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砂与佛教文化

2012-04-29 16:43:48吴利民
佛山陶瓷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佛教

吴利民

摘要:江苏宜兴素有“陶都”美誉,有着七千年的制陶史,宜兴紫砂业发端于北宋年间,成熟于明清时期,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当地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中华陶中瑰宝,藉此为业的匠人甚多。

关键词:紫砂壶;宜兴;佛教

1 “始陶异僧”与“富贵土”

据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如何?”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经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这就是紫砂泥“五色土”、“富贵土”的由来。传说中,指点丁蜀老百姓发掘紫砂土并抟埴致富的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异僧”。其“异”有二:一是行善之法异。他为窑场人行善,不是施舍金钱米粮,而是卖“富贵土”,当时人们不理解,“人群嗤之”,他仍坚持执着说:“贵不欲买,买富如何?”让人们以陶致富,体现了我佛慈悲;二是其功能灵异。僧人法力甚大,对深藏地下的紫砂矿了如指掌,“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人们按其指引前去挖掘,果然发现了“五色土”,真可谓佛法无边也。

2 “金沙寺僧”与紫砂壶

金沙寺,相传原为唐相陆希声避乱隐居时所筑别墅,称“陆相山房”,后改为禅寺。宋熙宁三年赐额“寿圣金沙”,后改为“广福金沙”。这位“金沙寺僧”创制了紫砂壶造福于民,虽未留下姓名法号,“陶家”仍口口相传其事迹。从上面简略叙述中,这位僧人品行高尚、平易近人。“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他是总结了窑场陶工的制壶经验而加以提高:在原料上“抟其细土,加以澄练”;在成型上“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在烧成上“附陶穴烧成”。也许金沙寺僧造壶的目的只是为了饮茶自用,但因为他制的壶不同一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遂传用”。金沙寺僧创制、推广紫砂壶功不可没。

3 紫砂壶中有关佛教法器的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艺人在设计造型时,会借鉴取材于生活中的实用器物,如钿盒、覆斗、棋奁、笠形等,也会仿制古器如石铫、天鸡、镜瓦、乳鼎等等。由于佛教的深入人心,在紫砂茶壶的造型上也有取材于佛教法器的。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造型中就有取材于佛教法帽的造型。如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江都地区的“圆僧帽壶”,底款时大彬于茶香室制,以及丛桂山馆藏“莲瓣僧帽壶”、“方僧帽壶”,有学者考证在时大彬之前的明代四名家之一的李茂林就已制作了“圆僧帽壶”。后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僧帽壶”已成紫砂的传统经典造型。

4 紫砂壶铭中的佛教文化

紫砂壶上的题铭反映了传统文化。其内容主要含沏茶、沏壶,但因茶禅一味,也有涉及佛教内容,甚至有的壶近乎禅机偈语的。

曼生壶铭中有不少“茶禅一味”的玄机妙语。如“箬笠壶”铭:“笠阴,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这是一则沏壶(“笠阴”)、沏茗(“茶去渴”)而又充满禅机玄语(“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的铭文,意思是说:笠帽可以遮阳防暑,而茶水可以去暑解渴,如今我用的是形似斗笠的茶壶,那这功能“是二”还“是一”呢?这中间的玄机,恐怕连佛也说不清了。因为佛、禅皆在我心中,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

壶铭中的佛教文化还有很多,如“山寺静,石钟鸣,一瓢邀桐君”(惠逸公壶铭);“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曼生铭);“扫除禅榻净,供养石泉新”(东溪壶铭);“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吴云山题铭);“雨足僧分润,茶香客试泉”(潜陶壶铭);“白云恬志,清泉洗心。酌彼清泉,涤我尘缘”(缶硕者铭);“一砂一茗皆佛陀,目之所及,心之为道”(秀棠壶铭)。更有艺人将“心经”刻于盈握之壶上,可见佛教文化之与宜兴紫砂可谓渊源久远,因缘深长。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艺术
宜兴釉陶
江苏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4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50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