便是不太合格的人混进了党员队伍,通过党的多年教育和党对惩治腐败的坚决态度也应有所忌惮,而不是这样前赴后继,甚至是大放厥词:“官做到我这个级别,就没人管的了了。”

从教育的形式和现状来看,国有企业已经采取了足够多的方式和频率,教育在一遍遍的进行,内容有没有入脑、入心、究竟有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却没有人能知道;各种验收检查也在不断地开展,但往往只注重了有没有写心得、有何感想等一时的形式问题,而忽略了腐败分子的一贯的表现和对各种制度实际遵守执行的情况。对腐败的放任和骄纵,导致了腐败的积重难返,也加重了腐败分子的侥幸之心。

2.监督的疲软化。从目前的监督的来看,监督还是重于形式主义宣传教育,而忽略了对腐败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惩治力度,等于形同虚设,君不见年年治腐年年腐,治腐声声又一年。可得到的结果却是职务犯罪的逐年上升,甚至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国有企业制定了各种禁令,规章、制度,有针对各个方面工作的专门的监督管理办法,制度不可谓不多、不严,应该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这支乐曲却总有不和谐之音,就不能不让人费思量了。其实,只要认真回想一下我们的监督过程,就不难看出漏洞在什么地方了,给贪官壮胆的思维是监督的缺失。因为这张监督大网虽然看起来细密异常,实际却是吓唬人的稻草人,死的制度要想发挥效用还要有真正铁面无私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作为国有企业的主管,大多数领导都有不愿做恶人的想法,毕竟是“慷国家之慨”,只要不伤自己的筋骨,国家的墙角挖一点没什么大不了,况且社会主义的大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挖倒的,到有危险时我已经不在台上了,管那么多干啥?

因此,教育和监督的不能落实到位,才是最终导致腐败变本加厉的主要原因。

三、几种防范腐败的对策

作为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交通基础建设成为当前的热门。这个领域里的每一名干部,都手握支配建设资金的特权,因而腐败问题的防范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高薪养廉不能防止腐败。有人说唯一可以根绝腐败的方法就是高薪养廉。但其实薪高不见得养得住廉,因为就目前的中国消费水平而言,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所谓的“高薪”要追逐某些国外的消费潮流还是有点捉襟见肘,尽管这相对于国内一般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已高出了很多。而现在有些官员干部绝不满足于现有的物质和生活享受,导致这点微末的收入早已入不敷出,不得不动用公款、收受不义之财,利用各种空子聚敛财富以飨自己的私欲。于是,腐败依旧愈演愈烈。这项政策的实施,反而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不满。

2.反腐必须加大惩治力度。说到底,惩治力度的太小也是助长腐败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而“十万元以上”,“以上”并没有规定上限,可以说无边无际。上不封顶,无异于给贪、贿者以更大的胆量更大的空间。用到量刑上的结果是,十万元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百万元、千万元同样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那么“十万元以上”,比如百万元、千万元的区别究竟何在呢?让普通民众很不解。

法官和法律对腐败分子的“仁慈”,就是助长了腐败分子的气焰。如果腐败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不能真正净化社会风气。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关部门的反腐败力度加大,但腐败分子还是“前腐后继”,且贪污金额越来越大,令人震惊。在他们看来,贪多贪少一个样,只要不是死刑立即执行,他们就有翻身的机会。如此一来,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岂不被他们蛀空?反腐工作必须来真的,不能只是点到为止。因为贪官本身就隐藏很深,这就给反腐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如果轻判贪官,就达不到杀一儆百的威慑效果,无疑会助长贪官的嚣张气焰,也有可能会引起群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误解和质疑,最终对国家惩治腐败丧失信心。

3.公务员责任终身追究制是一剂良方。就现有的体制而言,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出现腐败。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决定了群众监督的不可能性,虽然我们一再说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可是群众现在根本没有发言权,所谓的监督流于形式和碍于情面,真正的腐败问题有几桩被职工群众监督出来的呢?试想,一个单位的领导、财务人员或个别人所做的亏心事,会主动接受监督吗?往往是检察院的调查人员取证都相当困难,一个小职工不想打破饭碗的话,最好保持缄默。除非,把权力尽可能的分散,使腐败的成本增加到失去理论上操作的可能性。古人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岂曰无知?在涉及到重大的经济决定权的审批方面,要尽可能多一道屏障和程序,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个人把关,那么腐败被发现也就成为可能。尤其是对所设立的基本硬件门槛,如果达不到符合的条件,直接在下边就清除了。纵然下级干部碍于情面不敢直接举报,但也会因为慑于将来的责任追究而不得不据实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反映。另外还得防范权力分散的盲区——集体腐败。当一个集体的所有干部都抱成了团一致对外的时候,权力分散的措施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对于这种集体腐败的惩治,最好的办法就是各个击破,国家的公务员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建立,恰恰正是当前和今后惩治腐败的一剂良药。推行和利用责任终身追究制,使得每个干部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对于任上的每一件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碍于情面而放纵腐败,不要以为洁身自好就能够高枕无忧,每个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做法都会使自己在离任之后同样要担负相应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了干部三思而后行的比重。

当然,除此之外,监督不是只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监督等内部监督方式,现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作为一种有效的监度方式,我们也应该结合实际进行科学适当的引用,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不断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廉政建设工作质量。(作者单位: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