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鹏
〔关键词〕 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排
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66—01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汲取传统语文教材的精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了语文教科书旧有的编排模式,体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但不少教师对该教材缺乏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对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学段教材的整体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把握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人教版的这套语文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今后的发展出发,关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与生活、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中学习语文,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教材同时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单元有“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这一编排体系和编排理念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等。
二、正确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这套教材部分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并没有淡化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始终统一在一起。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背影》一课时,笔者以学习作者选取独特视角进行描写的方法为目标,以文中四次出现的背影为分析线索,并以对作者四次流泪的分析来呼应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文本,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均得以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也展现了出来,当学生通过层层分析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背影”的真正内涵时,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也自然彰显了出来。
三、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
整套教材综合性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方便教师教学。“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教师应配合教材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一组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还有一组在家庭、邻里、社区访问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将其记录下来,再总结归纳,最后转述表达出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全面的锻炼。
四、防止写作训练的缺失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下,另一条线索在阅读系统中,与各单元的课文阅读紧密配合,一般放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1.一些教师看不到或忽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写作指导;2.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阅读系统内的写作指导这条线索,常将其视作普通的课后练习,对学生缺乏进一步的指导。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有以下这些作文训练和指导:《在山的那边》一文的课后题要求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课后题要求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为题写一段话;《紫藤萝瀑布》一文课后题要求以“花木的象征意义及吟咏花木诗句”为内容摘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这就是我”为题进行大作文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摸清脉络,循序渐进,由句到段再到篇,同时兼顾写作训练和课文内容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