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的数学课堂 自主参与的数学学习

2012-04-29 00:44薛海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交流活动数学

薛海波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口授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处境。我们通过实验必须要处理好活动与发展、探索与点拔、有序与有效、部分与全体这四个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参与活动化启发合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52-02

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口授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处境。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致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做法。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通过实验,开展数学活动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动与发展

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有趣的图形》的“动手做(四)”时,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借助七巧板进行拼图,开展多种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拼基本图形、模仿拼图、自由想象拼图、根据故事拼图、创意拼图、小组合作拼图,各个活动的形式是学生借助七巧板拼图,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所拼的图形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旨在借助七巧板这一载体,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操作活动、交流活动、想象活动、创作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因此,数学活动应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目前,数学课堂活动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活动形式化,表面热闹,思考含量小,缺少目标意识、缺乏整体意识、缺乏主体意识等。二是活动绝对化,把“数学活动为主线”理解为“数学活动绝对化”,排斥接受学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及充分活动的时间,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学生去做。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这样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可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如:在教学量的计量一课时,让学生去广泛查找关于长度单位的资料,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在实践中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因此,设计与组织数学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1)活动是否有意义?(2)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3)活动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4)活动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5)活动能否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探索与点拔

我认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要把握两个度。一是探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探索的过程要有教师适度的点拨。学生在探索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时,有成功,有困惑,甚至有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进行适度地引导,使学生走出误区,解除困惑,明确错因,探明真知。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逐步在探索中经历由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必然会生成有效的、富有个性的探索结果。

课堂交流探索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在互相启发中学会更多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同时,教师适当给予点拨,效果甚佳。如:在学习“玩的学问”时,我组织学生去动植物园游览、玩游戏。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在玩中的学问。交流汇报时,学生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交流,体验了多种方法的策略性。把课堂搬到公园里去,使学生在游戏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三、有序与有效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购物》的“买文具”时,创设了一个购物活动情境(事先准备好货柜)。教师是这样组织活动的:(1)进行活动分工。师:请每个小组的1、2号同学当售货员,3、4号同学当顾客。(2)明确购物活动要求。师:出发前请注意:①看一下货柜有什么商品,价格是多少?②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③当文明小顾客。(3)学生分角色活动。(4)交流:谁愿意把你购买的情况介绍一下?

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同时教师重视活动的有序组织,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但活动规则是教师给予的,是教师制定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活动,对活动规则缺乏认同感。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活动有序性是有效性的基础,有序指的是学生具有与新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学生既要踊跃发言,积极表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学会倾听、谦让、等待、尊重、欣赏。这两个方面就像跷跷板的两头,少了其中一个,活动就不能有效进行。有序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部分与全体

课堂上,常常出现以下情形:(1)忽视对全体的关注,活动是少数人参与。如,教师设计找朋友游戏时,只是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找朋友,其他学生在台下当观众,无法真正参与活动。还有些教师把个别问题当作普遍性问题处理。(2)忽视对部分的关注。如,小组合作学习时,忽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学生交流时,忽视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差异的关注;对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缺乏敏感度,无法及时把握,并加以合理利用。

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比较均等的参与机会。其次在活动设计上,应为发展有差异的学生留下思维、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交流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如此交流,太暖!
“活动随手拍”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