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一书指出:《历史标准》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颁布的。它的颁布,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挑战,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使历史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效。
一、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学会了,会学了,乐学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这恰恰就是我们历史教学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 那么,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呢?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他们喜欢历史,却不怎么喜欢上历史课。因为,他们感到历史课往往远离现实生活,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触摸到历史的真实,体验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识呢?我认为,采用一种“再现历史”式的情境体验教学,帮助、引导学生“神”入其中,达到一种“亲历历史”的体验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而历史短剧的编排和表演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索,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岳麓版必修Ⅰ“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形势”一目的教学我就采用了历史短剧编演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分别围绕“和平民主,民心所向”“独裁内战,昭然若揭”“和平建国,民族为重”三个主题,自写剧本,自选演员,自备道具,进行历史短剧编排,然后在上课时以多幕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既使课堂充满活力,又使学生形象而深刻地感受到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建国是民心所向,而对此国共双方则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主张,中国人民面临着和平民主和内战独裁两种命运的决择,从而对抗战胜利后我国面临的政治形势,以及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形成充分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人民解放战争做好铺垫。
二、效果与感悟
历史短剧编演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形象直观,可以让学生在剧情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有助于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通过上述这个短剧编演的体验过程,学生便立刻感到这段历史一下子在自己的心中“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而且,在课前,同学们所编的台词都是依据教材、课外资料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觉得自己走进了历史,融入了历史,从而深切体验到了历史人物的情感、历史事件的意义,极大地激起了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其历史的丰富想象力被充分释放出来,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在传统的单一讲解式教学之下的课堂里难以看到的。另外,历史短剧编演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协作探究的宝贵机会,使同学们增强了自信,感觉到了合作的力量。因而,整个教学过程效果非常不错,教学有效性得到了凸显。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短剧的编演无疑是历史新课改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支良剂。能为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创造机会,能为学生想象和展现搭建舞台,能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能起到活化历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对历史学习是有兴趣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关键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至少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新知的建构过程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加深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学生们的这一表演过程实际就是对久远历史的一种亲身体验过程,而伴随着体验的进一步深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历史的感悟。
二是要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发挥主动精神,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教育尤其是课堂,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思想,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切忌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一个个需要用知识填满的容器,把学生淹没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
三是要尽可能注意寓教于乐。这里的“乐”,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知识的传授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掌握的过程,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正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的确,以此来考量旨在让学生产生一种真实的“亲历历史”的活动体验教学方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