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敏 蒋开莲 唐忆美
2012年7月28日至30日,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决赛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举行。本次决赛小学英语组的课题为北师大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 5 Our town的第一课时。讲述的是Ken,Ann和Mocky根据地图的指示成功到达动物园的故事,故事前半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中表示方位的主要句子,表示处所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主人公根据地图指示找路并成功到达动物园。三天的赛程分为个人教学设计、团队教学设计、评价兄弟团队设计、完善自我团队设计并做可视化陈述。我们历经教材分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团队共商,有效整合,完善“教案”;评价反思,精益求精,达成“优案”的一课三备的过程。在团队协作进行设计、评价与思辨的过程中深化教学设计,提升设计质量,真正促进了教研团队与个体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坚持从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样三个角度思考,在一课三备的过程中寻求设计的最优化。
以学定教,完善设计——教学片段对比
思考1:备课材料仅为这一个单元的内容,对教材的前后内容都不清楚,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基于教材,前后比对,确定教学内容
在个人设计环节,因为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教学设计、流程图与课件,来不及对教学内容做全面翔实的分析。针对教学内容,最初的教学语言知识目标之一定位为:
原始设计:
学生学习和掌握句型及应答Where is …? Its near/next to/behind/between… and…学生学习并掌握地点类词汇town, supermarket, the train station, movie theatre, swimming pool, train station.
思辨与升华:
【卢志敏】我们对于教学目标定位尚不够细致,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语言基础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定位本课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找本课语言的增长点,所以我们要对教材做纵向比较,明确学生已学与未知。
【蒋开莲】能否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设定新授词汇与句型?
【卢志敏】应该通过网络查找教材本课内容之前的语言基础,如果无法查到,则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定位语言目标。
最终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前后比对了解到,学生已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基础,主要是表示方位关系的一些介词并能运用Where is the…?Its…描述或表达物品的位置或物品之间的关系。学习新增方位介词near, between…and…,而方位介词in, on, under, next to, behind, in front of等为学生的已有语言基础。学生学习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 movie theater, swimming pool,理解toilet,town的意义。
2.以生为本,立足认知,确定呈现方式
教学片段一:呈现between…and, town的教学片段
原始设计:
T: Im from Suzhou. Where is Suzhou? Do you know? Teach: a map of China.(Show a map of China)
T: Suzhou is between Wuxi and Shanghai. Teach: between … and….
T: I live in Weiting town. Its between Kunshan and Suzhou city. Teach: town.
思辨与升华:
【唐忆美】我们面对的是北京的学生还是苏州的学生?
【蒋开莲】教材是针对北京地区学生,我们基于学情的目标定位也是以北京学生为基础的目标定位,面对的学生自然应该是北京学生。
【唐忆美】那学生对苏州是否很了解呢?即使对于苏州了解,是否对苏州周边地理位置也非常了解呢?
【卢志敏】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不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认知也是考虑的要素。
最终设计:
T: Im from Jiangsu. (Show a map of China). Its between Shandong and Shanghai. Teach: between … and ….
T: How about Beijing (other provinces)?
S: … is between … and ….
T: I come from Suzhou, Jiangsu. Its between Wuxi and Shanghai.
I live in Weiting town in Suzhou. Teach “town”. Give the word “down” and ask students try to read “town”.
3.基于学情,挑战目标,兼顾学生差异
教学片段二: Step 5 Read and retell
原始设计:
1. Read after the tape.
2. Read in roles.
3. 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思辨与升华:
【蒋开莲】这一环节显得太单薄,也比较常规,能不能在趣味性方面寻求突破?
【卢志敏】首先我们要求稳,先做到有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寻求形式与趣味性的突破。
【唐忆美】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呢?
在讨论中,我们觉得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通过听音模仿,形成良好的课文朗读的语音语调。巩固所学内容并能复述全文。
【蒋开莲】这一要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
【卢志敏】我觉得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第一节课时中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全文复述,所以在修改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存在差异,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挑战,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最终设计:
1. Read after the tape.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in role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3. Get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Three levels)
Level One: Pair work: Where is the…? Its near/ next to/ between/…the….
Level Two: Report. Tell where the places are. eg. Anns house is next to the park.
Level Three: Retell the whole text according to passage that the teacher gives.
_____ , ____ and ___ are looking at the ____ of their ____.The ____ is ____ the train station. Anns house is next to the _____. … Mocky _____ like the _______.
思考2:怎么教,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与自主地学?
1.语音迁移,词汇突破
教学片段三:词汇教学
原始设计:
T: What are they doing?S: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map.
T: Its a map of their town.
T: Whats on the map? S: There is a/an ….
T: What else? (Teach: 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 movie theater, swimming pool) Pictures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思辨与升华:
【蒋开莲】大量的地点类词汇,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通过图片辅助学生的词义掌握应该不是难点,难就难在语音掌握与词汇拼读。
【卢志敏】设计已经基本形成,分解词汇教学似乎调整比较大。
【唐忆美】那能不能在这一环节体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指导?……
最终设计:
T: What are they doing?S: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map.
T: Its a map of their town.
T: Whats on the map? S: There is a/an …
T: What else?
修改后的设计利用学生已学词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拼读。立足学生,搭设台阶,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注重词汇构词与词汇有效拓展。
2.整体把握,局部揣摩
教学片段四:Step 3 Listen, read and talk
原始设计:
(1)Listen to the whole text and circle the words of places they hear.
(2)Read the text after the tape (Picturs1-5),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here is the…? Its near/ next to/ between/…the….
(3)Show students Pictures 6-10, get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two questions when they read freely. a. Where do they go? b. How to get there?
(4)Get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Does Mocky like the zoo? Why?
思辨与升华:
【卢志敏】这样的设计,似乎分段设计割裂课文整体。
【蒋开莲】【唐忆美】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谈论地图和前往动物园,本身就是割裂的两个部分。
【卢志敏】通过梳理语言内容这本身有前后联系,首先了解城镇然后决定前往动物园并通过地图指引到达动物园。在设计中还是要尊重课文大语境,强调课文整体,整体感知语篇。
最终设计:
(1)Listen to the whole text and try to answer. Q: Does Mocky want to visit the zoo?(为后面讨论Does Mocky like the zoo?做铺垫)
(2)Read Picture1-5, and underline Mockys questions.(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3)Ask students to try to answer Mockys questions and complete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4)Read the text after the tape (Picturs1-5),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here is the…? Its near/ next to/ between/…the….
(5)Read the text Pictures6-10 free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①Where do they go?②How to get there?
(6)Students choose turn left or turn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利用媒体的直观性,解决Turn left和right的词义)
(7)Get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Mocky wants to visit the zoo. Does Mocky like the zoo? Why?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以Does Mocky want to visit the zoo?问题引领,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指导精读1~5幅图,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主阅读与讨论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并深层次地讨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
亮点提炼,整合优化——精彩之创新整合
“备”要紧扣学生的“学”,根据学生学的需求,设计教的过程是我们团队的共识。在最后准备可视化陈述环节我们针对亮点提炼展开了讨论。
【唐忆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兼顾学生的已学知识方面我们应该是做得不错的,并且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理解与感知,模仿与操练,运用与巩固的学习过程。直接切入主题,如Warming up环节中对话和歌曲的选择都是服务于话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孩子注意力,同时在歌曲的选择上也做了精心的处理,巩固旧知的同时引入了新知;运用故事激趣,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场景中,以Where is the mouse?这个趣味故事的视频与场景描述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简洁又有效。
【蒋开莲】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突破。例如,在教学新词汇“supermarket”时,出示了superman的图片,同时“market”的ar的音与car的音联系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形象地记住“supermarket”是超级市场的意思。有效利用迁移培养学生见词能读、见词能拼的能力。
【卢志敏】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让我们活动开展更有指向性,故事教学凸显整体,并且关注能力拓展,我们的亮点要体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凸显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要进行提炼,要有具体的教学片段案例的佐证……
针对兄弟团队评价我们设计时指出:NOC大赛的主题为“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实践”,而本教学设计中,除了课件的使用,其他技术几乎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更多元化,可视化白板技术、网络学习、微博等几种比较新的信息技术都可以拿来运用到课堂。
【卢志敏】信息技术为怎样教提供了工具与载体。最终目的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正如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金陵在《如何把握好“整合点”分析》一文中所分析的:“情境激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低级层次;“突破重点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级层次;“创新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层次,指的是通过精心设计过程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方法,在活动中发展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创新教学方法”层次,“整合点”可以是过程或活动,可以是感悟方法,可以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以是知识点。也就是说衡量的标准并不在于技术,而是通过技术实现的整合能达到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不断的研讨,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亮点进行提炼并针对亮点阐述,体现技术运用的价值与优势,从促进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优化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方面进行概述。
创新整合亮点1:资源利用聚焦话题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丰富课程资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设计中通过“Where is the mouse?”的趣味视频短片播放、故事场景描述,让学生通过已学方位介词与语言基础进行运用,将话题直接引入对地点的提问以及方位介词的学习。明确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资源利用,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巩固与复习,为新知做好铺垫与渗透,利于学生的理解、领悟。
创新整合亮点2:方法指导培养能力
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教学课件中的例词,发展学生见词能读、见词能拼的能力,并且通过大量的直观图片的运用,使学生能掌握词汇的音形义的结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英语学习策略。
创新整合亮点3:探究学习思维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设计中,处理1~5幅图时,通过录音内容整体感知课文,精读1~5幅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PPT辅助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听力反馈和校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学习图片6~10幅图时,通过PPT给出两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并深层次地讨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整合亮点4:任务选择体验成功
在反馈阶段,课件呈现的三种不同任务,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在学生进行目标的挑战时,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知识获取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
● 赛后感悟——心与心的沟通
参加第十届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决赛的经历,让我们这支团队在思辨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在协作中得到了提升。
【蒋开莲】我们地处苏州,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用课件上课”到追求如何整合“上好课”已经深深烙在心底。通过比赛,尤其是对“整合点”的分析与提炼,让我们从此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更深刻的认识。
【唐忆美】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1+1>2的神奇效果。我们团队始终“为了同一个目标,保持一致的行动”,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团队协作引发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智慧启迪智慧的教研更加精彩。
【卢志敏】回顾三天的赛程,在反复“打磨”中力求极致,在团队共商中激发智慧,在评价反思中不断感悟,在精心提炼中得以升华。正是在这种学习与磨砺中,“教学最优化”有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