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中国节包容成就文化力

2012-04-29 00:44朱怡
网络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万圣节传统节日网民

朱怡

世纪单身节过去不久,圣诞、元旦刚刚落下帷幕,春节、元宵节又将来临……在洋节日的推动下,在网络节日的刺激下,在传统节日的感召下,人们的过节热情不断高涨,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日渐丰富。

洋节日风生水起贬褒不一

近些年来,借助网络之力,西方洋节日日渐风靡,大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本不属于我国的洋节日,为何能大行其道呢?

“平时工作压力大,趁着过节给自己减减压,其实过洋节也就是图个乐。”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网络编辑崔书伟在网上团购了KTV的欢唱套餐,召集一帮同事狂欢了一夜。其实,不光是崔书伟,许多年轻白领之所以选择过洋节都是为了放松身心。

除了放松身心,借助网络之力,洋节日可以拉近朋友间的距离,增添亲人间的感情。 “上学的时候大家就喜欢在圣诞节、万圣节组织些活动。毕业后,当年的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国了。现在,不论什么节日,大家会在人人网上互送虚拟礼物,相互问候。有的同学还会上传曾经一起读书时圣诞节、万圣节照片,而大家也会跟帖留言,共同回忆那些有趣美好的片段。”说起过节,2010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黄满脸轻松。

实际上,这是很多年轻人过洋节的心态。日前腾讯网发起的有关洋节日话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节日中包含的浪漫情节”、“商业营销”、“从众心理”等是大部分网民逐渐接受洋节日的理由。

不过,有些民众却对洋节日十分排斥,甚至认为洋节日的侵入是一种文化侵略。网民“逍遥人”在论坛里发出质问:“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万圣节之前四天,是咱们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外一个很重要的祭祀日——‘送寒衣呢?”

“其实,文化有了交流才会有更好的传播和保存。至于是不是已经到了洋节日取代我们传统节日的程度,想来恐怕也没有那么严重,据我观察,更多的年轻人还是觉得好玩罢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说。

崔书伟也补充说道:“传统节日,那是咱自己的,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忘。”

网络节日千奇百怪乐趣横生

新桃换旧符的春节、千里共婵娟的中秋、淫雨纷纷的清明……过惯了这些传统节日,不安分的网民们开始以各种新鲜奇怪的名目巧立网络节日。“微博上三天两头就冒出来个非主流节日,让我们感觉天天都有节日过!”“微博控”彭小姐说。

如果说11月11日的光棍节已经脱离了小圈子,由年轻人之间的“游戏”变成了一个现实中的节日,那么,网络上还有一堆“出身”类似于光棍节的“数字节”等待被挖掘。

2011年10月份,刚刚过完国庆长假后,网络上就突然冒出了两个节日——10月10日卖萌节、10月11日萝莉节。

您可能要问,为什么10月10日是“卖萌节”呢?网友们的讲解充满着说文解字的味道:“萌拆开就是‘十月十日四个字。草字头拆开就是两个‘十,下面的‘明字分开就是‘日和‘月,之后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读出来。”

当天,各大网站、论坛、微博都是满满的“卖萌”照片。“萌主”评选显然是卖萌节里最热闹的环节。在微博上,“最红萌宠猫叔俊介”,“经典卡通形象小新、小丸子”、“网络神兽”,成为了“萌主”最有力的竞争者。

卖萌节余波未定,网络论坛“猫扑”中又推出“萝莉节”。萝莉节的由来依然由网友们说文解字,只不过这回解说出来的是英文和数字,网友“天下剩人”说:“萝莉的英文是‘loli,10月11日拆开来看,就是1011,看看是不是形似loli!”

“网络节日是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质体现了网民活动的共同认知。这种节日不仅出现在中国,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存在,只不过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这种节日会有所区别,共同的文化是网络节日出现的前提。”著名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认为,网络节日的发展很自由,只要有适合它的土壤,就会出现,能否成为流行的元素还要看它是否被广大的网民理解接受。

当网络生活像现实生活一样过得平淡如水的时候,就需要来点劲儿,于是,那些被共同认知的、推陈出新的节日自然会受到追捧。尽管非主流的网络节日只会在年轻网友间火一阵子,赚得是新鲜感,很难像传统节日一样受重视,但它们无疑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乐趣。

中国节海纳百川欣欣向荣

如今,洋节日、网络节日在我国大兴,那么,它们究竟算不算中国节?如今的中国节,其内涵又有哪些?

中国节日贵在传承。

“中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家,传统节日根植于催生它的民族土壤,烙有鲜明的民族印记。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年轻人对传统产生误解,缺乏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转变疏离了现代人与传统节日的情感。因此,我们不但要阐明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要说明它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原有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文化意义。”网友“闲云野鹤”的一段话似乎道明了些许。

除夕阖家团圆、辞旧迎新,清明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端午龙舟竞渡、悼念屈原,中秋合家欢聚、共享天伦,重阳登高敬老……这些民间习俗直至今日仍散发着爱家、爱国的浓重气息,人们在其乐融融的喜庆氛围中能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醇厚和美好。

中国节日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中兼具包容性。

身处互联网时代之中,我们需要利用网络这个新兴的传播方式,对古老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加工和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倡导新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从观念到形式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最终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实意义。

毕竟,网络只是改变过节方式,不变的仍是节日的特质。虚拟空间所承载的内容,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真实片段。网络已在不经意间让传统与现代的界线变得模糊,不仅使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也让年轻人的节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其实,无论是“网络节日”还是“洋节日”,都并不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冲突;它们不是洪水猛兽,完全可以与传统节日兼容并包。事实上,只要它们能为民众生活增添乐趣,能帮助人们传递感情,能够凸显生活热情,弘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它就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万圣节传统节日网民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万圣节狂欢派对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万圣节大猜想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