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2012-04-29 21:01龚平
新农民 2012年10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猪瘟防控

龚平

[摘 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由于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制猪瘟疫苗免疫接种,使猪瘟得到有效控制,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基本停止,但是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小规模地散发流行,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当前猪瘟流行病学分析,制定出科学、适用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促进猪瘟的控制和扑灭。

[关键词] 猪瘟;流行病学;防控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经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猪高热稽留,小血管壁的变性,导致内脏器官中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病原

猪瘟病毒(CSF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近似球形的单股RNA病毒,有囊膜。根据猪瘟病毒的毒力、抗原性、致病性及血清学特性的差异,通常将猪瘟病毒分为2个血清型,其中第一型包括许多猪瘟病毒强毒株和绝大多数用做疫苗的弱毒株;第二型包括引起慢性猪瘟的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

二、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

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很少见到以往的典型性猪瘟。

2.发病年龄小

发病大多见于3月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

3.发病季节不明显

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往春节前为发病高峰,目前各地养猪业发展很快,周转快,导致猪瘟的发生季节更不明显。

4.妊娠母猪带毒

猪瘟引起的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增多,出现母猪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产弱仔的现象。

5.胎盘感染和持续感染

主要表现为感染隐性猪瘟的母猪所产生的仔猪在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出现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恶臭。

6.混合感染和并发症

由于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低下,造成猪瘟与猪丹毒、猪肺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II型病毒、猪伪狂犬病、猪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以及猪瘟并发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病例增多。导致病情复杂,症状严重,防治效果不佳,增大了病死率,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温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复杂感染型5种类型。

1.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首次发生猪瘟的猪场。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体温升高2℃以上,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发绀,全身多处有出血点或出血班,卧地不起,病程不超过5 d,死亡率为90%-100%。

2.急性型

急性型的病例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2℃左右,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眼内有多量粘脓性分泌物,甚至眼睑粘连,后期可见颈部、四肢、腹下、耳尖等部位有出血点或大面积出血斑,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公猪包皮内积有尿液,用手积压后,流出白色浑浊液体,病程2周左右,死亡率为50%-60%之间。

3.亞急性型

多见于猪瘟常发地区或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体温升高1-2℃,后期病猪消瘦,运动失调,衰竭而死。死亡率30%-40%,病程3周以上。

4.慢性型

多见于常年具有猪瘟流行的猪场或防疫卫生条件差的猪场,表现为被毛粗乱,消瘦、贫血、精神不振、嗜睡、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程1个月以上。耐过的常成为僵猪。

5.复杂感染型

既有猪瘟的症状又有其他疾病的症状,各种症状均不典型,多在病猪颈部、四肢、腹下、耳尖、臀部及外阴等部位皮下出现出血点或大面积出血斑,在耳尖、尾尖、臀部和四肢末梢有紫斑或坏死痂。经研究证实,常与猪瘟混合感染的有: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虫病等,形成二重或多重感染。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征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该病发生不受年龄、性别和品种限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在免疫猪群中呈散发,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表现为高热稽留、食欲废绝或减少以及结膜炎和急性肠炎,四肢末梢、腹下、耳尖、尾尖等处有紫红色斑点或斑块;肾有出血点,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或边缘梗死灶,心脏、喉头、膀胱、胆囊有点状出血,以及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溃疡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五、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干净。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给予优质全价营养饲料,定期消毒,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2.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计划生产,防止引进病猪、带毒猪或交叉感染。

3.禁止从有猪瘟的地区或猪场购猪。猪源购进后,应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6.4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只有根据当地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饲养管理、疫苗特性以及猪群免疫抗体水平等因素制定的免疫程序,才能有效地预防猪瘟的发生。

4.发病后的处理措施。(1)发现病猪立即隔离,认真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对病猪、死猪“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2)严格消毒。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搞好栏舍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污物。加强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消毒剂可选用含氯消毒剂、碱类等;(3)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4头份/头。

综上所述,猪瘟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已经证明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措施。所以应该以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为主,配合其他一些综合防制措施,如保证日粮营养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消毒等措施,才能取得综合防制效果,把猪瘟这一养猪业的头号传染病控制好。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猪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