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需求、资源稀缺与资源性商品价格

2012-04-29 13:59秦源茆健
商业研究 2012年11期

秦源 茆健

摘要:2000年以来,资源性商品价格已成为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择从供给、需求和资源稀缺等方面,分析不同资源性商品价格涨跌幅度的差异。研究发现产出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两者之间正相关,而均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储采比是决定资源性商品产出价格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的重要因素,储采比较高将抑制商品的价格涨幅。

关键词:资源性商品;价格涨跌幅度;产出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储采比

中图分类号:F045.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以来伴随着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资源性商品价格再次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物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资源性商品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的原因分析。如卢峰等(2009)认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引发的资源性商品需求激增以及金融投机炒作可能推动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单个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如梅孝峰(2001)对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分析。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同步运动及其成因分析。如Pindyck(1990)和Byrne(2011)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风险偏好是导致商品价格同步运动的重要原因。四是资源性商品价格(指数)和宏观价格数据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如张翼(2009)基于CRB指数和我国CPI、PPI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但是,在2000年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以铜铝比价关系表现的最为明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铜价和铝价在运行态势上是高度相关的,但两者的比价关系却从2000年到2003年的低于1.5逐步上涨到了2009年到2010年的3以上。对于不同商品在价格同步运动时的价格涨跌幅度差异,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见。

从直觉上来说,不同商品价格涨跌幅度差异主要应该是不同商品的供需基本面差异所致。故本文尝试分析不同商品在需求、供给、资源稀缺等方面的差异对价格涨跌幅度差异的影响。结合所选商品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铜、铝、铅、锌、镍、锡和石油等七种商品为分析对象。

二、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涨幅差异的影响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的定义为:价格一单位的边际变动所引发的产出变动。供给价格弹性反映了价格变动对产出的刺激作用。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大表示价格变动对产量有着较大的刺激,较小的价格变动就可以导致商品产量较大的变动。商品产量的较大变动能力有助于商品价格的稳定,即商品的价格产出弹性较大往往对应于较小的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表示价格变动对产量的刺激较小,需要较大的价格变动才能导致商品产量较大的变动。商品产量较弱的变动能力不利于商品价格的稳定,即商品的价格产出弹性较小往往对应于较大的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供给价格弹性的公式如下:

通过计量方程Iny=aInp+c,a:供给价格弹性,c:常数项,У贸龅募屏拷峁见表3。各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均为正值,符合供给价格弹性为正值的直觉判断。其中铝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最大,达到了0.6131,而石油的供给价格弹性最小,仅为0.0707。各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涨跌幅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均价/2000年均价比值P、2000-2010年期间内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比值P_D、2000-2010年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比值P_N和2007-2010年均价/2000-2003年均价比值P_KN等4个指标来度量价格涨跌幅度。这四个比值的具体数值见表4。供给价格弹性和四个价格比值的带回归直观图见图2。从直观图上可以看出供给价格弹性和4个价格比值均为负相关,即供给价格弹性越大,价格涨幅越小。这也部分验证了“供给价格弹性较大有助于减少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的说法。

为了进一步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的影响,以供给价格弹性为自变量分别对4个价格比值进行计量回归,计量结果见表5。4个回归系数均为负值,更进一步支持了“供给价格弹性较大有助于减少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的说法。其中对P_D(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以及P_N(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而对P(2010年均价/2000年均价)和P_KN(2007-10年均价/2000-03年均价)则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说供给价格弹性对峰值类(P_D为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P_N为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的价格比值影响的显著性更强。

三、需求收入弹性对价格涨幅差异的影响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定义为:收入一单位的边际变动所引发的需求变动。除了少数吉芬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的消费数量都是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即需求收入弹性多为正值。从直觉上来看,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越大,意味着商品的需求变动随收入变动的幅度就越大,需求变动幅度越大,将导致价格波动幅度越大。需求收入弹性的公式如下:

通过计量方程Inq=bIni+c,b:需求收入弹性,c:СJ项,得出的计量结果见表8。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其中铝的数值最大为0.6793,石油最小为0.1763,且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更清楚的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对价格的影响,参照供给价格弹性,分别画出需求收入弹性和4种商品价格比值的直观图(见图3)以及计量结果(见表9)。直观图显示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比值之间呈负相关,即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商品,价格涨幅越小。这似乎显示人们在消费大宗商品时倾向于增加价格涨幅较小商品的需求。直观图上的结果显然同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商品往往对应于较大价格波动的直觉判断相背离。

从计量结果来看,虽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但仅有P_D(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其余均未通过10%显著性检验。因此,从计量结果来看,难以明确地支持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一定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四、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前面对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的计量分析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两者的数值中均是铝最大,石油最小。加之,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波动幅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未通过计量方程的检验。为此,有必要通过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寻找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变动负相关的原因。

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的直观图见图4。从图4可知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呈正相关,即供给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往往需求收入弹性也较高。按照计量方程ied=b*pes+cУ募屏拷峁见表10。回归结果也显示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正相关,且系数和常数项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为0.764445。7种商品的产出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存在着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进行资源性商品边际消费时会倾向于选择较多的消费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这很可能源于资源性商品多为初级商品,其购买者多为制成品加工商,其需要寻找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需求收入叹息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的负相关也很可能受产出价格弹性和价格涨幅幅度之间的负相关影响所致。

五、储采比对价格涨跌幅度的影响

从前文可以看到,铝的产量消费量在七种商品中位列第一,而价格涨幅却位列末尾。产量消费量位列第一和铝的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位列第一相一致。为何铝的供给价格弹性会那么大呢?铝和其他七种商品都属于可耗竭性资源商品。对于这类商品而言,商品的储量开采比值(简称储采比,Ratio of reserves to production)可以看作是一个度量商品中长期供给能力的指标。

7种商品从2000-2009年的储量、年开采量以及储采比分别见表11-表13。综合表11-表13可以看出,铝的储采比远远高于其它商品的储采比。除锡之外的其它商品的可开采储量在样本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绝对意义上的因资源有限而约束经济发展的情况还远没有到来。

关于储采比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度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存在着不同的看法。OECD认为储采比非常适合作为反映矿产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而加拿大的CANMET Mining and Mineral Sciences Laboratories则认为储采比不是一个合适的反映资源稀缺性指标①。本文将利用除黄金之外其它七种商品的储采比平均值对供给价格弹性进行计量回归来分析其是否适合作为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具体的计量结果见表14。计量结果显示储采比和供给价格弹性正相关,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储采比能较好的反映资源类商品稀缺程度。

利用除黄金之外其它七种商品的储采比平均值分别对4个价格比值做回归的计量结果见表15。四个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且对P_N(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和P_KN(2007-2010年均价/2000-2003年均价)的回归系数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从计量结果可以得出商品的储采比较大会抑制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储采比较小则有助于商品的价格上涨。即资源性商品的稀缺程度越高价格涨幅越大。

六、结论

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四点结论:(1)7种商品的产出价格弹性以铝的数值最大,石油最小;且产出价格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这一结论符合直觉判断。(2)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同样以铝的数值最大,石油最小;从直观图来看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但计量结果显著性不强;且这一结论也同直觉判断相背离。(3)产出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很可能源于资源性商品多是初级商品,其购买者多为制成品加工商其处于追求竞争优势的目的而倾向于多购买产出价格弹性更大的商品。这也很可能是导致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的重要原因之一。(4)储采比是一个合适的资源稀缺程度的度量指标,储采比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储采比也是决定资源性商品产出价格弹性大小的重要约束条件。

注释:

① 原文中的指标并不是储采比,而是可开采储量和需求量的比值。但实际上,很多矿产资源商品的消费中有一小部分是废旧同类商品而不是由矿石提炼出来的。因此,储采比更适合作为资源稀缺程度的度量指标。

参考文献:

[1] 梅孝峰.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分析[EB/OL].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6375.

[2] 卢峰,李远芳,刘鎏.国际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我国开放经济成长面临新问题[J].金融研究,2009(10).

[3] 张翼.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物价变动的关系研究——基于CRB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

[4] Robert S.Pindyck and Julio J.Rotemberg. The Excess Co-Movement of Commodity Pric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0,100(403):1173-1189.

[5] Joseph P.Byrne,Giorgio Fazio,Norbert M.Fiess,Primary Commodity Prices:Co-Movements,Common Factors and Fundamental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578.Feb 1,2011.

Production,Demand,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Resource Commodities Price

QIN Yuan1, MAO Jian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2.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Shanghai Mar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 )

Abstract:Since 2000, the resource commodity prices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price volatility from the angle of supply, demand and scarcity of resources. The study finds that it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ce elasticity of production and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But they are both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rice volatility. Ratio of reserves to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output price elasticity and price volatility. If the ratio is too big, it will restrain the rise of commodity prices.

Key words:resource commodity;price volatility; price elasticity of production;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ratio of reserves to production

(责任编辑:严元)