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初
摘要:紫砂陶作为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瑰宝,在海内外受到推崇,世界上享有盛誉。
关键词:紫砂壶;创作体会
1 前言
紫砂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特点为密度和强度大,颗粒细小。由于紫砂材质的独特性,给紫砂所做成的饮水器——紫砂壶平添了理想的美感。
紫砂壶艺源远流长,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盛行,多作为茶具使用。由此紫砂茶具成为时风,历久不衰。昔日紫砂壶制作者,以其聪慧、辛勤和精细的劳作,加上各方文人、艺术家满怀雅兴的参与,使紫砂这种特殊的泥料通过壶艺的形式,被塑造成有如金玉般的宝物,不仅如此,好的壶艺作品已逐渐成为各种象征意义上的“物”、文化知识意义上的“物”,日益为人们所珍视。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协调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紫砂壶艺本身也在这一进程中被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艺和更新观念。
2 “初日蒸壶”的创作
从事壶艺创作以来,得益于优秀的紫砂壶艺传统,了解紫砂壶要想在这个现代的大都市里长足的发展下去,不能违背传统壶艺的真谛,有传统才有创作的根基,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生机勃勃的紫砂壶佳作,“创作”二字学问颇深。先说“创”字,它有打破陈规戒律发人所未发的见解,以建立新的方法、体系的意思,而随之以后的“作”字则是具体的实践,把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施,实实在在地作出来,所以“创作”二字关键在“创”字,灵魂在“创”字,有作无“创”是徒劳的,但如果有“创”无“作”,所谓的“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创作”二字其含意也就是提出有创见的思想,并用具体的实践来保证实现它。现结合本人的“初日蒸壶”粗略的谈一谈紫砂壶的创作。
中国的传统文化范围很广泛,有许多好的题材可以作为创作的元素。如紫砂茗壶,竹的题材被广泛引用于茗壶创作,用竹来寄寓高尚的情操,用竹来表达坚贞的气节,将竹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亦用竹来修身养性,寄情于茗壶之中,是每一个紫砂艺人表现“竹”题材的追求和目的。“初日蒸”便是应用了“竹”的题材的一款提梁壶,该壶壶身结实饱满,似有“井栏壶”的风云,全壶造型一气呵成,线条顺畅,稳定感十足;竹节形的壶嘴短小且精悍,位置偏上,使全壶整体造型挺拔有力;提梁壶把也为竹节围绕而成,颇有一番田间趣味隐匿其中;壶盖饱满隆起,竹节横截为钮,与壶流、壶把交相呼应,相映成趣“松风竹炉提壶相听”,酣畅淋漓的几个大字将该壶的神韵愈加凸现出来;远看壶流竹枝苍劲刚健、劲道十足,凌空飞渡攀出自然,气势抱拔,寓情寓理,生动而富有灵性;壶把竹节顺畅简洁,便于执握,显示出手捏手塑的工艺特性。壶整体结合紫砂方器、圆器、筋纹器的手工工艺特点,自然结合,状物抒情,配合巧妙,浑成一体。盖与口的特点为增加层次,由动入静,藏拙而露匚,粗犷不俗、复而不杂、稳而不飘。整体气势不凡、内蕴动力、神韵交加、妙在通灵。该壶造型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奇特,寓意深邃,立意鲜明,创意明了,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创意风格,达到了紫砂竹型茗壶创作新的高度。
3 创作心得
宜竹、宜壶、宜人,壶人合一、壶竹合一、人竹合一,心境神态和容姿肌理合一,这就是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其实,我们创作构思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启示。所以,需要长期地深入生活。在深入生活中,不单用眼睛看,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去揭开覆盖在生活现象上的面纱。当然,还得注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高度概括某个生活现象,升华为艺术作品。科学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件有深度的艺术作品问世,都要求作者付出过人的劳动,才能有过人的收获。所以壶艺创作就更加要求创作者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我们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付出真诚和热情、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我们一定会迎来紫砂文化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