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行的第二站是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
彼得大帝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后来,彼得大帝将要塞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因此,虽然城市是彼得大帝兴建,但城市名是取自耶稣基督的使徒圣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决定将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此后持续200余年。1914年圣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被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而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在他继位时,俄罗斯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刚刚错过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发展时期。1697—1698年,25岁的彼得大帝伪装成一名下士,带领200多人在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正是他回来后所制定的西方化政策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
彼得大帝在决定在圣彼得堡建城之前,根据以前周游列国的考察经验,吸取各国城市建设精髓,用一年半的时间设计了一套“天堂城市”方案——大到学校、医院、教堂的布局,小到一条道路、一座桥梁、一根管道的配置,都有明确的标示。工程动工后,又邀请欧洲名师巨匠用37年时间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才逐渐形成了城市的雏形。尔后,历代沙皇按图续建,终成规模。
1782年,以武力夺取沙皇宝座的德国女人叶卡捷林娜二世请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耐在参政院广场(即十二月党人广场)修建了后来成为圣彼得堡象征的彼得青铜骑士像,以纪念彼得大帝的丰功伟绩。
圣彼得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涅瓦河及其数条支流从城中蜿蜒而过,再加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运河,城中很多建筑都依水而立。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使圣彼得堡因而也有“北方威尼斯”和“千桥之城”的美誉。
由于涅瓦河直通波罗的海,很多大型船只需要在河中通过。为了保证地面交通的畅行无阻,涅瓦河上的几座大桥白天总是平坦通达。但到了夜间,河上的桥梁要开桥,让大型船只通行。开桥时桥从中间向上张开,呈八字型。很多圣彼得堡的旅游纪念品上都有这个经典的画面。住在各个岛上的居民和游客都不能回去太晚,否则开桥后就过不去了。
作为200多年沙俄帝国的首都,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在圣彼得堡比比皆是,该市现有一千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五百余座宫殿、教堂、庭院,三十余座纪念碑,一百余座艺术园林等。与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更具皇家风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八位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而在这次评选中,据称莫斯科只名列第300名。
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就是城市起源地彼得保罗要塞中的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有122.5米高。钟楼的上半部分是直插天空的金属尖顶,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在涅瓦河中摇曳的金色身影。尖顶上端是一个做成天使十字架形状的风向标。天使高3.2米,翼展3.8米。但从地面仰望却显得很小,似乎远在天边。
圣彼得堡的冬宫有150多年一直是俄罗斯帝王的主要行宫,在圣彼得堡的最中心。冬宫最初是由彼得大帝的女儿彼特洛夫娜女皇要求建造的,在作为行宫的存在期间更换了8位帝王拥有者,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这是一座三层建筑,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外墙是一种独特的绿色,配合上白色的立柱和窗沿,在夜晚金色灯光的掩映下,倒影入涅瓦河中,个人认为这是冬宫最美的时刻。
冬宫是俄罗斯最大的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所在地。艾尔米塔什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伯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为了彰显权势,叶卡特琳娜二世酷爱艺术,在位的34年间(1762—1796),不断大量的收购拥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现在博物馆占有5座大楼,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如果参观者在这270万件艺术品前每个停留1分钟,全部看完需要5年多。
冬宫中太多的展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约旦走廊和徽章大厅的金色装饰、基奥勒基叶夫斯基大厅的镶木拼花地板、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情人波将金送给她的孔雀时钟、显示俄罗斯高超拼接工艺的孔雀石宝石花瓶等等。
冬宫的油画收藏中有很多珍品。达芬奇的2副真迹《别努阿圣母》和《莉塔圣母》可谓镇馆之宝,据说世界留传至今的达芬奇的油画总计不过十幅 ;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则是各代大师圣母像中少有的以旷野为背景的圣母画像。
油画收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伦勃朗作品的收藏。天才的荷兰画家以大胆运用黑色来表现光明而闻名,他的创作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顶点之一。冬宫收藏了很多伦勃朗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晚年创作的《浪子回头》。画作题材取自圣经中的寓言故事,一个青年在异国他乡挥霍掉了从父亲那里得来的财产,在极度困苦中想起温暖的父爱,后悔地回到家乡。绘画刻画了远行的浪子和父亲见面的那一刻:老人的手温柔地抚摸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原谅了犯错的儿子并给予他爱的祝福。
冬宫剧院是皇家最重要的娱乐场所,直到现在还在定期举办各种演出。我们有幸在这里欣赏了芭蕾舞剧《天鹅湖》。剧院目前一共只有200多个座位,独特的是门票上没有座位号,先到先挑。据说这是由于剧院认为每个座位都是最好的,不用排出座位号。在皇家小剧场观赏者正宗的芭蕾舞表演和乐队现场演奏,恍惚间仿佛穿越到了200多年前。
在距离冬宫不远处的涅瓦河上,停靠着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当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就是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射的一枚炮弹而开始的。它不仅结束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使俄罗斯发生了巨变,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东欧和中国等众多国家的历史。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彼得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被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通过通过建设之初规划的复杂的管线系统连接了200多处喷泉,体现了卓越的水利工程技术。在上花园的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阶梯喷泉群,落差有20米。阶梯喷泉与一条通向芬兰湾的笔直水道相连,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海滨。漫步到海边,凉爽的波罗的海海风迎面吹来,蓝天与白云映衬下芬兰湾辽阔而静谧。
圣彼得堡有几座教堂闻名于世。前文已经提到了彼得保罗大教堂,现在再介绍一下圣埃萨教堂、喀山大教堂和滴血教堂。
圣埃萨教堂是法国设计师蒙费朗的作品,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高102米,极其宏伟,可以同时容纳1.4—1.5万人,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大教堂装修时黄金被用去400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公斤,穹顶、钟楼顶及十字架的镀金历时8年。教堂底层的廊柱每根高17米,直径有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廊柱。教堂由44万人历时40年才完成。
滴血教堂也叫复活的救世主教堂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而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的。教堂外观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五彩缤纷的“洋葱头”娇艳秀丽,但与圣瓦西里大教堂相比有着别样的风韵。
喀山大教堂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建筑师们大胆地在教堂东面竖立了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使人们一看到这气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记了这不是教堂的正面。喀山大教堂古朴的石柱柱面斑驳,石材发黑的颜色显示出了岁月的沧桑。
由于圣彼得堡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夏天的旅游旺季,每天都有很多艘大型油轮载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涅瓦河畔经常可以看到有着七、八层甲板的巨大游轮停靠在岸边,成为一道风景线。
在俄罗斯游览中,经常可以在街头、公园中看到艺人的演出,小提琴、排箫、甚至是6重唱,优雅的音乐声吸引着你来到近前。艺人会在曲目的间隙售卖自己的CD。
在俄罗斯的几天中,满眼绿色,河水清澈,天空湛蓝,白云朵朵,这么美丽的环境不由得使人感叹这种儿时也常见到的景色后半生在北京大概是看不到了。现代的中国社会在追求GDP和物质财富的道路上狂奔着,没有时间停下来想想是否已在迷失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西方社会通过宗教来反省人性的缺陷,节制欲望,而中国社会普遍弥漫着崇尚财富、解放欲望的强大气场。人类如果不能有所畏惧,理性就会在狂奔中被风吹跑。慢一点,看看路,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