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
对于柴峻峰来说,相机就是他身体的一个新器官,是他的肉体生命乃至心灵的延伸。这个在幼年时就几乎完全失去了听力的小伙子,只要一拿起相机,脸上就会浮现出一抹初恋般幸福、纯真的笑意,让人见了,不禁会感慨世界、生活和人性的美好。
我们把每分每秒都能获得同时又可能会失去的那种东西叫做“生活”。生活是随处可见、见者有份的,但我们又常常与生活,尤其是与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擦肩而过,就像一只底部穿孔的杯子,生活不停地注入我们,我们则不停地漏掉生活。
生活,永远在期待一颗热恋着她的心。
摄影也是一种生活,或者说是热恋生活的一种方式。柴峻峰对生活的那份爱,朴实、诚恳而又炽烈、细腻。他挚爱着生活自己呈现在他面前的那个本真的样子,绝不为生活化妆,绝不导演和摆拍生活。生活在自动上演着自己,一切都那么熟悉、普通,一切又都那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当柴峻峰用镜头瞄准生活时,他也在用心捕捉着“存在”。
有的摄影者喜欢将自己置于高于生活的位置,不尊重被拍摄者和他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一动相机,往往就要粗暴地搅扰被拍摄的对象,打断正在进行中的常态的生活。他们的图片是没有体温的。不幸的是,这种缺乏个性,缺乏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和深度的拍法偏偏成了当下流行的摄影风格。柴峻峰不是这样的“摄影家”,他坚持纪实抓拍,紧盯着本味的生活,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拍摄了一批家乡百姓真实、生动、感人的照片。
吴家林老师常说:“摄影最宝贵的是眼光和悟性”。柴峻峰凭着他对生活的挚爱,在深情凝视着日常生活景象的同时,极为看重画面的构成形式,并努力透视生活的深层况味。在他的照片里,人的活动与自然背景浑然一体,生命的鲜活与时间的深度鱼水情深。如《2009·庙坝》,画面前端是几个正在路边输液的忧伤病人,背景壮美的峰峦则仿佛是对她们疲累人生的一种抚慰和祝福;《2009·昭阳》中,充满动感的行人、车辆与背景中白色的清真寺所散发出来的宁静、安详气氛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2009·炎山》中,苞谷地边的土路上,两个农民与其说是想拖住四只活蹦乱跳的小猪,不如说是大人正在陪调皮的孩子们玩耍……看柴峻峰的照片,会唤起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