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深度互动探析

2012-04-29 00:44:03胥秀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情感

胥秀琴

【摘要】课堂互动作为一种新颖而特殊的形式,主要有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和行为互动。教师要善于增强师生之间的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扩大课堂互动空间;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耐心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及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深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8-01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也随着出现了充满人性的课堂互动教学,出现了许多互动环节,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束缚,通常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实施互动。

课堂互动作为一种新颖而特殊的形式,主要有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和行为互动。一般而言,课堂互动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互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而且,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之一,可以以三种身份出现,包括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学生。然而,具体的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感情互动。那么,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构建深度互动呢?以下是本人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都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缺乏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的现状,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般作为课堂的主宰者,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时间和目标任务,因此,老师一般都舍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交换意见,更谈不上和学生进行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只是贴着“新课标理念”标签的互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表现。

(二)课堂互动空间小,缺乏深度互动

大多数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机械式的进行回答,而对于一些普通问题,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或者雷同的答案,缺乏激烈的讨论,很少会出现强烈反驳的现象,另外,老师对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进行精心构造,缺乏深度,无法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和扩展思路的空間。

(三)缺乏相应的课堂奖励机制,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回答不了问题而罚站或者批评,甚至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嘲讽,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回答问题,有些学生也害怕因为回答错误遭到学生的取笑,另外,即便回答正确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四)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一般都比较乏味,无非就是写写字,练练作文,阅读一些文章,所以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甚至将心思花在别的事物上,而老师也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很少讲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课堂无法做到深度互动。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构建深度互动教学的策略及方式

(一)增强师生之间的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

针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这一问题,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主动和学生去沟通和交流,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依据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去开展互动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精心创设一些交际情境,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去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增加,学生就可以带着情感走进交际情境之中,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和体验,这种情境交际有很多方式,一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对一些情境做详细的描述,然而启发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走进情境;二是,教师可以通过陈设一些相关的食物、绘制一些情境图画、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声音、制作相应的道具来渲染气氛,利用教师或者学生的语言描述进行简单的表演等等;三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表演,主动走进情境。

(二)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扩大课堂互动空间

所谓发散性问题通常是指一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选择性及延展性的问题,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做出选择,这样不仅将学生带入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而且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不仅让学生处于主观能动的地位,而且可以扩大课堂的互动空间。

例如,在学习《最后的姿势》时,教师可以提出类似“同学们,展开双臂,保护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呢?”这样的问题。老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回答问题的热情,也让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得出了各种答案,比如“顽强的姿势”、“英勇的姿势”、“爱的姿势”等等,因此,整个课堂的气氛也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扩大了课堂的互动空间。

(三)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去引导学生,并且通过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协商去创设一种奖励机制。

(四)耐心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及发散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一个人而言,是获得知识、丰富见识、扩大视野的一种途径,兴趣同样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通过对喜欢的事物的学习和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构建深度互动,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而且可以让教师充分料及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情状况,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真正创设能焕发生命活力的互动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